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穿行者

标题: (转贴)魂断太白2:2002年太白山山难纪实 [打印本页]

作者: 西北狼    时间: 2007-4-3 16:41:57     标题: (转贴)魂断太白2:2002年太白山山难纪实

2002年:太白山大搜救
作者:刘宠伟
时间:2002-1-1


2002年5月1日,上海游客华峥嵘来到西安,只身前往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登山探险旅游,随后便音讯全无。5月10日,西安市公安局接到上海方面的求助电话后,立即协同有关部门组织了近三百名警民,共同展开了一场历时5天5夜,艰苦卓绝的——
搜救,刻不容缓
2002年5月10日是“五一”黄金周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周末,人们正在逐渐进入到正常的作息规律之中。此时,忙碌了整整一个黄金周的西安市公安局,又接到了上海市环达计算机科技公司打来的求助电话称,其公司职员华峥嵘于5月1日来西安,去周至县境内的太白山登山旅游,至今未归,音讯全无。请求西安市公安局协助查找下落。面对这一紧急情况,西安市公安局于当晚立即电话告知周至县公安局开展前期查寻工作。同时,紧急向西安市委、市政府汇报了有关上海游客失踪的情况。西安市委副书记焦安发当即指示市公安局全力以赴进行搜救。
5月11日早,西安市公安局在接到从上海赶到西安的华峥嵘父母及友人后,立即召集武警、特警、刑侦、治安等部门负责人开会研究有关情况。经初步汇总的信息了解到,失踪的华峥嵘年仅26岁,身高174厘米,体格健壮,喜爱登山探险,并且是上海市游牧人户外活动俱乐部的会员。此次“五一”黄金周期间,上海游牧人俱乐部组织策划了攀登太白山的登山探险旅游活动,并在其网站上详细刊登了有关太白山情况简介及从西安市周至县厚畛子攀登太白山的计划路线。当时报名的有23人,实际成行的只有15人,而这其中都没有华峥嵘的名字。并且,参加此次活动的俱乐部成员均已成功攀越了太白山,全部安全地回到了上海。而作为会员的华峥嵘却未向俱乐部的组织及参与者说过自己也要前来攀登太白山,俱乐部对此毫无知晓。根据华峥嵘的父母反映,4月30日华峥嵘只告诉他们要来太白山旅游,并乘当晚的火车离开上海。5月1日晚9点半钟,华峥嵘的父亲接到了其从西安市周至县发来的手机短信息称“已到西安周至县,勿念”。5月2日早8时34分,上海市华峥嵘的一位女友接到华峥嵘发来的短信息称他已开始进山,手机要没有信号了,从现在起关机。至此再无任何消息。直至5月7日,原本按计划应返回上海的华峥嵘仍无消息后,其家人才匆忙在上海市的亲友间寻找。在与游牧人俱乐部取得联系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即向当地警署报案。然而到了5月10日却仍无讯息,于是通过华峥嵘的单位向西安市公安局求救。
掌握了基本情况后,西安市公安局决定立即由马中林副局长率领武警、特警、刑警及后勤保障人员等共计一百六十余名警力,于11日中午奔赴周至县厚畛子展开搜救行动。当日下午3时整,搜救民警到达周至县公安局,并立即成立了搜救指挥部,由马中林副局长任总指挥。根据周至县公安局初步查清的有关失踪游客华峥嵘在周至县境内活动的信息,搜救指挥部确认,华峥嵘于5月1日晚住宿在周至县,5月2日晨从周至县汽车站乘车前往太白山南麓的周至县厚畛子镇开始攀登太白山。
周至县厚畛子镇辖区面积822平方公里,全部是山区,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96%左右。位于其境内的太白山是我国大陆东经105度以东最高的山峰。从厚畛子开始攀登太白山的线路是国家登山队确定的训练线路,也是近年来旅游者、登山爱好者比较喜欢选择的线路。从山底厚畛子镇的铁甲树登山口到太白山主峰拔仙台,正常情况下需2天时间才能到达。一路上森林密布,河涧、绝壁众多。许多地方表面上看去覆盖着厚达十几厘米的落叶枯枝,而下面其实就是深沟险壑,甚至千丈绝壁。稍不注意,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沿途植被分布,从阔叶林到混交林,再至针叶林、高山草甸呈现出明晰的森林垂直带谱。3200米雪线以上已属无人区,没有任何植被覆盖。而山顶附近保存完整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石海,极具科研、观赏价值。这一路上的自然风光以雄、奇、险、秀著称于世。上海游客华峥嵘选择的正是这一最具冒险精神和观赏价值的攀登路线。由于今年“五一”期间,太白山区连降雨雪,使其遇险性大大增加。
