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穿行者
标题: 九死一生的三分石之行 [打印本页]
作者: 麦可1054 时间: 2009-8-25 00:51:12 标题: 九死一生的三分石之行
圖片來自網絡
亲身感受雷击,情形极为恐怖;在半小时内,13人连被雷击三次,幸亏大难不死; 埸面令人难于想像.红鸟说:户外出事其实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即使是技术再好、体力再充沛、装备再齐备、计划再完善......,所谓的零出事只是幻想。说得一点也没错. 防不胜防;我将此经历公开,以当作一案例,让所有在夏季户外行走的山友,小心谨慎.
1.时间:
2009.8.21-8.23
2.地点
湖南蓝山县庙衝三分石,海拔1822米,是九疑山第二高峰
3.危险事件:
8/22正午12:40-14:17,原是高温,且阳光猛烈,突然出现较强的强对流天气,电闪雷鸣,且多落地雷,我们由深圳出发至湖南的丛林成员13人在HB1822M的三分石正脚下,HB1713M处,在下雨1个半小时内,全遭受雷击二至三次.其间出现: 闪电、炸雷、冰雹、大雨、大风、寒冷。我们每人都被雷打得嗷嗷叫,被打的部位火辣辣的痛,而且发麻。没多久体温开始下降,四肢抽筋.....
半小时之间雷击三次,且下冰雹,所有人发冷,全身发抖,如果不停雨,不被雷打死,失温也将死人.
幸好之后,雨及时停止,我们全部才安然无恙.但当时已被吓得魂飞魄散.无助,一切都只好听天由命了.
4.参与人数及活动户外:
丛林穿行者户外成员13人,领队:光远.我本人为此次活动的行程记录员.
http://www.bushwalker.net/dispbbs.asp?boardid=5&star=1&replyid=139698&id=13393&skin=0&page=1
5. 8/22当日行程记录
D2 8/22
7:15 由高良头小学出发 HB496M
7:38 到达庙冲 HB813M
7:45 在庙冲上山路的第一个分路口,选择左拐小路上山; HB870M
8:09 在HB1038M处休息
8:17 在一溪水边分路
8:55 到达等高线中标的哑口位置 HB1285M 休息时,碰到两60岁左右的老伯也上到哑口.天气酷热,
9:15 哑口位置出发,并与俩老伯分手
9:52 到达”公公背媳妇”脚下的河,并在此过河,HB1307M,此位置也是等高线中标的营地点,周围有人起火堆的痕迹
10:15 到达”公公背媳妇”的山腰上休息; HB1400M
10:50 到达”飞来石”处,
11:00 到达媳妇哑口 HB1700M
11:30 攀石而上到达媳妇顶峰 HB1715M 天气酷热;
11:50 休息15分钟后,再返回到达媳妇哑口;
12:13 到达三分石与媳妇的中间的山腰上休息 HB1688
12:40 到达三分石正脚下(南面), HB1713M,
12:45 在三分石正脚下FB,这时天空突然转阴,并带些小雨,右对面的”公公背媳妇”有黑云,而左边的九魏山顶畚萁窝却阳光普照,
13:00 突然从左边的山谷深渊冲上一强风夹带小雨,随之而来的,是一声强闪电,足有100多M长,在左边那两块山石旁的深渊中闪动,我们当时已感觉到危险; 但根本无退路,四周不是悬崖就是光光的山顶.且打雷避雨时不能狂奔,因为步子大了通过身体的跨步电压就大,更容易伤人
13:05-14:10 我们13人全被雷电风雨冰雹攻击中,其间多次被雷击,情况危险万分;大多数人,被雷电三次至四次,有两人只被雷电2次,那位置无法离开,对面也是山顶,左右边是悬崖,正面也是深渊的起点处;雷电中也不敢走动,所有金属材料物品,如雨伞,登山杖,手机,对讲,相机全都抛弃在草丛中,脚下全是水,三分石顶一直往下流水,我们全部全身湿透,鞋子全进水;在下冰雹期间,众人全部冷得发抖,脚出现抽筋;就在那不足2M宽,长不足10M的长石脚边,人群呈长形散开蹲著.现场非常狼狈
14:17 雨小了,雷声也远了,但还在闪电中,我们迅速逃离,向香炉石的正南边直下,未返”公公背媳妇”来的原路,此时,天空中又出现阳光;
15:00 下到香炉石下的哑口,取消继续上香炉石的活动.
