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花
- 0 朵
- 活动
- 0 次
- 年度活动
- 0 次
- 最后登录
- 2019-1-29
- 注册时间
- 2004-1-6
- 帖子
- 3
- 精华
- 0
- 积分
- 248
- UID
- 632
- 年度活动
- 0 次
- 活动
- 0 次
- 红花
- 0 朵
- 注册时间
- 2004-1-6
- 经验
- 58 点
- 帖子
- 3
|
内蒙古赤峰沙漠绿色工程研究所
志愿者招募宣传手册
志愿者组织介绍
“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回归自然”是内蒙古赤峰沙漠绿色工程研究所的宗旨。
它是一个非政府、非盈利性的民间环保组织。研究所秉承着“奉献是永久的丰碑” 理念的,集科研、生产、示范为一体。以土地荒漠化的研究、草原退化与保护,沙地治理的具体工作为中心事务。工作涵盖了沙地治理与开发;新型环保设备、先进治沙造林技术、优良种苗,种植养殖业项目的的引进、开发、试验、推广,合作......
作为一个民间环保机构,五年来它组织带动社会各群体开展义务性防沙治沙专项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与教育活动。
地理、气候与人文
研究所所在地——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汉镇(北纬43°30′,东经118°33′原巴彦尔灯苏木)地处大兴安岭支脉南麓,科尔沁沙地与浑善达克沙地的结合部,南临西拉沐沦河。干旱多风,素有“旱巴林”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为375.6mm,全年降水量的75.6%都集中在夏季(6—8月),全年大风日数平均63天,最高年份达106天,多集中于四、五月份,全年日照3,005.2hr,年均气温6℃,年均无霜期为125天。
巴林右旗历史上曾是一块遍布着大片原始森林、草原和冲积平原的“富饶宝地”。曾经有着著名的科尔沁大草原和“虎啸松林八百里”的记忆。清朝曾有二十多位公主下嫁给到了这里。康熙皇帝四次巡幸过统领着昭乌达盟十一旗的巴林右旗。
今天却已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科尔沁沙地的源头,2000年春影响我国京、津、辽、沈等地区甚至于朝鲜、日本等国的十二次沙尘暴中有多次起源于此。近年来浑善达克沙地与科尔沁沙地仍以惊人的速度在扩张,两沙地边缘已基本接壤,如果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则极有可能形成中国的第二个“塔克拉玛干”,其生态环境之恶劣、土地沙化程度之深已到了发人深省的地步,开发治理的高难度与紧迫性可想而知。
http://www.huaxia5000.com/bbs/UploadFile/2003121710425460834.jpg
志愿者点滴
沙漠所的灵魂是苗玉坤,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在他曾经从事的地质工作中对整个自然环境的恶化,有着切肤之痛。从辽河油田子校提前退休后,苗玉坤决心去做公益事业以偿还人们欠下大自然的负债。1999年3月的植树节,他带着家人和同伴,在风沙中坚定地走进了巴彦尔灯,立志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无偿地把当地十万亩沙地建设成为一个绿色的世外桃源。
这个目标实在太大,更多人是报以嘲笑、讽刺和怀疑,认为这只不过是天荒夜谈、痴人梦想罢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挫折如澎湃的波涛一浪接一浪地不断扑打过来:刚开始几个人只能挤住在别人废弃的土坯房里,没有床,没有水井,没有柴草,甚至每顿饭都要吃下几口沙子;当地的牧民以为他们是来强占土地,不容分说的把他们的工具抢走、把住的小泥房的房顶掀翻;为了寻求当地乡政府的支持,一辆破车,走遍了小兴安岭南麓的草原和沙漠。严重不理解和排外中,挡风玻璃被砸,轮胎被扎,甚至会被牧民的妻儿老小们用石头追着打……苗玉坤等志愿者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坚持!
为了购买树苗和购置必要的生产工具的资金,苗玉坤一家人及另外几个志愿者拿出毕生的积蓄并变卖所有的家产,勉力买下了一所废弃的小学校,自己筑起院门,修好门窗,焊铁床,做桌凳、推车,修猪圈……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终于在2000年把沙漠所建立起来。以他们人格的魅力得到了一些高校和慈善组织的少量资助及香港乐施会资助,还吸引了不少理想主义者的志愿者加入,这一群人在建造一种乌托邦的梦想,可梦想和现实之间总有巨大的距离,他们也不是只吃西北风就饱的神仙,一贫如洗的他们连基本的物质生活也难以保障,所里时常没有电,没有烧的,没有吃的。零下30度的气温下,冻得他们根本睡不成觉。揭得开锅的日子里全天也就是罗卜,白菜,土豆和咸菜。一年到头,新年大家连一双鞋袜都没条件买就过了。由于劳累和营养不良,其中的一位章大平老师傅累出了胃病并大出血,送去了医院也不敢多住,开了点药就回所继续工作……
每年春天,他们从各处找来甚至要买来树苗。为了节约,每棵小苗还要再断开,一直分到香烛那么长,再栽进沙里去。然后再挑水浇树苗,甚至24小时换班连续几个通宵浇灌。2000年大旱,树死去十之八九,大家哭了,但又接着种下新的小生命。树苗接着被大风吹走,被沙丘埋没。树苗成活了,可由于没钱去买桩子和铁丝网把幼苗保护起来,被牛羊的啃吃或被当地人破坏……林林种种的困境和打击让许多人由失望到绝望,走了一个又一个,包括与苗玉坤当年一起来这里开拓的三个亲密战友。苗玉坤也被这几年层出不穷的磨难塑造成另一个形象:头发白了,牙也掉了,人也消瘦得厉害,眼神里满载着不被人理解的落寞,但他仍然用强大的信念,坚持着!
