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被遗弃的村落
老六每每以南社为饵引诱我去东莞时,总是发出嘿嘿的怪笑声。我却也总看不到他的一张照片,听不到细节,不知道是老六表达有问题还是他风格如此。倒是被他在耳边念唠久了,也有了几分好奇。春节长假返深,工作调整后竟是有了空闲的时间,亦不能叫做有了时间,而是突然间那根时时绷在脑子里叫做工作的弦松了。老六闻得我要来,以跷班相陪,感动不已之余给其转正表彰,于是准六变作了老六。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等到转车去南社时,已经是近下午四点了,天空阴沉,风很大,当然也很冷,更要命的是我的左太阳穴开始由隐隐作痛到持续疼痛。一度都想放弃,而最终还是坚持去了。去吧,就当我只看一眼,我只看一眼,时间肯定不允许我细看。
在公车上,借了老六的肩头来靠,我左边的太阳痛,痛得人都有几分迷糊。车窗外一条河,是黑乎乎的,居然也有倒影,倒影是厂房和路灯的水泥柱子。老六开始得意贵州的山水清澈,总结出广东富而没环境,贵州穷而山清水秀的事实。而我懒得说话,我头痛得一个有两个大。车在工业区里绕来绕去,一个又一个工厂,一个又一个工厂,一片又一片工业区,南社,难不成躲藏在某个工厂的背后?幸好,幸好南社是在一个角落里,亦真是老大口中的死角。或者这也是它在经济大潮中得以存在的条件之一。
南社居然是古榕遮天成荫,小桥流水人家。
入得村口,便以一池绿水相待,池全以红砂岩为壁,绿水红边的配色却是自然大气,看不到丁点广东俗气。绿水之间却有黑点朵朵,人近了,便飕忽不见,却是成群的鲫鱼浮头吸氧。老六说:见鱼如此之惊便知不是放养,放养的鱼儿不怕人。水边自是少不得大树,而大树必是古榕,榕下有石几石凳。二桥横跨,一新一旧,却是旧的好看,新的也不扎眼。池周有祠堂与民居并列,均贴大红对联,房前有几株细柳在风中轻摇着可怜的细枝疏叶,却摇出细细几分江南水乡村的味道。祠堂、民居;对联、细柳,一排倒映池中,影屋相映,红绿相衬。此幕由不得人不赞好,而这声好一出口,老六便得意起来,好像这是他家的菜园子,不过让我站在门口看到一个红蕃茄,里面的好蕃茄还多着呢!
祠堂多数已翻新了,那翻新却不是推倒重来,不过是重新粉饰,原来的灰塑、砖雕、木雕都没动,特别是灰塑重新上色十分粗糙,却又令人觅得到原有的神彩,感觉甚是新鲜。宅子里门楣上的雕花经风历雨沧桑尽露,大红对联贴得正正方方,堂屋里供着果品整整齐齐,香绕烛闪,地面清洁的如同水洗,这样的屋子却是空无一人。
巷口有简单木牌上用毛笔字写着:由此前去50米关帝庙。入巷,行得不远,却又一牌:由此前去80米关帝庙。老六在嘀咕:到底有多远?你一定要去什么关帝庙?装做没听见,拔脚就往前走。看得一后墙模样便是一座庙了,我往庙里跑,老六却在身后摸出一根烟和人搭话借火,却是两人都不吸烟。关帝庙,自是供着关帝老爷。两边的偏堂是人间众神,一边管生老病死,朱鹊老爷也在堂,空中还吊着一个小人儿;一边是众娘堂,谢家十二奶各执一位,分管不同的人间杂事。所有塑像高约半米,却是生动多姿,造型生活,所取的全是生活中的乳孩、绣花等杂事。老六看着一排塑像上的牌子开始念:大奶、三奶、五奶……没等他念完我就指着给他看:二奶在那边,他呼地转头来傻笑,呈流口水状:“二奶……”我义正严词:那不是?就是二奶!立马他就没了声音。奇怪的是关帝的赤兔马儿的前蹄无论怎么修都是少了一块的,据说是晚上关帝骑马出门造成的,也是关帝庙灵的证据。提关帝庙就不能不提庙前的石雕,其实红砂岩是不适合做石雕的材料的,太容易风化。关帝庙房檐上的石雕和潮汕的很是不同,它是不仅是侧面缕空立体,而且沿石块角度线条还刻着十分漂亮的人物。遗憾的是年代久远,红砂岩又容易风化,雕刻已较为模糊,但我仍旧是十分喜欢。