从时间上看,现在距华峥嵘开始登山的5月2日已有9天时间,情况较为严峻。但经了解,华峥嵘登山时随身携带有极为专业的登山装备和充足的食物,并且他曾在浙江天目山、清凉峰等地进行过数次登山探险活动,具有一定的登山探险经验,所以只要不发生坠落、丢失行囊等意外情况,即使被困山中,仍有可能抵御住恶劣天气,坚持数天,如此说来仍有生存希望。搜救指挥部为争取时间,立即打电话至厚畛子镇政府,请其迅速发动当地村民,配合搜救行动上山救人;随即,搜救指挥部也奔赴厚畛子镇。
经过两个多小时,七十多公里的山路,搜救指挥部于11日晚9时许到达周至县厚畛子镇,立即会同厚畛子镇政府、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厚畛子林场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搜救方案直至12日凌晨一时。此前,厚畛子镇政府在接到搜救指挥部的电话后,迅速集结了厚畛子村村民、林场职工和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共计四十余人,作为第一批搜救人员,于11日晚7时整,分三路,从铁甲树登山口分别向太白山南麓的跑马梁、药王店、洪水河等三个方向提前上山,连夜进行搜救行动。同时,已通知附近的姜家坪、花儿坪等两个自然村的村民赶来支援。
经过周至县公安局板房子派出所对当地村民的走访了解,上海游客华峥嵘的确于5月2日下午开始从铁甲树一带进山,部分当地村民还与其交谈过。根据当地村民介绍,5月3日至6日左右,太白山区阴雨不断,山风较大。而据5月4日、5日从山顶下来的背工(负责给游客背行李的村民)讲,当时山顶附近雾气特别大,能见度只有两三米,三爷海以上的积雪已深达膝盖,所有山路均被冰雪覆盖,无法行走。另据陪同华峥嵘父母一同来到搜救现场的上海游牧人俱乐部的小华介绍,他们游牧人俱乐部此次“五一”期间攀登太白山原计划用3天时间,但在5月3日越过主峰行至太白山北麓的大爷海附近时,发现天气开始转坏,随即放弃了原有计划,加速下山,最终于晚间下到了太白山北侧的眉县汤峪镇,仅用了两天时间。从调查情况看,华峥嵘登山时间比他们晚了大约9个小时,当时大概还在太白山南麓的玉皇池一带向主峰冲刺,因此可能遇上了山顶的暴风雪后被困在山上。根据几个给游客当向导的背工反映,5月3日下午3点左右,有人在南天门一带见到过此人,下午5点左右,又有背工在药王店见到过他。同时,因为天色渐晚,况且山上天气已经开始出现变化,而药王店以上已经进入了无人区,几名背工还劝阻他不要再上了,上去会有危险。但华峥嵘在给背工留下了几包方便面后,仍执意上了山。搜救指挥部根据这一情况,经核对地图后确认,华峥嵘失踪的位置大致在药王店以上三爷海至顶峰拔仙台一带。他极有可能因暴风雪天气被困在山顶附近。根据路程分析,第一批搜救人员大致可在12日凌晨4时左右到达药王店,并于天明时分向山顶冲刺,展开搜寻。
由于太白山区没有通信设施,山上山下无法直接取得联系,只能靠人员在山中往返通报消息。同时,三个方向的搜救队伍之间也只能依靠随身携带的“大炮仗”在发现情况后,鸣放报信,互相联络,这无疑增大了救援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搜救指挥部于12日凌晨4点30分左右,开始组织第二批次的搜救队伍近一百二十多人,于5点30分开始顺序上山,按照最新确定的失踪区域,进行拉网式搜救,策应第一批救援人员的行动。搜救指挥部责令各搜救小组负责人,一旦发现失踪者或遇到什么特殊情况,要立即派人下山通知搜救指挥部,以便及时调整安排。由于搜救队伍人数众多,当地补给条件不足,而搜救行动又不允许携带过多的物资,所以,搜救人员每人只能配备6包方便面、2袋麻花,而每一个搜救小组也只能靠3瓶白酒在山上御寒,搜救行动因此显得异常艰苦。
