破帽遮颜 发表于 2014-10-8 23:02:10

本帖最后由 破帽遮颜 于 2014-10-8 23:04 编辑

再久远一点,两千年。

这条用秸秆和沙土垒起的城墙已经屹立了两千年。如今人类竭尽资源兴造的物什,哪个又能保证也能屹立千年?


萧瑟长风两千年,谁知几度玉门关?

破帽遮颜 发表于 2014-10-8 23:06:38

本帖最后由 破帽遮颜 于 2014-10-10 06:26 编辑

而在这里,在你我的对视之间,却横亘着远古:

http://www.bushwalker.net/data/attachment/album/201410/10/062517is6wwzc7vu85c1vc.jpg

http://www.bushwalker.net/data/attachment/album/201410/09/212606midnmmoi4lhsbbks.jpg






九尾狐狸 发表于 2014-10-9 15:09:10

我暑假也在这里飘过,照片咋没这么黄呢?哈哈

破帽遮颜 发表于 2014-10-9 19:51:09

本帖最后由 破帽遮颜 于 2014-10-9 20:00 编辑

四、张掖

金张掖,银武威。因为富庶,张掖就凭添了喧嚣。而如果能漠视它,张掖就是一个很好的去处,毕竟喧嚣之后的沉淀中,一部分就成了文化。
尽管当文化厚重的时候,文化的本身也会寂寥。




破帽遮颜 发表于 2014-10-9 19:55:56

本帖最后由 破帽遮颜 于 2014-10-10 13:00 编辑

提到张掖,作为丛林人或许最先提到的会是祁连山。

不过我不是丛林的领队,千米山或类似的念头很难会在我的规划中,但这并不妨碍有时的偶尔,我会亮出一张令人垂涎的只有站在高处才能得到的照片。

这张照片黑色加多了。。。


破帽遮颜 发表于 2014-10-9 20:04:18

本帖最后由 破帽遮颜 于 2014-10-9 20:05 编辑

想先说的是马蹄寺。当我在做功课的时候,第一眼看到马蹄寺的照片,我就决定要去看看,因为它太奇特了。和马蹄寺毗连的是千佛洞,对不见经传的千佛洞,我的第一个评价居然是是长长的一声“啊!”





破帽遮颜 发表于 2014-10-9 20:10:46

本帖最后由 破帽遮颜 于 2014-10-9 20:12 编辑

嵌在石壁上的建筑,古人超凡的想象力——对于我,自然是少见多怪。

破帽遮颜 发表于 2014-10-9 20:22:10

本帖最后由 破帽遮颜 于 2014-10-9 21:18 编辑

对马蹄寺最好的形容,一是高端,因为它就开凿在石壁上;二是大气,这从石窟的名字“三十三天”(这其实和高度没有关系)就可以想象。是否上档次不好说,因为被破坏掉的东西太多了。

破帽遮颜 发表于 2014-10-9 20:28:26

本帖最后由 破帽遮颜 于 2014-10-9 20:30 编辑

知道在里面如何行走吗?四个字:爬上爬下啊!
你是不是应该承认,这张照片拍得不错?




大魏快客 发表于 2014-10-9 22:41:13

拍得很好!很美!

破帽遮颜 发表于 2014-10-10 13:04:15

本帖最后由 破帽遮颜 于 2014-10-10 13:05 编辑

马蹄寺得名是应为有神马踏过并留下足迹。

足迹在一方一尺见方的石板上,上面有一个疑似马蹄的印记,石板上刷成黑色,封在一个玻璃罩里。我对那是否为“真迹”很有怀疑。

这就是存放马蹄印记的马蹄殿,出来的时候,觉得光线不错,走过路过,就拍了一张。

破帽遮颜 发表于 2014-10-10 13:09:09

本帖最后由 破帽遮颜 于 2014-10-10 18:48 编辑

一路见了好些寺庙,记忆就难免出错,但或许是另有想法。
桑耶这个名字感觉不错,就用在了扎尕那上,曾蒙桑JJ指正,大家不但同时记住了两个寺名,同时也记住了桑JJ。

当然,我要说的并不是桑耶寺,也不是LS寺,而是大佛寺。

学雕刻的,对马蹄寺趋之若鹜,而研佛学史的,就多半会去大佛寺。

说到大佛寺,我就想起小号——当然,我指的是西夏的开国皇帝。要知道,大佛寺可是西夏的皇家国寺。它的历史和文化的厚重,可想而知。

第一眼见到古朴原味的大佛寺,又给了我一个大惊喜。河西的这一路,出乎我意料的事真是太多了。







破帽遮颜 发表于 2014-10-10 18:56:23

本帖最后由 破帽遮颜 于 2014-10-10 19:30 编辑

见了一些摄影的获奖作品,发现“做旧”可以算一大类。做新要刷漆,不容易,做旧撒一把灰就成,以为要容易的多。因此,上面这张照片,就试着往旧里做。

大佛寺有两个故事要提一下。一是文革期间,有人想炸毁殿中大佛,就在佛身上掏孔准备填炸药,不料掏开孔后,佛身中一下就散落出珠宝来,这伙人于是忙于疯抢,再顾不上炸佛之事,大佛得以保存。

二是寺院中的经书,其中有皇上赏赐的珍贵的如今作为镇寺之宝的,在战乱期间被封在夹墙里,时光流转,最后的知情人是一位尼姑,尽管历经坎坷,她一直守口如瓶,最后使得这批珍贵的经书得以保存。

佛教中的觉悟有三层境界,正殿上牌匾中的正觉,就是最高的一层境界。

这是寺中保护经书的尼姑塑像,后面的是土塔。张掖原本按五行立有五座塔,如今只剩土塔和木塔两座。


破帽遮颜 发表于 2014-10-10 19:31:03

本帖最后由 破帽遮颜 于 2014-10-22 20:28 编辑

大佛寺正殿

破帽遮颜 发表于 2014-10-11 13:12:14

本帖最后由 破帽遮颜 于 2014-10-11 13:13 编辑

大佛寺紧挨着山西会馆,当年绝对在低调奢华有内涵中屈指可数。

雄狮不再怒目,砖雕依旧精美:




破帽遮颜 发表于 2014-10-11 13:16:33

本帖最后由 破帽遮颜 于 2014-10-11 13:17 编辑

你还想看什么样的照片呢?还是养一下眼吧。

这是张掖带给视觉的又一个惊奇:



破帽遮颜 发表于 2014-10-11 13:18:30

本帖最后由 破帽遮颜 于 2014-10-11 13:22 编辑

昨晚刚又看了《廊桥遗梦》,这座广袤“旷野”中的桥,我喜欢。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桥就有水,王导的片子里,疑似有这么一句类似的台词:



木芙蓉 发表于 2014-10-11 19:28:20

还是更多地喜欢自然景观。

破帽遮颜 发表于 2014-10-12 14:33:33

本帖最后由 破帽遮颜 于 2014-10-12 14:34 编辑

那条蜿蜒的小河在这里。从桥往出走,还有6公里。





破帽遮颜 发表于 2014-10-12 14:35:21

本帖最后由 破帽遮颜 于 2014-10-12 14:36 编辑

这是前面提到的木塔。其实应该算砖木结构。塔顶的造型很独特。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从玉门关到郎木寺(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