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穿行者

标题: 假如明天继续 [打印本页]

作者: 桑烟    时间: 2012-12-3 10:38:34     标题: 假如明天继续

   嘿嘿,如果21号之后地球尚完好,打算元旦找个山头迎新,经协商,有几个意向:武功山、齐云山、圣堂山等,有计划出行的筒子可跟帖,如果你有好的计划和打算也可说来听听,说不定就采纳了您的建议。自驾、火车、包车均可,视人数再定。
非常勿扰!

作者: 二匹马    时间: 2012-12-3 10:42:52

假如末日后还有开始
假如天气不像是现在
假如时间能由已安排
--------------------------------有诚来扰。
作者: 福衍金沙    时间: 2012-12-3 11:54:42

可以考虑连州天堂岭,我打算元旦去,正在查找功略
作者: 桑烟    时间: 2012-12-25 20:25:11

我想去的地方之一


作者: 饭粒    时间: 2012-12-25 20:45:15

漂亮!我也想去,算了,忍一忍吧
作者: 桑烟    时间: 2012-12-25 20:45:34

阿弥山百粤坡茶马古道  -------这个地方有点远
作者: 桑烟    时间: 2012-12-25 20:49:47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境内的一条神秘古道。古道东起广西环江川山镇,西至贵州黎明关,全长24公里,路面皆由青石板铺砌而成。

等回去找地图详查可能性.
作者: 桑烟    时间: 2012-12-25 20:53:12

 瀟賀古道是指湖南永州境內的瀟水與廣西賀州境內的賀江而形成的溝通嶺南嶺北的古通道,秦漢時又沿兩條河流修築了陸路,水路陸路統稱為瀟賀古道,其名稱由廣東廣西的學者經過考察後提出來的。瀟水,在永州市零陵城北5公裏處注入湘江,而賀江到廣西的梧州市注入西江。瀟賀古道是用兩條河流的名稱而命名,雖然屬於多條湘桂古道中的一條,但它具有十分鮮明的專指性。即由瀟水與賀江構成的這一條古代通道。廣東、廣西的學者在二十一世紀初就對瀟賀古道區域範圍內的曆史、文化、社會、經濟進行了多次考察研究,寫出了大量的研究文章,但這些文章所涉及的地域隻限於兩廣境內,而對湖南境內的瀟賀古道涉及甚少,這對瀟賀古道的研究形成美中不中的缺陷,為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筆者對永州境內的瀟賀古道道縣、江華、江永段進行了粗略的考察,結合兩廣學者的一些研究,對瀟賀古道研究中有幾個問題提出來,以引起專家們的討論、關注。

  一、關於瀟賀古道的起止

  廣西、廣東的學者都一致認為,瀟賀古道的起點為永州道縣城南5裏處的雙屋涼亭。如陳梧生、李俊康編寫的《嶺南古郡青史悠悠話蒼梧》第一章第九頁中就說:蒼梧走廊有兩條通道:“一是瀟水——賀江通道,即連接瀟水和賀江的通道,在瀟水和臨水(賀江支流)之間有一條短短的陸路,也就是在秦始皇進攻嶺南時開辟的“新道”基礎上,後來漢武帝擴修的瀟賀古道,其起源於湖南營浦(道)縣雙物屋涼亭,經謝沐(江永)縣進入富川,全長170公裏”。這裏不隻說出了瀟賀古道的起點,還說明了瀟賀古道的路線所經之處及具體長度。持此之說的還有多位專家,如廣西富川縣文聯主席唐玉文說秦軍平南越修築瀟賀古道170餘公裏,從道州出發,經馮乘(今富川)最後抵達賀州的七裏山,在漢代,又將其擴修為“楚粵通衢”,接連永州和廣信(今廣東封開),連接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使之成為秦漢時期的交通命脈。有其它兩廣的學者,把雙屋涼亭說成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陸路起點。