看着渐渐没入原始森林中的搜救队伍,搜救指挥部的人们同一起前来厚畛子等待消息的华峥嵘的父母一样,心里都在期待……
被困,险象环生
5月12日中午时分,山脚下的厚畛子镇又稀稀拉拉地下起了小雨。经验告诉人们,山上的天气肯定变坏了,这不是一个好兆头,搜救指挥部里所有人的心都一点点地揪紧起来。
从铁甲树至海拔3767.2米的太白山主峰拔仙台,有近三十多公里的山路,其间气候变化随海拔的不断升高、差异也越大。往往相距仅二三百米的山梁上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天气,一边是艳阳高照,另一边则是雨雪纷飞。而现在整个山区的天空都被厚重的云团遮掩住了,从这一情况分析,山上已经开始下雪了。为了争取时间,已经上山的两批搜救人员无论在食品还是衣物的准备上都是极为薄弱的,许多搜救人员的干粮仅能维持一天。而自12日开始,整个山区天气变坏,致使已经上山展开搜救工作的人员遭遇暴风雪的可能性大为增加,这无疑给搜救指挥部所有成员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重重的阴影。时间在一秒、一秒缓慢地走着,山脚下搜救指挥部的同志们在尽力压制住自己焦虑心情的同时,也尽力安慰着华峥嵘的父母及友人。
12日下午6时30分,搜救指挥部终于盼来了3名从山上下来报信的搜救人员。他们是11日晚上山的第一批搜救人员中的李海良、唐泰平和廖少军,但他们带回的消息却是沉重的。据他们介绍,第一批搜救人员在12日凌晨3点左右到达了药王店营地进行休整,并于早晨8时整天亮之际开始拉网式搜寻。其中第二搜救小组的李海良于早上10点钟,在距玉皇池东北方向一里的山梁上发现了一个用红色雨披盖住的黑色登山背包。随行的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对包裹进行了拍照,并对其内的物品逐一登记。经检查发现,这正是上海游客华峥嵘登山时所背的行囊,里面的帐篷、睡袋、食品、照相机等物品完好无损。之后,三个不同方向的搜救人员迅速集结到一起,沿此路线横向展开,继续向山顶方向进行拉网式搜寻,并进入到毫无植被覆盖的、海拔三千六百多米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石海处寻找。面对由数不清的大小石块组成的石海,搜救人员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寻找,终于在12日中午12时05分,由搜救人员唐泰平、李海良在一巨型石块下发现了已不幸遇难的华峥嵘的尸体。其遗体呈俯卧状态,下半身伸在石块下的石缝中,衣物完整,面色铁青。估计是在遭遇暴风雪后,放下背包探路时,迷失方向,最终因弃失行囊,被困山顶,冻饿身亡。由于当时山顶天气突变,已开始起雾落雪,并且风力不断加强,第一批搜救人员的食物也已消耗殆尽,无法在现场坚守。因此,被迫下撤到药王店一带等待命令。而由李海良、唐泰平和廖少军3人下山报信。据分析,现在山顶上已肯定被大雪覆盖,而药王店一带海拔较高,也会出现降雪天气。他们3人在下山途中遇到了第二批搜救人员,估计此时已经到达药王店与第一批搜救人员会合。
在山上,由于药王店营地无法留驻上百人的搜救队伍,且失踪者的遗体也已找到,在补充部分给养后,大部分搜救人员于12日晚9时左右开始向山下撤离,同时仍有四十余名搜救人员坚守在山上准备搬运遇难者的遗体下山。
失踪的上海游客华峥嵘已不幸遇难的消息使整个搜救指挥部的同志心情十分沉重,但同时更为仍在山上坚守的搜救人员的安全而担心。在已发生不幸的同时,再不能发生更大的不幸。搜救指挥部连夜做出安排,派周至县公安局板房子派出所所长刘兴智带领民警与已经下山的部分搜救人员一起,携带给养于13日清晨6时出发上山,具体指挥山上的搜救行动。同时,要争取先行勘察遇难者遗体现场,以保存重要的证据。如果条件允许,即可安排运送遗体下山。
因大雪封山,使本已崎岖难行的山路更加危险。第三批救援人员在雨雪交加、坡陡路滑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一步一步地摸索前进,历时10个小时,于13日下午5点左右抵达药王店搜救营地。此刻,药王店一带也被冰雪覆盖,又值天色已黑,根本无法行走,而下山的道路也逐渐被雨雪冰封,致使搜救人员完全被困。