15:25 我们到达香炉石下的古道上 此时HB1437M
15:33 到达水渠,HB1412M,继续沿古道行走;
16:07 见到八仙下棋的水库及路牌 HB1376M
16:42 到达水库副提
17:35 开始等司机
19:20司机将车开到水库边;见到司机,都很开心,
20:45 到达蓝山县城
22:50 FB完,住蓝山县城嘉城酒店,一致同意取消继续活动,决定返连州逛三峡的休閒FB活动,平静平静.
当时我是第一个被雷击的;我最早感受到皮肤发生颤动,我当时大叫一声,我要被雷击了,趁1-2秒内,将手中的雨伞丢掉,结果仍被击中,当时,我和徐霞客蹲在一起,石块上全是水,身上,鞋子全湿透,不能倒地,草地全是水,倒地就死定了.于是和徐霞客共用一雨衣,而紧接下来的第二次,第三次,及第四次,则所有人都被雷击了,几乎成一个雷击片区.每次过电,都叫一声,我又要雷击了,又来啦,就在第三次雷击时,我的右手在趁左手拉雨衣时,不小心用右手压了一下地上的石头,结果,一瞬间,被击麻了,整个手臂完全没有知觉;当时,每人都被雷击得鸡飞狗跳似的,而我和徐霞客, 雷每击一次,就移动一次地方,最后,情急之中,直钻石块缝隙里面,用雨衣贴底,及护头,进洞不到1-2秒,最后, 雨小出来时,却用了1分多钟才爬出洞口来.,其他队员也被雷击至东跳西窜的.有人说,如果站起来不动,进否受雷击的可能小些,因为三分石已够高了,人就是站起来也不是至高点,这两两脚落地,会更安全点,但当时,有谁敢这样做?特别是每雷击中间期间,虽然全身都在发抖,及腿在抽筋,但都没忘记相互叫一声,有谁受伤没有?
作者: 麦可1054 时间: 2009-8-25 00:51:54
6.原因分析(纯属个人推测)
而事后,我们分析,我们可能是电流过电而引起,而不是直接雷击,在人体受到三种:跨步电压、接触电压和感应雷击中的感应雷击; 通常雷击以一种形式出现,即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雷电波。雷击产生的高温、高压引起的爆炸、火灾和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强大的交变磁场使电子设备及家用电器损坏。三分石是一个强大的“避雷针”,雷击在三分石顶,然后传引到石脚,暴风雨下,从三分石顶流下大量的水,四周全是水,更恐怖的是,我们都全身湿透;
而避雷针
是尖端放电,其工作原理:
雷雨云形成以后对大地的电压,低则几百万伏,高则数千伏甚至更高,雷雨云对大地的一次闪击放电的峰值电流平均为30多KA,它的瞬时功率为109-1012W以上。由于瞬时功率很大,所以它的破坏力是相当大的。
当高空出现雷雨云的时候,大地上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必然带上与雷雨云相反的电荷,避雷针处于地面建筑物的最高处,与雷雨云的距离最近,由于它与有良好的电气连接,所以它于大地有相同的电位,使避雷针附近空间的电场强度比较大,容易吸引雷电先驱,使主放电都集中到它的上面,从而保护附近比它低的物体遭受雷击的几率大大减少。而避雷针被雷击的几率却大大的提高。避雷针不但不能避雷反而引雷,它是自身的多受雷击而保护周围免受雷击。
由于避雷针与大地有良好的电气连接,能把大地积存的电荷能量迅速传递到雷雨云层中泄放;或把雷雨云层中积存的电荷能量传递到大地中泄放,使雷击而造成的过电压时间大大的缩短,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雷击的危害性,这就是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但需要说明,避雷针必须有足够可靠,并且有接地电阻尽量小的引下线接地装置与其配套,否则,它不但起不到避雷的作用,反而增大雷击的损害程度。
避雷针实际是引雷装置,是将雷电流吸引过来导入大地,从而保护建筑。三分石就像一庞大的”避雷针”,在上顶将当闪电电流沿三分石这个庞大的”避雷针”引下入地时,这三分石周身的各部位相对于大地均有瞬时的高电压,加上水流及湿水,直接与我们这些湿透的人的身体任何部位与它们接触时,导致感应雷击,否则,如是直接雷击,早就没活口了,在此深山地带,连报信的人都没有.