  瀟賀古道最早是以瀟水和賀江水上為通道的,到了秦代要進行大規模的戰爭,從瀟水逆水而上速度慢,行程長,所需時間也長,適應不了戰爭的需要,才沿瀟水與賀江的沿線開辟了新的陸路通道,新道開通後,水路通道並沒被廢棄,而是水陸通道並用,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因此我認為瀟賀古道起點應該在零陵,而終點則在賀江入西江處的梧州。瀟水從南往北流過零陵城北5公裏處注入湘江,而零陵城北至瀟水入湘江之間曆史上並無城邑市鎮,零陵曆史上又被稱為北控衡湘,南扼百越的重要城鎮,行駛於瀟水上凡南來北往的船隻無不停泊於零陵城邊。零陵在戰國時期或更早就是城邑,秦時建置為泉陵縣,到西漢漢武帝時將長沙王劉發的一個兒子劉賢封為泉陵候,說明西漢時零陵的規模和地位非同一般,零陵現存古碼頭有四處之多,都位於零陵城西瀟水的西岸,連接每個碼頭的都是石板大道,筆者於2006年配合洛湛鐵路工程建設,於零陵城西南的15公裏處富家橋鎮魚吉頭村發掘了兩座西漢墓和十來座東漢墓葬,隨葬品不多,隻有幾件陶器、鐵器,但其中一座大的西漢墓出土有100多粒琉璃珠,而山下就是青石板古驛道,附近的山頭則沒發現古墓葬。根據墓葬的數量和地點及規模,既不是囤墾的軍隊又不是紮駐於兵營的士兵,一定是古驛站的士兵或負責人。

  道縣雙屋涼亭西南距道縣縣城3公裏,位於黃土山丘的穀地,原建有涼亭兩座,一東一西,相距10餘米,當地人俗稱雙屋涼亭,今東亭已毀,西亭完好,西亭名種福亭,亭名的含義大概有祈禱遠遊之人能平安幸福吧!我覺得道縣也隻是瀟賀古道的一個中點站,而這個中點站也不在雙層涼亭,而是在道縣的西關橋,橋於道縣古城西門的溓溪河入瀟水處,西門前的瀟水旁為古渡、古碼頭。紅軍長征時還是強渡此渡口攻入道縣縣城的,如今西關橋已成為道縣的中心地帶。

  二、關於瀟賀古道線路

  網名叫?喊的在《見證過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惠風亭古道》中認為,瀟賀古首有兩條線路,一條是道州經雙屋涼亭經江永青山口、黃龍至富川麥嶺,古城,二是修築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通往賀州桂嶺的古道,由道州過江華大圩到賀州桂嶺,與桂嶺河水路相接,然後順賀江下珠江。這條通道在江華境內的具體線路是(道縣)——江華縣城沱江——橋市——惠風亭——左越勾掛嶺——貓仔衝——大圩——至賀州桂嶺,右走白芒營——濤圩——河路口——鍾山望高,賀州八步八步。春秋戰國前(前770)湖南南部屬於百越領地。

  網名叫伊葉特聲的在‘《富川一行走在瀟賀古道上》一文中說:由湖南道縣的雙屋涼亭、麥山洞入江永縣的錦江、岩口塘至廣西富川的麥嶺、青山口、黃龍(富陽)古城,富川文聯的唐玉文也持此說:這一線路與?喊說的從道縣過江永的線路是同一條。

  還有兩廣學者認為,從道縣進入江永,過江永縣城到上甘棠附近的謝沐古城到桃川鎮過謝沐關進入富川再下富川河。兩廣的學者對兩廣境內的瀟賀古道路線的確認欠確切,而對湖南境內的路線倒是確認得十分明確。為將瀟賀古道申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筆者於4-5月在永州市境內重點考察了道縣、江華、江永的古道,對永州境內的古道路線有所了初步解。

  從零陵到道縣的瀟賀古道隻有一條,即從零陵城河西的幾處渡口為起點,沿瀟水的西岸向南過富家橋,進入雙牌的五裏牌到雙牌縣城,再沿瀟水西岸穿過崇山峻嶺的峽穀經上梧江、江村過道縣的梅花、富塘到道縣縣城。從道縣經江華或江永境內的古道路線則有多條並行;從道縣的西關橋即溓溪入瀟水的入口處為起點,過營江到雙屋涼亭,向西南過華岩、新茶、午田,後分成兩支;一支向南在新車過永明河到下蔣鄉再進入江華的下蔣村,再過橋頭鋪到江華的沱江,右路從午田向西南沿永明河西岸過道縣的桐溪尾入江永縣的桐口。從江華入賀州的古道路線有兩條:一是從江華縣城的沱江鎮出發南行,到大路鋪牛角彎村的惠風亭分兩支;一支向左經牛欄營過勾掛嶺到小圩、大圩進入賀州的桂嶺鎮,一支向左過白芒營、濤墟鎮出河路口入廣西富川縣的白沙鎮,過鍾山縣的望高到賀州的八步下賀江。