此刻,药王店一带夜间的气温已经降至零度左右,估计山顶区域的气温可达零下十多度。就在板房子派出所所长刘兴智带领的第三批救援人员到达药王店营地的同时,营地于13日早派出的两名下山报信的村干部,也浑身泥水地返回到了搜救指挥部。他们二人流着眼泪向搜救指挥部汇报了山上的情况。由于山路难行,每批救援人员所携带的食物仅能维持一天,因此当他们二人下到山下时,第二批救援人员所带上去的食物已近用完。而即使此刻已经到达营地的第三批救援人员所带的给养也只能维持到14日早晨,同时山上的低温也使仅着毛衣、毛裤的搜救人员难以抵御。情况十分危急!搜救指挥部鉴于这一严重情况,立即安排第四批救援人员再次携带干粮即刻连夜上山进行救援。搜救指挥部指示搜救人员,如果天气不见好转,则不要再坚守,先撤下山来,待整个山区天气好转后,再做安排,切不可发生任何意外伤亡事件!在送走第四批救援人员后,人们在焦虑中度过了这令人揪心扯肺的一夜……
14日清晨6点,在山上药王店营地的板房子派出所所长刘兴智带领5名搜救队员开始从营地出发,向遇难者遗体现场攀登。在用了近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后,他们终于艰难地进入到了海拔三千六百多米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石海处。
此地已属无人区。裸露着的、毫无植被覆盖的巨大石阵,像一张望不见头的地毯一样,从太白山主峰拔仙台下以近四十度的倾角向山下倾斜铺去。此刻,山顶区域的风力已达七八级,狂风夹带着雨雪扑面而来,搜救人员只能趁风向转变、风力减小的空当,猫着腰沿背风线路缓慢攀行。石块上经过两天的冰雪风刷,已根本无法站立,搜救队员只要稍一挺身,便可能被大风吹倒、跌落。而当用手扶着石块攀行时,即刻就会被冰冷的石块粘掉一层皮。搜救人员身上所披的雨具似乎像一对张开后被冻僵的翅膀一样,永远地支楞在身后,根本无法抵挡暴风雪的侵袭。短短的几十分钟,刘兴智所长及其他搜救队员的双手均被冻伤、裂口。在艰难抵达遗体处后,刘所长冒着暴风雪对遗体进行了现场勘察、拍照,但鉴于恶劣的天气状况,仍无法进行遗体搬运,只好再次下撤,于14日晚7时左右,回到了搜救指挥部汇报了有关情况。
真情,感天动地
山上的情况牵动着山下所有人的心。在搜救行动展开后,西安市的各大主要新闻媒体都进行了及时的跟踪报道,许多普通的西安市民在看到相关报道后,纷纷打来电话对参与搜救行动的警民表示敬意和关切,对他们的忘我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与搜救指挥部一道盼望着搜救人员能够安全顺利地返回。
在14日清晨5点钟,第五批救援人员再次上山时,亲眼目睹了整个救援过程的遇难者华峥嵘的父母也执意将搜救队伍送到了4公里外的登山口,他们深深地为淳朴的厚畛子人民、为西安市的公安民警、为整个西安市人民所给予他们的全力救助而感动。他们泪流满面地握住搜救队员的手,千言万语都只化作了两个字:“谢谢!谢谢!”他们对搜救指挥部表示,尽管自己的孩子已遭遇不幸,但千万别让搜救人员再出现安全问题。
在14日晚板房子派出所所长刘兴智返回搜救指挥部时,将在遇难现场拍摄的胶卷及遇难者的遗物一并带下了山。经检查,遇难者华峥嵘生前留有登山日志,并在迷路被困后,随身留下了最后的绝笔。在行程日志中记载了他的第一天经历。华峥嵘是在5月2日下午开始从厚畛子镇的铁甲树登山口只身徒步攀登太白山。第一次受挫是在冲刺南天门时,他写到:“天一下黑下来,往前的路一下子没有了。虽有头灯,但略微只能览其一斑……好像前面的路随着天黑,一下子都成了悬崖峭壁……原来半天的路程只走出了1小时……”在华峥嵘随身携带的一个小黄本上记录下了他在遇难前留下的最后绝笔:“我不知道我会怎样,虽然我坚信我会坚持下去……或许这里就是……我想你……我的兄弟朋友们,游牧人的朋友们,luckking(华峥嵘的网名)在这里祝你们都好运!爸妈你们保重!”“今天起山顶上又大雪重重,浓重的雾水夹杂着小冰薄(雹),前面的路也看不清,我又迷路了,而且在爬那……”笔迹也越来越淡,时间大概在5月5日左右。从中可以判断出,华峥嵘确因在即将攀登太白山主峰时,突遇暴风雪后迷失方向,在弃失了自己背包的情况下,终因冻饿不支而发生不幸。一个健壮并有着坚强毅力的年轻人,就这样令人痛心地消逝在了太白山顶那茫茫的风雪之中……