7.天气情况
活动出发前一周时间都密切留意其蓝山的天气状况,出发前最后3小时,我还查询了当地天气,而且在8/21夜晚近零点时,还有队员从深圳这边告诉她明天的天气情况良好,在高良头小学露营时,天空中出现无数的星星;
从庙衝出发开始,一共碰上4个当地山民,第一个,只是问路,第二个,是上山采东西的,和我们同路走了好几公里,他也带了中午餐及水,当时还问了他,带这点水够不够喝,天气那麽热.,而到达哑口时,即可看见三分石时,又在我们身后上来老伯,大约60-65岁左右,
他们都觉得好奇,这麽热的天,我们跑去做什麽?事后,我还和他们聊了一会儿,他们告诉我怎样去上公公背媳妇的入口.并说什麽那三分石好矛,可能是好陡峻的意思吧.
8.当时之应急措施及事后处理方式
曾上过培训课程,对雷电有很新的认识,
一:在有雷电强对流天气的时候,应该躲到有避雷设备的建筑物里,山洞或者汽车里,要远离树木,或者电线杆等尖立孤耸的物体。
二:远离高压线。
三:雷电天气时需要双腿并拢,有一个好的姿态能够避雷,双腿并拢,身蹲,身体前倾。
四:雨伞、登山杖等带有金属的物体要迅速扔下。要马上要远离水面,因为水是导电的。城市的朋友不要在雷雨空旷地带接打手机,在屋里要远离水管,有强雷击的时候不要触摸金属,要把电器关上
五. 要避免走进被淋湿或已经有水的地方。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这里最易受到雷击;
六. 山顶、制高点等场所也不能停留。
七. 在野外,应立即寻找蔽护所。一般来说,是在离开山脊较低的台地或茂密的树林内,大岩石下也较好。但是,等到地面被淋湿之后,再开始移动就很危险。必须在下雨之前,迅速找到避难场所。如果要躲在大树或大岩石旁时,要避免躲在它的正下方,而要稍微离开这些隐蔽物。根据研究,身高在这些树木和岩石高度的1/5~1/10以下时,效果最为显著。
要注意的一点是,把带在身上的一切金属物拿下放在背包中,尤其金属框的眼镜一定要拿下来。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不要接打手机。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如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就更好。
注意当您头发竖起或皮肤发生颤动时,可能要发生雷击了,要立即倒在地上。受到雷击的人可能被烧伤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带电,可以安全地加以处理。
此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大家不要集中在一起,以免万一受灾时造成更大灾害。
等等.
关于雷电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暴二千次,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一万人,导致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频繁发生,每年因雷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二十亿美元以上。遭雷击身亡的人数虽然不多,但人被雷电击中的死亡率高达40%。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闪电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放电过程中,由于闪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
气象专家指出,当雷电发生时您如果还在户外,要注意下面几点:不宜在山顶、山脊或建筑物顶部停留;不宜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不宜在孤立的大树或烟窗下停留;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金属工具等扛在肩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24 17:44:34编辑过]
作者: 麦可1054 时间: 2009-8-25 00:53:07
冰雹云
云体十分高大,云中有强烈的上升气体,云内有充沛的水分,才会产生冰雹,
有冰雹云伴随,应该还是有一些特定现象.
夏季野外防雷暴,是一个重要课题.
山地气候(mountain climate)
受高度和山脉地形的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地方气候。主要影响因素为海拔高度、山脉走向、坡向和地形。
山地气候的主要特点:
①大气压力按指数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在晴空条件下,无雪盖的高山白天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和夜间有效辐射强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因坡向不同,阳坡和阴坡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并因此影响气温和气流的分布。
②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一般气温垂直递减率在一年中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山脉走向和坡向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山脉两侧的气温产生差异,并导致不同的气候现象。阳坡气温高,变化大,阴坡气温低,变化小。山顶和山坡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相对较小,而且有秋温高于春温的现象,山谷和山间盆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相对较大,而且有春温高于秋温的现象。