  從江永入廣西的瀟賀古道有兩條。一是從桐口過上江圩、白水、?龍圩、出永濟亭入富川的麥嶺鎮過葛皮鎮到富川縣城下靈江入賀江。一條是桐口沿永明河西岸、都龐嶺南麓過江永縣城西,往西南過冷水鋪鎮、上甘棠村,即漢代謝沐故城址往東南過蘭溪瑤族鄉的牛塘夾到桃川鎮的岩寺營村,入富川縣的岔山村經秀水村過朝東鎮、城北鎮到富川下靈江入賀江。從瀟水沿永明河坐船可直達江永縣城,縣城西南地勢平坦開闊,過了謝沐故城,路線穿行於石峰石嶺的穀地山凹溪口之中,一直到朝東鎮,這一條路線雖然比過麥嶺鎮要遠,但方便行走。

  有廣西學者提出:過江永縣城下謝沐河過謝沐關入富川亦是瀟賀古道中的一條,這條通道雖然從江永可通富川,經我們考察後,它應是瀟賀古通道中的一條副線,其理由為發源於江永境內的謝水和沐水彙合後,並沒流經富川縣,而是過江永縣的桃川鎮出龍虎關進入了恭城境內,於瀟賀古道無運輸之利,既然也是陸路,它要比從蘭溪族鄉過桃川岩寺營進入富川的岔口村到朝東鎮遠,謝沭 關就在桃川鎮石?與朝東鎮的秀水村之間,山的兩邊山地綿延,中間山穀窄狹,成S形彎曲,長達數公裏,作為大的運輸通道欠條件。但這裏也確實是一條古通道,這條通道是由富川過謝沐關出龍虎關到恭城進入廣西南部的大道。

  三、瀟賀古道的現狀

  經過了數千年來的瀟賀古道肯定會有蒼海桑田的變化,特別是近半個世紀來的變化,古道會變了更大的模樣。我們對從道縣過江華過白芒營出河路口入富川,從道縣過江永縣城經蘭溪入富 川朝東鎮的岔山村兩條古道進行了實地考察。古道的線路還時斷時續的存留著,古道上的一些遺存遺跡還星星點點分布在古道的線路上,成為古道串連起來的已沾有曆史灰塵的珍珠。

  古道的線路現大部分成為國道、省道或通鄉公路,保留下來的路段也是偏僻的地方或人口稀疏的地方。如從江華過白芒營入富川這一條通道,基本上已成為207國道,這一條古道保存完好的有兩段,第一段為大路鋪鎮的苦竹衝村和牛角彎村之間,長約3公裏,全由卵石鋪成,路麵中間高兩邊低,斷麵呈弧形,路兩邊有水溝,路麵高出地麵20公分。處在這一段路中間的惠風亭規模高大,全由青料石建成,中間有4根石柱,刻對聯兩幅:誌奮前程須展翼;肩此地好停驂。登程備應羊腸險;坐石權聽鴿語安。亭邊一株古樟,粗幹虯枝,不知已有多少年。古道於亭的南門分成兩支,左邊一支越勾桂嶺經大圩入賀州的桂嶺鎮,右邊一支過白芒營出河路口入富川縣的白沙鎮。另一段是從河路口鎮南街口過船嶺腳 村、尖山口村,長約4公裏,全用青石板鋪成,古道穿行在石峰山野之間,而207國道則繞行了這一段古道。行走在古道上,令人有無限的追思。尖山村南有一個小村,叫尖山鋪街,街麵全由青石板鋪就,寬3米,兩邊是清代民國初年建成的店鋪,殘存長60餘米,這是行走於古道的商賈行人進出湖廣的第一個或最後一個住宿處。道光‹‹永州府誌››記載,“秦戌五嶺,萌渚嶠道,白芒營是其一也。” 白芒營南邊的糧子嶺上,還保存有秦漢時代的兵營遺址,其夯土牆基還保存完好,為永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在白芒營與河路口之間的濤圩鎮連山腳村,還保存漢代馮乘縣城址,當地人稱此處為老縣衙。夯土城牆,和青石砌成的北城門還殘存,207國道 就從古城址的西區經過。

  從道縣過江永縣城到冷水鋪鎮,經上甘棠謝沐故城、蘭溪、岩寺營村入富川的岔山村到朝東鎮這條古道,保存相對地要好。因國道、省道、鄉道都離古道較遠,古道在選澤路線時因山就勢順水,而公路則有了現代科學化的修築技術,加之鄉村行政區劃有了變化,以所經之地為中心和直捷為要,考慮到既要有利於促進帶動沿線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考慮到公路的修築省時、省材,所以古道與公路少有相襲。這一條通道石板路多於卵石路麵,是因它通過的都是石灰岩地貌的地區。這條通道保存好的有從江永桐口到白水這一段的青石板路,長有6公裏。有從冷水鎮的上甘棠到岔山村這一段,有青石板路,也有卵石路,長有8公裏。上甘棠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曆史文化名村,村子周圍還完好地分布著許多文物點,以上甘棠村落為中心,組成一個文物集群。上甘棠村附近還是漢謝沐故城址。古道沿謝沐河從上甘棠村的門口經這,全為青石塊鋪成路麵。古道進入蘭溪瑤族鄉的牛塘峽,與鄉村的簡易公路並行,古道還保持原貌,路麵寬1.5米,全用青石板鋪成,規則整齊。因牛塘峽為低窪濕地,路麵高出地麵30公分,兩邊有水溝排水。其方法先築路基再鋪石板,古道與簡易公路到山峽口重合,路麵基本與峽口等高。古道旁靠峽口有一小石亭,亭已倒塌,亭內立4塊石碑,其碑序中有“……三湘通兩粵之大道……”之句,指出了這條古道的重要地位。