如今沙漠所里只剩下包括苗玉坤一家四口人在内的10个志愿者,仍然无怨无悔的坚守在这片贫瘠的沙地上。这里成活的每一棵树苗,每一簇簇清新的绿色都是他们最大的快乐和生命的源动力。
屡败屡战需要何等的毅力和勇气!至今在三千多亩沙地上已经被这群不是农人的志愿者种下了50万棵树苗,成活的树苗已有长到六七米高的了。这一群平凡的人在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一种社会上稀缺的志愿者文化。他们淳朴的理念虽然得到很多人的敬佩,却少有人敢于放弃太多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他们象是世纪末的恐龙,在艰难地挣扎求存,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更多紧握他们信念的双手,更多绿色的希望,来燃点生命里更大的激情。
http://www.huaxia5000.com/bbs/UploadFile/2003121710432817795.jpg
工作成绩
2004年3月12日,研究所将度过她的五周岁生日。通过几年来艰苦卓绝的治沙工作的深入开展,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理解。研究所在治沙造林及沙地植物的引种、改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累计引进开发新型治沙用乔、灌、草二十余种,植树造林2,000,000株,沙地绿化控制面积达5,000多亩......
研究所以及志愿者无私奉献的事迹与精神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绿色时报》、《今日商报》、《城市导报》等各媒体进行了详实的报道,引起了一定社会宣传效应和防沙治沙热潮,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建所以来,每年五一、十一长假与暑假期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和大学生前来研究所开展考察访问、社会实践等活动。研究所接待过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师大、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南京理工大、南京林大、南京农大、浙江大学、重庆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辽宁师大等高校的师生千余人次,并与其中部分高校共建了大学生暑期绿色营基地和教研、实习基地等。各高校学子与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着研究所和沙漠绿色工程事业的发展,先后完成了“绿色银行计划”、“粗放型牧业管理的弊端”、“可持续发展之路”、“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关于青年志愿者文化”等多个课题。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和“三下乡”等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为研究所注入了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http://www.huaxia5000.com/bbs/UploadFile/2003121710431622064.jpg
工作及长远目标
(一)
发展事实证明,沙漠所没有经济的支撑,它将步履维艰、步步见血!沙漠所的发展将始终不能强健,使工作人员也会有后顾之忧。未来的时间里将广泛地争取政府及社会基金的支援,申请适合沙漠所现状的各类发展项目(如“奶牛胚胎移植”、“速生丰产林开发”、“优良种畜引进及开发”、“种植养殖及深加工”等项目)。
(二)
以沙漠所研创的“近自然景观沙地治理模式”为北景,建成一个绿色志愿者科学治沙的示范基地,为中国四大沙地的治理起到示范作用。
引导社区农牧民认识到‘只有改善生态环境,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使沙地治理和保护环境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探索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合理结合点,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宣扬绿色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更多的人关注生态环境,建设社会各界营建沙地绿化纪念林的工程基地。
探索出一条绿色志愿者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绿色志愿者事业积累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招募计划
志愿者录取程序:
以“联系办法”中任何一种方法联系我们------索取或从网站直接下载并填写《沙漠绿色工程志愿服务申请》(长期志愿者还需签订《志愿服务协议》)------然后电邮到研究所------全体工作人员参与讨论审议------研究所通知初审合格者------合格者下载打印并书面手工填写申请与协议-----携带身份证件或单位介绍信前往研究所。
招募时间:全年
志愿工作时间:阶段性短时期或全年长期性不限。
费用:
研究所是一所公益非盈利性机构,其资金来源很有限,为满足志愿者的需求又不至于给研究所带来大的经济负担,志愿者自原籍往返研究所的交通费、食宿费等需自理。
志愿服务期间的志愿者均在研究所内统一食宿,并需向研究所交纳食宿费用。
标准如下:
志愿服务时间在半个月以内的短期志愿者所需交纳的食宿水电用费为:15元/每人每天;志愿服务时间超过半个月的短期志愿者,及下岗人员,学生10元/每人每天;
在校学生确有困难的,可提出根据申请和具体情况酌情减免。
志愿服务时间超过三个月以上的志愿者,自第四个月开始所需交纳的食宿费为:在5.00元/每人每天;自第七个月开始由研究所提供免费食宿;
志愿者工作细则:
志愿者工作内容:一、工作人员一起参加研究所的日常工作。如植树、造林、育苗系列工作;饲喂畜禽;轮流值班、值日、做饭等。
二、志愿服务过程中或结束前,能够为沙漠绿色工程的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建议,以及在研究所工作和生活的体会。
三、积极地与工作人员交流沟通好的经验,由工作人员介绍各方面情况和经历经验,帮助工作人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如一些英语常用口语等等。
四、回到原籍后,有义务力所能及地作一些环境保护、生态教育方面的宣传工作,以及继续为沙漠绿色工程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做一名真正的环保使者。
志愿者的组织纪律:
一、必须自觉遵守研究所的日常作息时间及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期间要听从指挥,一经确定不可私自调换工作任务或擅自离岗。特殊情况需要调换或离岗时要事先及时报告。
二、绝对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信仰及风土民俗,遵守社区的乡规民约并协助研究所和当地派出所做周边的治安管理工作,要和少数民族同胞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三、言谈举止要文雅大方,接待来访者要礼貌友善,自觉维护研究所和志愿者的形象。
四、志愿服务期间不得从事聚众酗酒、赌博、斗殴、封建迷信和淫秽等违法乱纪的活动,如有发生,一切后果自负!