③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随山地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在一定高度以上的山地,由于气流中水汽含量减少,降水量又随高度增加而减少。降水量达到最大值的高度称为最大降水高度。坡向对降雨的影响表现为迎风坡雨量多于背风坡。特别是高大山脉两侧,雨量的巨大差异造成植被景观的很大变化。例如,北美西海岸科迪勒拉山系中南部处于温带西风带,迎风的西侧为森林景观,而背风的东侧为荒漠或半荒漠景观。山地地形也影响降雨量的日变化。一般山脉顶部以日雨为多,而山谷盆地则以夜雨为主。
④风速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大。山顶、山脊以及峡谷风口处风速大,盆地、谷底和背风处风速小。高山上风速一般夜间大,白天小,午后最小,而山麓、山谷则相反。山地还能产生一些局地环流,如山谷风、布拉风、焚风、坡风、冰川风等(见地方性风)。
⑤在湿度(水汽压和相对湿度)方面,水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多数情况下,山地上部因气温低、云雾多,相对湿度高于下部,但冬季高山区也有相反情况,山顶冬季云雾较少而相对湿度小。山谷和盆地相对湿度日变化大,夜高而昼低,午后最低。山顶相对湿度日变化一般很小。
去公公背媳婦山頂的途中
转帖:
积雨云和各种云一样都是由地面附近空气上升凝结形成的。空气从地面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压降低,体积膨胀,如果上升空气与周围没有热量交换,由于膨胀消耗能量,空气温度就要降低,这种温度变化称为绝热冷却。根据计算,在大气中空气每上升100米,因绝热变化会使温度降低1度左右。我们知道在-定温度下,空气中容纳水汽有一个限度,达到这个限度就称为“饱和”,温度降低后,空气中可能容纳的水汽量就要降低。因此,原来没有饱和的空气在上升运动中由于绝热冷却可能达到饱和,空气达到饱和之后过剩的水汽便附着在飘浮于空中的凝结核上,形成水滴。当温度低于摄氏零度时,过剩的水汽便会凝华成细小的冰晶。这些水滴和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于空中便成了云。
大气中有各种不同形式的空气运动,形成了不同形态的云。因对流运动而形成的云有淡积云、浓积云和积雨云等。人们把它们统称为积状云。它们都是一块块孤立向上发展的云块,因为在对流运动中有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往往在上升气流区形成了云块,而在下沉气流区就成了云的间隙,有时可见蓝天。
积状云因对流强弱不同出一辙形成各种不同云状,它们的云体大小悬殊很大。如果云内对流运动很弱,上升气流达不到凝结高度,就不会形成云,只有干对流。如果对流较强,可以发展形成浓积云,浓积云的顶部像椰菜,由许多轮廓清晰的凸起云泡构成,云厚可以达4-5公里。如果对流运动很猛烈,就可以形成积雨云,云底黑沉沉,云顶发展很高,可达10公里左右,云顶边缘变得模糊起来,云顶还常扩展开来,形成砧状。一般积雨云可能产生雷阵雨,而只有发展特别强盛的积雨云,云体十分高大,云中有强烈的上升气体,云内有充沛的水分,才会产生冰雹,这种云通常也称为冰雹云。
冰雹云是由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的。一般为三层:最下面一层温度在0℃以上,由水滴组成;中间温度为0℃至-20℃,由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最上面一层温度在-20℃以下,基本上由冰晶和雪花组成。
在媳婦山腳下拍的三分石pp
在冰雹云中气流是很强盛的,通常在云的前进方向,有一股十分强大的上升气流从云底进入又从云的上部流出。还有一股下沉气流从云后方中层流入,从云底流出。这里也就是通常出现冰雹的降水区。这两股有组织上升与下沉气流与环境气流连通,所以一般强雹云中气流结构比较持续。强烈的上升气流不仅给雹云输送了充分的水汽,并且支撑冰雹粒子停留在云中,使它长到相当大才降落下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24 17:47:05编辑过]
作者: 麦可1054 时间: 2009-8-25 00:54:14
摘[翱翔嶺南]老痴呆跟貼:
事前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了,对于预料之外的事情就重在现场控制.
对于雷击,个人习惯性做法如下,供大家探讨.
1.首先判断雷击远近,雷击相当部分伴随着可视闪电,可以依据看见闪电和听见雷声的时间差来判断雷击区的远近,间隔时间三秒以上,相对安全,可以立即寻找合适的场所躲避,避开容易招惹雷电正面袭击的大树,山脊等地. 有时候往往雷电有大雾,这时候可以凭借对雷声大小的感应,雷声在山区中的回音等大致判断雷电和自己的距离.如果雷电很近了,就立马双腿并拢蹲下啥也不要想了.就看命大不大了.
2.被雷电直接击中的概率很小, 对人身造成伤害的主要是跨步电压,短短的一步,跨步电压就达到了几万几十万伏,预防跨步电压,个人双腿闭拢蹲下的动作很重要,但不要再加一屁股坐在地上,如有可能,脚下垫上不易导电的物质可以很大程度的减轻伤害,至于合适场所,手机等等情况有很多说明,不再说.需要说明的是,雨水的导电性能是比较差的,雨水相对来讲很纯净,
3. 雷电往往伴随着降雨,在山上,降雨会导致体温下降,在南方山区夏季,这种失温一般达不到引起事故的程度,但是长时间呆在水里泡着,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一件塑料薄膜的雨衣是很好的防止体温下降的东东.