  牛塘峽這一段古道一直延續到廣西富川縣的朝東鎮岔山村,岔山村與江永縣桃川鎮大地坪村岩寺營組相連,兩村相距2公裏,岩寺營村的古道是卵石路麵,岔山村為青石板路麵。岩寺營村原為古道上的街鋪,現已廢棄其功能,點鋪已成民房。岩寺營村是明朝洪武年間設立的一個兵營,當時在江永共設了六營兩個千戶守禦所。岩寺營為六營之一,當年的駐兵都是從廣東陽山縣遷來,現村民為當年戌兵的後代。岔山村因村後同一石峰上部有兩山頭相對峙成“丫”狀而命名,是瀟賀古道從江永縣進入廣西的第一村。古道過岔山村1公裏,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馬王廟,俗稱百柱廟,為紀念五代楚國馬殷而建。又5公裏古道所過的秀水村為全國曆史文化名村,該村宋代曾出一叫毛自知的狀元。

  我們這次考察的兩條古道線路,由於時間緊迫,也隻有目的的選擇了一些重點地段進行了實地考察,對古道保存得比較好的路段進行了登記,對古道線上一些比較有價值的文物點進行了登記,一些沒考察的路段其保存狀況和文物分布情況還不清楚。這次考察的兩條線路共登記的文物點共30處,有路段、有橋、亭、寺廟、有古遺址,其中不乏十分有價值的文物。如處於江永縣冷水鎮高家村古道上的文昌閣和五通廟,就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文昌閣為歇山四簷的建築,其建築風格之獨特,為瀟賀古道上所僅見。文昌閣旁邊的五通感應廟,據高家村的老人講,是紀念三國時劉備手下的五虎大將,實際上五通廟是武廟,而文昌閣則是文廟。天下的武廟隻祭祀關羽,而五通廟為什麼要連關羽在內五位大將一齊祭祀?又為何叫五通感應廟?這要進一步研究才能釋然!又如江永縣冷水鋪鎮東富村的靈山庵、明月亭,亭,庵連建在一起,始建於明代萬曆三十八年,從東向西依次為次殿、主殿、次殿、住房、明月亭。明月亭實為一重簷歇山樓閣式建築。作為庵廟建築,靈山庵的主殿、次殿不作前後遞進排列,而呈左右橫向排列,明月亭名為亭,可又為樓閣式建築,這均為其他地方所未見。

  又如江永的岩寺營的朝天橋與道縣午田橋,同為風雨橋,朝天橋周圍石峰高聳,一條小溪從上方流到橋下成潭,橋拱倒映在水潭裏如一輪滿月落於水中,與倒映在水潭中的石峰、樹木,農舍相映,形成一幅十分精致寫意的山水田園畫。午田風雨橋建於宋代,為三拱石拱橋,橋拱與橋亭倒映在水中,有如長虹臥波、天上樓閣的景像,加之橋的上遊是上世紀建的引水渡槽,下遊是洛湛鐵路的高架橋,風雨橋、渡槽、鐵路高架橋三種建築同建於一處,把曆史的蒼桑和現代文明擠壓在一起,大大縮短了曆史與現實的距離。又如江華橋頭鋪鄉下蔣村的同善亭、安樂橋,橋建在一條小溪上,橋西端建同善亭,古道過橋進入亭內,橋上可乘涼歇息,亭內可避雨遮陽,橋亭後有一株古樟,樹冠罩在安樂橋上,是一幅絕妙的鄉村和諧安逸圖。