还在南社老村居住的人极少,在住的几乎全是租房的外地人。成片成片的老房被遗弃了,白麻条石和红砂条岩铺就的巷道依旧干净整洁。不时可见到一口口水井,水井壁与井沿均是红砂岩砌就。往下望:废弃的井中井壁上长满碧绿青苔,青苔下依旧是红色的红砂岩,映着水面上我的脸,很漂亮也有几分诡异,脑子里就一个想法:原来投井而亡也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有人在打水,老六屁颠屁颠赶过去灌水,我直看残破的井沿,老六在问人租房一个月多少钱,我却在想为什么这么好的地方被遗弃了。
和老六在老村子里面串来串去,除了两只狗,几乎没有遇到人,不时踩到打碎的土罐的瓦片发出清脆的声音。那些红砂岩做门框的老屋里,留着大量的生活物品。老屋的堂屋(正房)还算有光线,偏房就是漆黑一片了。很多人家里还留着家俱,雕花的洗脸架、梳妆台、凳子,甚至还有一张雕花大床伴着野生的芭蕉树沉没在一片断墙后面。灶房里烧火家伙一应俱全,盐罐、碗还放在顺手的位置,只是那一层厚厚的灰层让你知道它已被遗弃。木瓜树高高生长着,结着大大小的果实,周围却是凌乱不堪的残墙,那曾经是一家人家的院子吧,谁的童年曾在树下巴望过木瓜快熟呢?有一家的院落边有一株杨桃树,挂满了果子,那些杨桃有些都变成黄色,院子里是寂静地。春花秋月已无关,纵是果实亦奈何?
在一家空房的灶屋前,我拿着一个小土罐不放手,想带了回去。老六却手指着人家的抽屉角叫我:你藏起,下次带个大包来背。再走,我又看中个大点土罐,土罐上排着一圈笨笨的蝴蝶结。一家的柴火堆里,两个拆下来的雕花框就那么扔着,上面还有彩绘。我说向老乡买了这一堆柴火,此语一出,老六立马就说:看来这个好烧,顺手带走?想就那么偷走了,可太大了。转来转去的,在一家的偏房,老大摸出个青花大碗给我看,我两眼放光:这洗干净了种颗小莲花多漂亮,或者养条小金鱼还不美死了。我冲老六叫:你下次背你大包来!!!!两个人居然就为了这片被遗弃的破屋里的破烂动了心。我贪心得就连人家那一排排装粮食的大木桶都想要,可惜谁的包都不可能装走那么大的桶。唉,其实我的小破屋那里放得下这么多东西。
在一个大坟前遇到一个扛着锄头去田里的老头,老头一看我们在看他的祖先就乐了,掏出一把南瓜籽就递给老六,老六一边嗑还一边问人家:是你自家种的?我向坟头冲去,心想:这笨蛋,广东有种南瓜籽吗?当然是买的。不过,又是红的,是那种红砂岩的红色。
老头一定要带我们去看一颗很大的木棉花,路过一排榕树的时候告诉我们是村子的风水树,是用来挡西风的。老头尽量说白话普通话,老六尽量说贵阳普通话,我尽量听懂老头的话然后译给老六听,虽然我的白话很差,可显然老六更不明白,他说的话老头居然听不懂,这让老六失去了再一次讨要南瓜籽的机会。风水树不远是残留的一点寨墙,灰砖的,还有短短的一点台阶,已是全然看出不出曾经的风光了。
村口的小店,理发的和牙医在一起,却是一堆人下棋。老六举起相机就拍,我没带相机就损他:这种光线你拍得出来什么。有小孩子跑来,老六举着相机让他透过镜头看,却是鬼得很,镜头对着另外的孩子想按快门,我发现这倒不失是个好招,一个拍出不一样照片的好招。
时间太快了,路灯开始亮了,南社老村里几乎没有什么灯光,我要回去了。看着夜慕下笔直的水泥大道,一排排整齐明亮的路灯,一个个灯火通明的工厂,我在想南社,想那一片被遗弃的老房子。
后记花絮:
上周六,在Q上告诉猪圈,我要去南社,这周先不吃他了。
猪圈马上发过来的消息是:南社?