4. 个人感觉,在南方,飘过来的大雾加降雨,经常性的伴随着雷电,爬山途中碰到这样的天气,就可以考虑下撤或者选择合适营地躲躲了.
5、有一点还是需要注意的,在防雷击时,避开容易有落石的区域和容易滑坡的区域
老痴呆 于 2009-08-24 10:42:37 编辑
此贴将转磨房山野版及深圳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24 16:57:13编辑过]
作者: 天雷地火 时间: 2009-8-25 01:07:47
还好都回来了。
xx在分析人品与闪电雷击的辩证关系:经过一番分析,认为这十几条江湖好汉,人品没有问题,应该经得起考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24 17:45:21编辑过]
作者: 行者孙 时间: 2009-8-25 01:20:51
太危险了!可以申报吉尼斯。户外活动,安全第一!!!
作者: 南华黄金 时间: 2009-8-25 01:30:47
天有不测之风云!平安回来,值得庆幸!麦可记录很详细、总结很到位,可为以后活动作个参考!
作者: 木芙蓉 时间: 2009-8-25 03:32:43
经历了就会有收获。我当时或蹲或坐(在泡沫垫上),我招了两次雷击,第一次是感觉左手麻木,赶快把雨伞扔了。第二次是双脚震动了一下,象地震,没有触电的感觉。我衣服是干的,所以基本没有发抖,包里还有一件薄风衣,没有失温的担心。雷击的感觉:束手无策。学习麦克的总结收益匪浅。
作者: 惊涛拍岸 时间: 2009-8-25 04:12:46
同志们辛苦了,领队辛苦了!!
作者: 桑珠小莉 时间: 2009-8-25 04:21:56
我觉得大家已经做好自己了,剩下的好像只能听天由命了。所幸大家运气还是很好的,建议多去买彩票。
有些人上山会带个小座垫,这种小泡沫座垫如果踩在脚下是否能稍好一点?
尽管会湿,但雨水的导电性不是没有那么好吗?
南方的夏天多雷电,建议一开始下雨的时候,大家防患于未然先收起雨伞,关上手机,关闭对讲机。
作者: 桑烟 时间: 2009-8-25 04:32:04
以下是引用木芙蓉在2009-8-24 19:32:43的发言:
经历了就会有收获。
我当时或蹲或坐(在泡沫垫上),我招了两次雷击,第一次是感觉左手麻木,赶快把雨伞扔了。第二次是双脚震动了一下,象地震,没有触电的感觉。我衣服是干的,所以基本没有发抖,包里还有一件薄风衣,没有失温的担心。
雷击的感觉:束手无策。
学习麦克的总结收益匪浅。
你个土人,当天不汇报,看得俺心惊肉跳的,好在大家都没事,平安就好,看来户外运动仅仅小心还是远远不够的。
作者: 丛林野猫 时间: 2009-8-25 04:56:43
以下是引用桑珠小莉在2009-8-24 20:21:56的发言:
我觉得大家已经做好自己了,剩下的好像只能听天由命了。所幸大家运气还是很好的,建议多去买彩票。
有些人上山会带个小座垫,这种小泡沫座垫如果踩在脚下是否能稍好一点?
尽管会湿,但雨水的导电性不是没有那么好吗?
南方的夏天多雷电,建议一开始下雨的时候,大家防患于未然先收起雨伞,关上手机,关闭对讲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用在这不知是否合适,我个人理解是,在“相对高危”的户外运动中,参与者对风险和自己的能力都有了清醒的认识,也做足了各种准备,并在危机降临时能正确应对,这就是‘谋事在人’;那么突发超出人所能预料和应付的自然力,结果可能不是人所控制,这可说‘成事在天’吧。
从各位参与者们描述看,本次雷击事件应该千真万确的是一次几率很底的意外,而且在‘谋事在人’方面已做得很好,到最后上天也还是帮大家的哈!个人理解为上天用一次“玩笑”来提醒大家户外的安全意识。
多嘴了,见谅!
作者: 神遛 时间: 2009-8-25 05:53:16
说慰问太轻了。。。。。。
回来就好!