  四、曆史功用及價值

  1、瀟賀古道是溝通內地與嶺南諸道中時間最早 、延續時間最長的一條通道。

  遠在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就是沿瀟賀古道進入蒼梧之地的。《史記》載,舜帝南巡狩時,“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是為零陵”。晉代郭璞在《山海經校注》中說九嶷山就是蒼梧山。九嶷山是五嶺之一的萌渚嶺西部山係,它盤踞在今廣東、廣西、湖南交界之地,舜帝陵位於九嶷山西北麓的寧遠縣境內,其山大部分分布於湖南江華及廣西的賀州。蒼梧,在遠古時代,是中國南方百越民族中一個比較大的部落的稱呼,後以其生活過的區域名稱沿用下來。《周逸書•王會解》記載:“成周之會,倉吾翡翠,翡翠者,所以取羽。”孔晁注:“倉吾亦蠻也。”說明嶺南的蒼梧人在商周時代就與中原政權有了聯係,廣西博物館鄭起雄先生在《蒼梧古國文明研究》中提到“嶺南地區最早的古國,見於文獻記載的是蒼梧古國,蒼梧古國與中原地區華夏集團的堯舜古國同時並存,並有經濟文化交往,發生過戰爭。”鄭先生研究的結果表明,蒼梧人與中原華夏人的交往比《周逸書•王會解》中記載的更早。而古代湖南南部,正是古蒼梧之地。《戰國策•楚策》記載:“楚南有洞庭蒼梧。”《後漢書•南蠻傳》記載:“吳起相悼王,南並蠻越,遂有洞庭、蒼梧”,可見,當時的蒼梧緊與洞庭相接,為整個湖南南部的地域。2002年於湘西裏耶古城的一口古井裏發現了三萬多枚秦簡,其中一枚秦簡記載“今洞庭兵輸內史、及巴、南郡、蒼梧輸甲兵,當傳者多節……”文中“蒼梧”與“內史”“巴”“南郡”並列,而其他三地均為郡或郡級建製,所以“蒼梧”也應是郡一級建製,由此可見蒼梧郡在秦代就已存在。但秦代在占領南方後,行政建製多來不及調整,多沿用楚國舊製,漢初隻是做了一些調整,因此,秦代的蒼梧應該 就是《戰國策》中所記“楚南有洞庭、蒼梧”中的蒼梧郡。即今之湖南南部、廣東西北部、廣西的東南部的廣大區域。

  以上所述內容是史籍中所見的記載,但在古代蒼梧地區.考古所發現的成果亦能證明遠在4千多年前舜帝南巡的可能性。

  桂林甑皮岩遺址為公元前9000年—7500年的居住和墓葬遺存,雖隻發掘了90平方米,但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片、骨器、角器、蚌器及動物骨骸。還有人類的骨骸。其陶器,器形有罐、釜、缽、圜足豆、陶支架多種類型,其石器有石斧、石?、石矛、石刀,其骨錐、骨針製作精良,其陶器除繩紋、籃紋外,還有刻劃紋、戳印紋,水波紋、曲折紋、網格紋等幾何紋飾。

  玉蟾岩遺址在道縣西北20公裏的壽雁鎮,經碳十四檢側,距今約1萬2千年至1萬4千年,除出土十分珍貴的原始人工栽培稻種子外,還出土有大量的哺乳類、及鳥禽類、魚類、龜鱉類、螺蚌類的骨骸,哺乳動物多達28種,鳥禽類多達27種,,出土石器有千餘件。有製作精美的骨針、骨鏟、骨錐。

  1978年在廣東封開縣峒中岩發現早期人類牙化石,距今14萬年,1958年在廣西柳江通天岩發現“柳江人”頭骨化石,距今有3—5萬年,這些考古發現,說明古蒼梧地區的人類已達到一定的生產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能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為舜帝南巡提供了完全可能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

  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地形圖上,標有帝舜,封中字樣。2002年,湖南考古所在寧遠九嶷山玉館岩前發掘出了秦漢時的舜帝陵廟遺址,證實了地圖所標注的準確性和實在性。

  據上所述,瀟賀古道自4千餘年前的舜帝時代就成為溝通內地與嶺南的通道,春秋戰國時期,這條通道已經形成,後來在唐代,雖然開通了經江西大庾嶺的通道,但瀟賀古道在溝通中原與嶺南的交往中依然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瀟賀古道作為溝通中原與嶺南的重要通道,以它為緣起和橋梁,多次發生了影響中國曆史的重大事件,為中國的統一作出了重要貢獻,奠定了它在中國曆史上的地位。