搜救指挥部将遇难者的遗物一一造册登记,为最后向其家属移交做好准备。根据气象观察,太白山顶恶劣天气于15日凌晨逐渐好转,这给救援工作带来了转机。同时,第四、五批救援人员已于14日下午将给养送达被困人员营地,使得被困山上多日的搜救人员情况已有所改善。搜救指挥部决定于15日清晨派出第六批搜救人员梯次跟进,继续上山援助。从铁甲树至太白山顶的正常登山时间需两天,而这其中的部分搜救人员已是在5天里第三次顶风冒雪,冒死往返太白山顶,其壮举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而几乎在同一时刻,已在药王店营地坚守了5天的搜救人员,在清晨见太白山顶的云雾渐渐散去,所有人员立即向遇难者遗体现场冲刺攀爬。终于在当天早晨8点45分抵达,随即用早已扎好的简易担架将遇难者的遗体固定好后进行搬运。四十余名搜救队员为了尽快将遇难者的遗体运下山去,使遇难者家属悲伤的心得到抚慰,他们踩着冰雪,踏着冰溜,从海拔三千六百多米的高山之巅,采用手歇,腿不歇的方法,充分利用天气好转的有利时机,在冰冷湿滑的山路上轮换着接力下山。在垂直高差近二千米,长达近三十公里且被雨雪浸润的山路上,四十余名搜救人员以惊人的毅力,经过12个小时艰苦努力于当晚8时整,终于将遇难者的遗体运送至山脚下的登山口——铁甲树。
当搜救指挥部全体人员赶到时,看到的是已筋疲力尽,横七竖八地倒卧在林中的搜救队员们。他们不少人都被冻伤、擦伤,身上的衣物除胸部以外均已湿透,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在坚守山上的5天里,他们亲眼目睹了身旁的一棵食指般粗细的树枝在几天的暴风雪中是如何变成胳膊般粗壮的冰柱的。他们所需忍受的不仅仅是恶劣的天气,他们还要忍受的是那种身处绝境的、更加令人恐惧的精神压力,这并非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搜救指挥部为了尽量减轻已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厚畛子群众的负担,在留下部分人员处理遗留事宜后,决定于15日晚9时许,从太白山区全部撤离,并于16日凌晨2时将上海游客华峥嵘的遗体运回西安。
5月17日遇难者华峥嵘的家属、亲友在携带其骨灰返回上海的前夕,再次紧紧握住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太白山搜救指挥部总指挥马中林的手,满含热泪地说:“西安人真好!西安警察真好!有机会还要到西安来。”而同样在上海市,始终在关注此次搜救活动的许多普通市民及华峥嵘的生前好友,在向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的同时,对西安人民为此而做出的艰辛努力和表现出的无私忘我、以人民利益为己任的精神也表示了崇高敬意。遇难者华峥嵘的生前友人准备以其生前所使用的网名“luckking”的名义向厚畛子群众提供希望工程上的帮助,以表达沪陕两地人民的真情厚意!
以“太白飞雪六月天”闻名于世的绵绵太白山,记录下了这一不幸,但同时这场历时5天5夜、艰苦卓绝的太白山大搜救也将作为近年来西安市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所进行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组织最为严密的一次搜救活动及它所体现出大无畏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而载入史册。  (刘宠伟)
摘自:《民主与法制》(2002年第13期)





欢迎光临 丛林穿行者 (http://bushwalk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