作者: 桑珠小莉 时间: 2009-8-25 06:01:01
以下是引用丛林野猫在2009-8-24 20:56:43的发言:
……
个人理解为上天用一次“玩笑”来提醒大家户外的安全意识。
……
这种警醒是必要的。
就像我们鳌太穿越荞麦梁那一场风雨一样,它警醒我们秦岭的天气是变幻无常不永远是风和日丽的,我们自己准备好了没有?
如果我们在秦岭没有遇到这场风雨,大家或许认为谁都可以轻轻松松走完鳌太,鳌太不就这样简单么?遇到了,警醒了,就会重视。这是好事。
今年5月份吴先生攀登珠峰遇难,长痛之余也让我们警醒,登珠峰,是需要有准备的,不仅仅是装备、时间和经济,更重要的是经验的积累和户外的磨炼。
希望大家都能从每一次大大小小的经历中有收获。
作者: 麦可1054 时间: 2009-8-25 06:34:33
此贴已放磨房山野及深圳版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mountain//375238,0,0,1.html
作者: 雪虹 时间: 2009-8-25 06:36:27
能平安回来就是福大,命大,造化大啊!
作者: 子茵 时间: 2009-8-25 06:56:00
过程就不想说了结果最重要!!!结果是大家都安全的回来了。。。想说的是:在危难发生时,领队的沉着冷静及全体队员的相互关心及良好的协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家的相对安全,要知道,有时危机关头的不理智往往也会导致人为的灾难。。。经历了就会有深刻的感悟,对生命会更加的珍爱,对户外活动的安全意识也会有更深刻的警醒及理解!感谢上苍的眷顾,感谢同行的同学。。。额们都是好银啊!!!
作者: 云端漫步 时间: 2009-8-25 07:56:46
这么惊险的经历,感谢上天,大家都安全归来!值得庆贺!
作者: 村长 时间: 2009-8-25 08:10:35
菩萨保佑!赶快烧香
作者: 光远 时间: 2009-8-25 08:47:11 标题: 九死一生的三分石之行
麦克做事真用心。这个帖子值得收藏。这件事也让我们今后会更加增强户外活动的安全意识。感谢一起走过的山友,感谢各位的关心。
作者: 玩命 时间: 2009-8-25 08:51:09
各位辛苦了,平安回来就好。看了麦可的贴学习了很多
作者: 180 时间: 2009-8-25 09:41:05
其实最早被雷击的是我,我收尾,所以上来的最迟。上面平一点的位置都被早到的山友占了,我就取出胶垫坐在地下,背靠在大石上,双手拿出面包还没啃几口雷雨就到了。随着远处闪电,我的双手突然像被电击一样被强行弹开,我当时没在意,毕竟;被雷打不是好事,内心在快速回想最近没做啥坏事啊?正想着,又一个炸雷在头顶打下来,就听见卖可在大声喊叫;“我被雷打到啦"。我急忙大声喊叫让大家扔掉雨伞和背包,坐在我边上的218非常听话,把手机和相机也扔掉了。第二个雷把我打的弹出一米远,整个人扑到面前草丛里,前后被打了三次。
现在回想;我当时是靠着大石头,屁股下面的胶垫还没有完全湿透,所以第一次雷击比较轻微。第二个雷击很强,是因为胶垫完全浸在水里的原因。第三次被击就更强烈,屁股被打得没知觉。
那一刻,整个山野里只有巨雷声、冰雹噼里啪啦声、13个生灵挣扎求生的呼叫声。
作者: 老更 时间: 2009-8-25 16:29:36
以下是引用神遛在2009-8-24 21:53:16的发言:
说慰问太轻了。。。。。。
回来就好!
哈哈,大难不死,还有见面的机会。你不是去草原了吗,回来了?
作者: 深圳大兵 时间: 2009-8-25 19:14:03
慰问一下 好人一生平安
作者: 天雷地火 时间: 2009-8-25 19:39:32
以下是引用深圳大兵在2009-8-25 11:14:03的发言:
慰问一下 好人一生平安
大兵兄也光临了啊。
作者: 南方 时间: 2009-8-25 19:51:39
好人一生平安 慰问
作者: 严志勇 时间: 2009-8-25 21:05:00
惊!回来就好!祝福你们!
作者: 大骡子 时间: 2009-8-25 21:31:38
触目惊心,瞠目结舌,心惊肉跳,悲喜交集。。。。
作者: 蝶舞香衣 时间: 2009-8-25 21:39:44
谢谢你们的关心!