  在中國的遠古時代,北方是以炎黃為首的部落聯盟集團,而南方則是由各個支係形成的百越氏族社會,其首領為三苗集團的首領蚩尤,炎黃部落與三苗集團進行一場惡劣的激戰後,炎黃部落聯盟打敗了三苗集團,而三苗部落的一些支係部族沿湘江而上,通過瀟賀古道遷徒到了嶺南,中原炎黃集團的的版圖也隨之向南拓展。舜帝南巡後,擴大了炎黃集團在百越部族的影響,後成為北方炎黃集團的屬國。《周逸書•王會解》載“成周之會,倉吾翡翠”,說明當時百越中的蒼梧族人已向中原進貢翡翠,並得到中原統治者的承認。戰國時期,楚悼王派大將吳起南征蠻越,把國土拓展到了嶺南,並建立了洞庭、蒼梧郡,嶺南的一部分地域,第一次正式並入中國的版圖。而瀟賀古道是舜帝南巡的路線,又是吳起進兵南越的重要路線之一。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1年),派尉屠睢率五十萬大軍平南越,在廣西東北部的萌渚嶺一帶的山嶺叢林中與越人激戰,主帥尉屠睢戰死,使秦始皇統一南方的大業被延遲三年才得以完成。宋代人範之曄所編《秦史拾遺》中說秦有“道於瀟永臨封,為秦尉屠睢帥征駱越所經之地。”瀟為瀟水,永為永州,臨為臨賀,封為封開,說明尉屠睢平南越走的就是瀟賀古道。

  《漢書•南越王傳》“……故歸義侯二人為戈船下瀨將軍,出零陵,或下漓水,或抵蒼梧”。西漢時期,零陵郡治在今廣西全州縣的湘江北岸的鹹水附近,所轄地域,其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廣西桂林地區,湖南邵陽市,及永州市大部分地區(江華為馮乘縣,江永為謝沐縣,均歸屬於蒼梧郡,藍山屬桂陽郡)。“出零陵,或下漓水,或抵蒼梧”, 出零陵境內的戈船下瀨兩位將軍,其中一位將軍下漓江,入南越境內;另一位將軍則出零陵直抵蒼梧境內,因當時的蒼梧郡與零陵郡接壤,那麼,“或抵蒼梧”這位將軍就是沿瀟賀古道進軍南越的。漢武帝於元鼎五年(前211年),結束了南越的割據政權,使整個嶺南地區及現在越南的一部分正式歸入中國大一統的版圖。

  三、瀟賀古道促進了中國古代各民族大融合,為中國多民族大一統國家的建立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嶺南最早的民族大融合,有史載可尋的還是當舜帝南巡之時,舜帝出巡南方,帶了一批大臣出行,其中就有他的弟弟象。舜帝在考察的途中死於南方,而隨行的人員亦在南方不返,與當地的土著人的女子生子繁衍,融合進當地的土著人的社會中。

  何光嶽先生在《百越源流史》一書中敘述,北方的炎黃集團與南方的三苗集團發生大戰,三苗集團戰敗,首領蚩尢被殺,三苗集團的一些部落開始向南遷徒,一部分人遷徒到嶺南地區,而北方的一些西羌人和東夷人也開始逐步向南遷徒,從夏商周時期,這種遷徒一直不斷。當然,這些遷徒的人群中,有一部分是從瀟賀古道這條通道進入嶺南各地的。

  不過,嶺南與中原時間最早的大規模民族融合,當是秦始皇平定南越以後向嶺南的大規模遷徒。《史記•貨值列傳》載秦始皇統一嶺南後,“發渚嚐逋亡人,贅?賈人為兵,略取南越陸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謫徒民五十萬戌五嶺,與越雜處。”秦始皇派遣進攻南越的五十萬大軍在平定南越後就留在了嶺南,以維護秦朝南方的安定。這些士兵中大部分是青年人,與當地的嶺南土著女子結婚,生子繁衍後代成為嶺南人中的一部分。由於秦兵戍守嶺南的青年士兵太多,當地越女數量少,於是南海尉趙佗上書秦始皇“求女無夫家者三萬人,以為士卒衣補,秦皇帝可其萬五千人。”這一萬五千女子來到嶺南,與沒有找到南越女子的士兵結婚,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則成為當地的居民與越人雜處,融入當時的越族人的社會之中。

  自秦漢統一嶺南後,直到唐宋時期,有大量的北方流民為避戰亂而遷徒至嶺南,流落在嶺南的還有大批的官員、名士、商賈。如在嶺南廣泛分布的客家人就是南北民族在不斷融合的例證。融合後的各族人民對嶺南的開發建設,鞏固國家的統一都作出了重大貢獻。