接着是:南方日报社
猪圈同志如此解说地名,令人乐不可支之余感其可爱。
而南社者,明清古建筑村落也,位于东莞茶山镇南社村。
相关资料:
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建于南宋初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村内古建筑众多,四周绿树成荫、地理独特,一派桃花源风光,村庄呈合掌对居,明清期间初显繁荣,人材辈出,为茶山一大村庄。
南社明清古村现存祠堂达25间,民居达200多间。据《南社谢氏族谱》记载,南宋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谢希良之子谢尚仁因战乱南迁,几经周折定居南社,历明、清近七百多年发展,谢氏家族兴盛,建成67903平方米的古村落。南社明清古落以寨墙为界。村内以中间长形水池为中心,两边利用自然山势错落布列,巷道布局合理,安全防御设施齐全。由民居、祠堂、书院、店铺、家庙、古榕、楼阁、寨墙、古井、里巷、牌门等构成具有浓郁珠江三角洲特色的农业聚落文化景观,尤能可贵的是未以破坏的明末清初的建筑比较多,保留大量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筑构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以寨墙、谢氏大宗祠、百岁翁祠、百岁坊、谢遇奇家庙、资政第等价值较大。
民居布局以三间两廊为主,祠堂除宗祠以三进布局外,各家祠、家庙则是二进四合院落形式,建筑风格广府建筑文化为主,同时也受潮汕、安徽、湖南及西方建筑文化影响。
南社明清古村落重点建筑:
(1)社古寨墙:始建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十月,寨墙以夯土或红石做墙基,青砖砌筑樵楼,全长302.5丈,共有樵楼21座,各有名目,各有楹联。寨墙建成后,先后抵御了顺治五年(1648)李万荣等率众七日的围攻和康熙十年(1671)刘进的围攻。现寨墙残留数段,樵楼尚存一二。
(2)谢氏大宗祠:三开间三进院落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二进檩条之间用卷草花纹雕刻的叉手与托脚连结,首进屋脊陶塑和二、三进屋脊灰塑及封檐板木板木雕工艺精美。采用歇山屋顶,为东莞地区祠堂少见。现存始建时用的香灶和明嘉靖三十年(1555)肇建碑刻。
(3)百岁翁祠:三开间三进院落布局,硬山屋顶,始建于明朝,现存明万历二十三(1595)《百岁翁祠记》碑刻,记载为纪念百岁老人谢彦庆而将其居所改为祠。现存神台基座及碑座红石雕刻具有明代风格。
(4)百岁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592-1598)。当时南社村的谢彦眷夫妻都同时超过一百岁,东莞县令李文奎上报朝廷,朝廷准予建祠,公祠命名为“百岁坊”,所以百岁坊的正面像牌坊一样建筑。现存建筑三开间二进院落布局,首进为三间三楼牌坊,歇山屋顶,檐下施如意斗拱,影壁须弥座红石雕及二进梁架木雕工艺精巧。百岁坊坊祠结合,布局奇巧,1993年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5)谢遇奇家庙:清同治四年乙丑科中式第四十二名进士,官至副官,当时跟左中堂到新疆平乱,立下战功后任职总兵。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为纪念武进士、官至总兵官的谢遇奇而建,建筑为两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硬山屋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梁架金木雕、石雕、正脊的陶塑工艺精美,首进垂脊人物和动物灰塑形象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93年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6)资政第:为清光绪二年(1876)丙子恩科会试中式第九十九名武进士、官礼部主事谢元俊书院,青砖麻石三开间二进院落布局,走廊从天井中间通过,二进明间天弯罩木雕工艺精湛,木雕上的动物栩栩如生,是难得的艺术品,门窗装饰具有西洋风格。
(7)典型民居:南社民居大都为三间两廊布局,以光绪六年(1880)武进士谢汝镠家宅为典型代表。建筑为三间两进院落布局,与祠堂相比,显得朴素实用,但仍有灰塑、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装饰。
不错! 有住的地方吗? 南社无住宿。一天也足够,不用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