五、在研究所及作业区生活和工作期间不得单独外出和离队离岗,严格遵守劳动生产纪律,注意安全。如有突发事件,必须及时报告所领导,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避免发生人身意外和财产损失。
注意事项:
一、志愿者在工作期间,自觉爱护研究所的一切设施,不得损坏和转借他人,机械设备和各种生产工具要正当使用。非正当使用造成损坏的,由个人进行赔偿。
二、在进入作业区工作时,不得惊吓,追逐野生动物;要爱护植被,不得随意破坏;禁止在作业区内丢弃垃圾和污染物,志愿者在工作期间严禁采集和向外携带野生动植物标本、产品及矿物标本。
三、志愿者与工作人员同吃同住同工作,各种条件公平一致,生活上不允许搞特殊化,并按时交纳生活费。
四、志愿者提前备好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行李由研究所提供),如衣物、药品和防寒防晒用品等,管理好自己的钱财和贵重物品,不要随意借给他人使用。
五、志愿者回到原籍后,必须电话报告研究所是否安全到达。
志愿者承诺:
一、年满18岁,无不适宜做环保志愿者的身心疾病。
二、提供的个人资料必须全部属实,否则承担一切后果。
二、必须按照计划时间和周期完成志愿服务(特殊情况除外)。
三、遵守志愿者守则,如果擅自返回或违反纪律,将组织者根据情节进行处理。
四、志愿服务工作结束后,必须继续在所在地开展环境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五、在研究所工作期间所拍摄的照片以及之后所撰写的有关研究所和沙漠绿色工程的文章,研究所有权无偿用于公益宣传活动。
六、建议提前购买人身保险,在从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服从组织者的处理意见,其本人和家属不得提出过分要求。
研究所对志愿者的责任和政策:
一、保证志愿者工作期间的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人员对志愿者提供工作生活的便利,保证志愿服务期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工作期间可以享用研究所的所有娱乐设施,志愿者可以进入研究所图书室或外借图书阅读,但必须按时交还。
四、在日常生活方面,要做到对志愿者多关心、多问候,热情周到,尽量照顾志愿者的生活习惯,使志愿者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要时常留意志愿者的身体状况,如有病痛及时督促其治疗,情况严重的及时送往医院就诊。
五、工作人员不得私自收受志愿者的钱财,不得以低价收购志愿者的物品,如有发现严肃处理。
六、工作人员不得借用志愿者的贵重物品,如照像机、摄像机等,如损坏必须照价赔偿。
七、工作人员要认真向志愿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向志愿者讲解劳动技能、生态环境知识与治沙经验等,平时多与志愿者交流思想,给志愿者讲述沙漠绿色工程的一些发展历程和真人真事。
八、尊重和爱护志愿者,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与志愿者发生争吵、斗殴,更不可有意刁难、侮骂志愿者。如有发生要对其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开除工作职务或移交司法等部门处理。
九、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由研究所组织进行工作考比,并出具志愿服务证明及鉴定等,成绩突出者由研究所授予“沙漠绿色工程优秀志愿者”称号。
以上细则是志愿者活动的基本规范,望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共同遵守执行。
联系办法
电话:0476-6145012
传真:0476-6145000
手机:13848885044(苗玉坤)13948660711(连涛)
网址:http://6145012.go.nease.net
电邮:chifeng@desert.org.cn或taoliantian@126.com
通讯: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汉镇赤峰沙漠绿色工程研究所
邮编:025162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巴林右旗支行
帐号:06050249090245005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