  四、瀟賀古道促進了大陸與沿海經濟發展和中外經濟貿易往來。

  南海“羽翮、齒皮、……中國得而才之。”番隅“處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璣、銅、銀、果布之資,中國往商賈者 多取富焉。”在商周時期,通過瀟賀古道,中原與嶺南就進行了貿易往來,互通有無,促進了雙方的經濟發展。遠在商周時期到秦漢,嶺南正式納入中國的版圖,大量的移民在遷徒,北方的移民帶來了較南方先進的生產科學技術,使嶺南的經濟發展上升了一個新的台階。自漢代後,北方戰亂頻繁,中國南方的社會相對穩定,而且大量南遷的北方人民帶來更先進的生產技術,沿海各地與海外的往來日益活躍。漢代廣州、合浦成為南方與海外貿易的最大港口之一。

  瀟賀古道北沿湘江過洞庭進入長沙,南下賀江入珠江到廣州入海,又從西江上溯到廣西的西南部,亦成為南北經濟貿易交流的重要通道,它促進了嶺南經濟的高度發展,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往來,也帶動了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古道上騾馬成群,店鋪林立,而道縣被兩廣的學者稱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五、瀟賀古道促進了中國南方文化的高度發展

  瀟賀古道北通湘江連接中原,南下賀江到達廣州,西溯西江可達中國的西南及越南境內,在促進南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這些先進的文化也體現在各個領域。遠古時期,在中國的南方,特別是嶺南的廣大地區,都為古越族人的生活居住地,他們處於“百越雜處,各有種性,多無君”的無組織的社會狀態,自舜帝南巡後,開啟了嶺南的道德文明之哦風。楚國在嶺南、嶺北的越人居住區建立了洞庭、蒼梧郡,開始有了行政建製。到秦始皇統一嶺南,設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把郡縣製的統治製度覆蓋到整個嶺南地區,結束了嶺南苗越雜處無君的原始聚落形態。南遷的中原人給嶺南帶來了高超的冶煉技術,使嶺南出現了既有中原風格又有獨自地方特點的燦爛的青銅文化,如賀州市龍中岩出土的戰國麒麟神獸尊和銅甑,恭城秧家出土的銅尊等,更是南方青銅文化的典型代表,顯示出嶺南高度的青銅器鑄造技術,它結合了中原文化,楚文化的特點,融合當地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嶺南青銅文化。

  南遷的中原人還帶來了先進的中原農耕技術和生產生活工具的製造技術,提高了嶺南人民的生產生活水平。由於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嶺南的一些生活習俗也隨之改變,形成嶺南的獨特習俗。秦以前,嶺南還處於無文字的社會,更談不上文化教育,自秦漢開始,嶺南的文化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出現了一批傑出的文化名人。如漢代廣信的陳欽陳元父子就是當時的古文經學大家,廣東封開的莫宣卿於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考取了狀元,為嶺南第一狀元,年僅十七歲。

  漢武帝於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劉賢為泉陵侯,治所為今永州市零陵區,封劉買為舂陵侯,治所在今永州市寧遠縣柏家坪鎮,後遷河南南陽,東漢光武帝劉秀就是舂陵侯第四代孫。而家喻戶曉的三國名將黃蓋是今永州市零陵區人,他為當時吳國的建立及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周瑜打黃蓋”的典故,成為中國曆史文化中的獨特的一頁。唐宋時期,處於瀟賀古道北端的永州,文化教育更上了一個台階,唐代書法家懷素,其草書達到了精絕的地步,把中國書法中的草書推到了一個頂峰,懷素就是今永州零陵區人。寧遠縣下灌村人李郃,於唐代太和十年(公元828年)考取了狀元,他是湖廣地區第一個狀元,於太和五年任賀州刺史,在任期間多有政績。北宋祁陽人陶嶽、陶弼父子《宋史》中有傳。陶嶽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曾任端州知府,他平生好學,一生著述甚多,其所著《五代史補》多為司馬光《資治通鑒》所采用。還著有《貨泉錄》,記述了當時的商貿與貨幣情況,還著有《荊湖舊事》、《零陵總記十五卷》,後人輯為陶端州集。陶嶽之子陶弼,自幼愛好文學,喜讀兵書,著有詩文集十八卷。陶弼鎮壓了廣西廣源洲儂智高起義,曾任陽朔,興安令,曆任賓州、容州、欽州、邕州、順州和忠州刺史。當然,永州曆史上最著名的人還是周敦頤。周敦頤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生於今道縣的樓田村,少時其父任賀州桂嶺令期間,周敦頤曾隨之遊學於桂嶺,周敦頤是我國理學的創始人,也是湖湘學派的創始人,是中國思想史上最傑出的思想家之一,史稱理學鼻祖。宋代理學大家程頤、程顥兄弟就是周敦頤的學生。後人在嶽麓書院撰寫了一幅對聯:“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此聯雖有誇張,但也反映出周敦頤創建的理學在中國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影響。就是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非常有名的湖南人如曾國藩、左宗棠乃至當代偉人毛澤東無不受湖湘文化的熏陶。