回到深圳,朋友开玩笑说:当时眼前是不是浮现了谁谁谁的影子?担心银行卡的密码还没有告诉谁谁谁吧?很内疚,谁的影子也沒浮现。
其实,这个时候不要去想太多的如果,把眼前能做的做到最好,管理好自己,尽可能关心身边的队友,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因为我感觉大家的发抖,除了寒冷,可能还有心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25 14:49:48编辑过]
作者: 保温瓶 时间: 2009-8-25 22:06:19
以下是引用180在2009-8-25 1:41:05的发言:
其实最早被雷击的是我,我收尾,所以上来的最迟。上面平一点的位置都被早到的山友占了,我就取出胶垫坐在地下,背靠在大石上,双手拿出面包还没啃几口雷雨就到了。随着远处闪电,我的双手突然像被电击一样被强行弹开,我当时没在意,毕竟;被雷打不是好事,内心在快速回想最近没做啥坏事啊?正想着,又一个炸雷在头顶打下来,就听见卖可在大声喊叫;“我被雷打到啦"。我急忙大声喊叫让大家扔掉雨伞和背包,坐在我边上的218非常听话,把手机和相机也扔掉了。第二个雷把我打的弹出一米远,整个人扑到面前草丛里,前后被打了三次。
现在回想;我当时是靠着大石头,屁股下面的胶垫还没有完全湿透,所以第一次雷击比较轻微。第二个雷击很强,是因为胶垫完全浸在水里的原因。第三次被击就更强烈,屁股被打得没知觉。
身体不应该两点着地!
1)当时没有在顶上,成为“避雷针”的一部分是大幸!
2)雷电产生的电压达到数百万伏特甚至更高,而三分石相当于一个不地道的避雷针,雷电通过三分石时,这根避雷针及其“接地网”(也就是山峰附近的山体)的地电位会瞬间被抬高,并且由于山体差异各点的电位是不均匀的,而且小范围内也可能有很大的电位差。此时人体站立点也成为了接地网的一部分也有一定的电位,此时如果人手等部位接触周围的山体很可能造成两个不同电位点通过人体连接,从而产生被击的感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27 8:01:57编辑过]
作者: 蝶舞香衣 时间: 2009-8-25 22:39:25
今天南都报道:惠州连发雷击酿一死四伤
23日下午四时许,伤者和他的三个朋友到水库游玩,水库中间有一个孤岛,突然电闪雷鸣,下起大雨,他们急忙向半山腰的房子跑去,一道光亮的闪电就划了过来,接着响雷就把他们击倒。
我们那天不奔跑、就地蹲下是非常正确的。
作者: 老箩卜头 时间: 2009-8-25 22:48:08
惊心动魄,平安是福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09-8-26 00:59:19
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但看到我是心惊肉跳的,真的太悬乎了。向各位XDJM表示慰问!
作者: 都市野驴 时间: 2009-8-26 02:10:26
感慨地话就不多余说了,重要的是:一个都没有少,一个都没有伤!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伤!下次再见到我大难不S的 XDJM 们,要热烈拥抱。
作者: 走四方 时间: 2009-8-26 07:39:52
以下是引用都市野驴在2009-8-25 18:10:26的发言:
感慨地话就不多余说了,重要的是:一个都没有少,一个都没有伤!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伤!下次再见到我大难不S的 XDJM 们,要热烈拥抱。
从MF看到遇险,大家平安就好。
记得早前专门接受过雷电的培训,可惜太久基本都忘了。
除了三分石是避雷针的可能外,还有原因应该是雷在击中一个地方之后,由于空气中形成了被电离的低阻通道,所以第一次、第二次连续都击中同一个地方的概率非常的大,这是连续遭受雷击原因,也是最危险的地方。但尽管有可能第二次雷击的可能,但立即按照书上说得紧急避雷措施肯定最重要,千万不要试图和雷电赛跑站着当避雷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25 23:54:16编辑过]
作者: 180 时间: 2009-8-26 08:05:17
突发事件都是意想不到的,安全防范准备做足才是真道理。
大难不S,必有后福。 祝此行的XDJM们永远好运!也祝福所有的山友!
