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穿行者

标题: 拉萨故地 [打印本页]

作者: 十一郎    时间: 2005-6-20 08:53:26     标题: 拉萨故地

打从第一次去过之后,总是把它当作一个中转或小憩的地方。
终于有时间重走过去的路径,在愈加现代化的雪域圣城,依稀找到些过往的记忆。

大昭寺广场的清晨,石板泛着黝黑的光。

不论是桑烟、还是白塔、或是寺庙,总是指向蓝天。

朝佛:拿着酥油、静静地排队,偶尔遇到熟人,说几句祝福或家常的话语。

不同年纪的人,代表着不同的年代,对宗教的情绪也有所不同。

通过大昭寺的金顶,遥望布达拉宫,一方是宗教圣地,一方是世俗权力曾经的最高象征……

本教的印记深深地融入在藏传佛教之中。

磕长头的常见,而这种懂得法印的人,在而今的教民中是越来越少了

洗头:不论僧俗贵贱,在此都用同样的圣水洗着不一样的头颅。

曾听说,有个小女孩,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从遥远的牧区挑直线、磕长头而来。
途中穿过几条大河,不会游泳,都是一闭眼、一横心,硬趟过去。每次都是淹没之后在对岸醒来。有人说那是神迹,有人说那是运气,还有人说那是传言……
不论是什么,她最终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而今,坚韧的人越来越少了。或许是现实中可逃避之处太多,或许我们早已失去了坚韧的目标……

转经的路,其实也是一个社交的环境和锻炼身体的跑道。

他们的腰腹肌肉,估计都比我有力。

转经桶,转啊转……

布达拉宫,一座失去了精神、却得到物质的大屋子。

据说下边的这条路,断了风水。

不知是不是真金?反正藏传佛教消耗了不少社会财富。

衙役说:“再不好好站着,一链子锁了你去!”
于是它就一直站得比较挺拔。

与其供着十万佛像,不如心中有一个信仰。
当然,信仰这东西,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还是建佛像来得相对现实。

天主教系统的讲究忏悔,佛教则讲究清净自我。
把脑袋磕晕了,即使得不到清净,至少得到了晕旋,效果也参差仿佛了。

用刻着经文的石片搭就了这个巨型建筑,其中有许多人的许多心愿。
97年来的时候,还仅仅是窄窄的两、三层,现在已经壮观如金字塔了。
持之以恒是对的,就看为了什么了。

大好头颅,死后峥嵘于此,也不错。

修缮布达拉宫的妇女,站在屋顶,到了时间,就和着远处成群的工人们的歌声,翩翩起舞、哼哼有词。
劳动的人,是美丽的。
作者: 醉花荫    时间: 2005-6-20 18:04:25

这么美的图片,发自内心的感受。顶一大下!
作者: 木芙蓉    时间: 2005-6-21 04:11:38

喜欢十一郎的作品,不论是文字还是图片.




欢迎光临 丛林穿行者 (http://bushwalk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