  六、瀟賀古道積澱了深厚的曆史文化,是研究我國古代南方和西南地區的重要實物資料。

  漢置蒼梧郡的馮乘縣故城址、謝沐縣故城址還在,馮乘縣故城址在今江華瑤族自治縣濤圩鎮連山腳村,當地人稱老縣衙。城址東依山坡,麵向一條窄長的河穀平地,河穀呈南北向,河穀與城址之間為一陡坡,高差有10餘米,其選址與其他漢代故城址在理念上有不同。由永州通往賀州的公路就從西城區穿過。謝沐縣故城址在今江永縣上甘棠村附近,雖然城址建築無存,但此地出有大量的漢瓦。江華縣白芒營西旁的糧子嶺上有秦漢時的兵營遺址兩處,其中一為方形、一為圓形。登上糧子嶺,視野開闊,數十裏範圍盡收眼底,兵營遺址已被公布為永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地形圖》、《駐軍圖》上的瀟水上遊的十餘個縣城城址和幾十處駐兵遺址還保存完好,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地圖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圖,湘桂古道所經的道縣、江華、江永縣又是《地形圖》、《駐軍圖》的中心區域,道縣、江華、江永的山川地勢和秦漢遺存印證了地圖的準確性,注解了遠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就具有了高度的繪製地圖的技術水平。

  古道所經之處的永州江永縣上甘棠古民居群和周圍的文物點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西富川縣朝東鎮福溪村的百柱廟(又稱馬王廟),亦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百柱廟奇特的結構布局令人稱奇。朝東 鎮的秀水村南宋時出一毛姓狀元,該村為全國曆史文化名村。百柱廟、上甘棠、秀水村雖分布於兩省,但三地所處範圍在10平方公裏內,在如此小的範圍內擁有三處國家級的文物保護單位,這現象值得我們去探討、研究。俗話說:“一裏不同天,十裏不同俗”,江華縣古道上的涼亭均為木石結構,且大部分刻有對聯,而道縣江永的涼亭均為磚木結構,少有楹聯,這不是一種偶然現象的巧合,而是受社會風俗、經濟、文化等各種條件的影響所致。

  如江華的樂善亭,在河路口鎮與廣西的富川交界處,原古道從亭中穿過,現緊鄰207國道,建於清雍正年間,全用料石建成。除有精美的雕刻外,刻有八幅對聯:北門聯有:“古雲今雨;漱石枕流。山遠秋泉白;溪近晚照紅。香檀燃客意;驛柳掛鄉心。”南門聯為:“亭前山色翠;林內巒嵐青。兩路清風;一路福星。黃塵長短驛;浮世往來人。”亭內對聯:“欲坐則坐,何為是棲棲者;要行就行,謂之又徐徐行。天上日炎,旅客征商正好息肩坐坐;亭中風弱,文人學士聊堪駐足談談。”

  古道經過的江永縣冷水鋪鎮高家村,建有風格獨特的文昌閣、五通廟,其實際作用為文廟、武廟,兩廟旁的青石板古道上,豎立有八塊石碑,記錄古道維修情況及捐款者姓名。高家村前有青條石築成的古井,有青石板鋪地的井台,還有青石板古街,古街旁有古店鋪和出入高家村中的古門樓,高家村至今保存有近百棟明清民居。高家村是古道孕育而成的古村落,而又見證了古道的曆史興衰,它的建立與發展跟古道息息相關。




作者: 桑烟    时间: 2012-12-25 20:56:40

破帽子:  类似这样的找法,你赶紧寻摸,关键是时间上能安排过来,做两个计划:三天和五天的,等俺回去再弄怕来不及.
作者: 老更    时间: 2012-12-26 08:26:01

好好得瑟吧,等着欣赏你们的PP。

3天太紧了,请一天假,整个6天多爽,呵呵。


作者: 山竹    时间: 2012-12-26 11:08:54

都是得瑟的好地方,......再好俺也去不了!
作者: 桑烟    时间: 2012-12-27 09:36:43

本帖最后由 桑烟 于 2012-12-27 14:10 编辑

计划不如变化,又改为休六天啦,从29号到3号。

作者: 桑烟    时间: 2012-12-27 09:47:52

初步定为去平远,等待惊涛发帖。
作者: 惊涛拍岸    时间: 2012-12-28 13:46:17

帖子已经发出来了,请有兴趣和时间的报名!




欢迎光临 丛林穿行者 (http://bushwalk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