作者: 木芙蓉 时间: 2009-8-26 08:17:21
刚刚进入户外的时候曾经很认真的学习有关户外知识,还买了几本书,每次登山都非常重视,会带上必备的东西。如备用的衣服,压缩饼干,口哨,雨衣,头灯,药品及处理外伤的绷带并且自制了三角巾。慢慢的思想麻痹了,除了带必须的雨衣食物水外只带个对讲机,好像别把自己搞丢了就行。这次的经历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户外有风险,不能有一点侥幸心理,必要的装备和知识关键时刻是救命的。这次光远领队很冷静,不准大家走动,原地等待雷雨过去。这除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有相关的避雷安全知识。谢谢XDJM的关心,大难不S我们以后会走的更远走的更好。
作者: 蓝六 时间: 2009-8-26 21:12:02
现在回想;我当时是靠着大石头,屁股下面的胶垫还没有完全湿透,所以第一次雷击比较轻微。第二个雷击很强,是因为胶垫完全浸在水里的原因。第三次被击就更强烈,屁股被打得没知觉。
那一刻,整个山野里只有巨雷声、冰雹噼里啪啦声、13个生灵挣扎求生的呼叫声。
零兄!1、背靠大石头是很危险滴,多点接地2、坐着也是很危险滴,多点接地。
幸好有惊无险啊!---
在大自然里,人很渺小。很多变化会让我们手足无措,气候的变幻时间很快。迅速判断,沉着应对会提高生存概率!
作者: 乱闯 时间: 2009-8-27 01:20:49
怪不得被击中5、6次,原来是坐在岩石上的缘故,不过只有小腿被电击的感觉。被雷击前两次很紧张,3次后感觉可承受,习惯了,剩下只有祈祷,听天由命了。看了此贴,学了很多。
作者: 180 时间: 2009-8-27 10:29:35
以下是引用蓝六在2009-8-26 13:12:02的发言:
现在回想;我当时是靠着大石头,屁股下面的胶垫还没有完全湿透,所以第一次雷击比较轻微。第二个雷击很强,是因为胶垫完全浸在水里的原因。第三次被击就更强烈,屁股被打得没知觉。
那一刻,整个山野里只有巨雷声、冰雹噼里啪啦声、13个生灵挣扎求生的呼叫声。
零兄!1、背靠大石头是很危险滴,多点接地2、坐着也是很危险滴,多点接地。
幸好有惊无险啊!---
在大自然里,人很渺小。很多变化会让我们手足无措,气候的变幻时间很快。迅速判断,沉着应对会提高生存概率!
关键时刻人一般都傻,只有事后分析才明白。
总结;下次登山带双电工靴、绝源手套和帽子。没打雷就先穿上。
作者: 180 时间: 2009-8-27 19:34:29
图中红圈是后来我所处的位置,其他队友的位置依次:1木芙蓉、2老更、218、3卖可、徐霞客、4光远、5乱闯、6郎中、7穿山甲、9蝶舞、10子茵、雪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27 11:46:20编辑过]
作者: 桑珠小莉 时间: 2009-8-27 20:54:19
以下是引用180在2009-8-27 11:34:29的发言:
图中红圈是后来我所处的位置,其他队友的位置依次:1木芙蓉、2老更、218、3卖可、徐霞客、4光远、5乱闯、6郎中、7穿山甲、9蝶舞、10子茵、雪虹。
8是谁啊?
180可以啊,都会画图了。
作者: 子茵 时间: 2009-8-27 20:58:33
呵呵。。218在8号位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27 12:58:49编辑过]
作者: 高军 时间: 2009-8-28 01:39:50
看过此贴令人瞩目惊心;得知大家无恙,值得庆幸!好人一生平安!
作者: 木芙蓉 时间: 2009-8-28 07:09:35
以下是引用180在2009-8-27 11:34:29的发言:
图中红圈是后来我所处的位置,其他队友的位置依次:1木芙蓉、2老更、218、3卖可、徐霞客、4光远、5乱闯、6郎中、7穿山甲、9蝶舞、10子茵、雪虹。
从图中看出老更的位置最低,只被电了一次;我的位子略高一点,被电了两次;其它同学都被电了3-4次,不知道和位置的高低有没有关系?
作者: 麦可1054 时间: 2009-8-28 08:04:42
以下是引用180在2009-8-27 11:34:29的发言:
图中红圈是后来我所处的位置,其他队友的位置依次:1木芙蓉、2老更、218、3卖可、徐霞客、4光远、5乱闯、6郎中、7穿山甲、9蝶舞、10子茵、雪虹。
后来,我和徐霞客在光远的石头底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28 0:05:54编辑过]
作者: 蓝天鹤 时间: 2009-8-29 07:46:11
安全回来就很好!
作者: 能量棒 时间: 2009-8-30 20:58:13
安全回来就好!
作者: 晓虫 时间: 2009-10-14 06:36:31
学习了。户外有风险,多学习些户外知识还是有用的。
欢迎光临 丛林穿行者 (http://bushwalker.net/)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