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丛林穿行者

 找回密码
 加入丛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41|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的大学生为什么不行 by薛涌 [复制链接]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26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7-11-27
经验
425 点
帖子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22 16:51: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摘自 "精英的阶梯: 美国教育观察"
最近,一些关于McKinsey报告的文章在网上流行。主要内容是说,中国大学生英语不行,比不过印度学生。中国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虽然在三百万以上,但是能够胜任外企工作的只有十分之一,而印度四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可以胜任。
McKinsey是一个独立的国际经济思想库。这个报告,主要是立足于跨国公司的人才需求,并不能作为设计中国教育战略的指针。不过,考虑到中国经济结构的高度国际化、对外资的严重依赖,该报告给中国的教育乃至中国经济的未来还是提出了严重的警告。可惜,这一警告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充分注意。其中一个原因,是有关文章对该报告描述,只强调英语一个因素。于是有人说,英语不是中国人的母语,却是印度的官方语言。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这样的比较,抛开了中国的国情,未免太荒谬。
其实,该报告虽然指出中国学生的英语能力是主要的问题,但英语绝不是唯一的因素。大学所学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派不上用场,恐怕才是要害。从这个角度看,该报告所提出的警告,我在今年“南方周末”上关于“白领危机”的文章,以及在近著“谁的大学”和“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两书中,都从不同角度提出过,而且作出了初步分析。因此,我这里不妨以该报告作一个引子,对中国的大学教学进行一番评说。
国内网上流行的文章,主要是依据“金融时报”2005年10月7日的一篇社论,标题是“中国最脆弱的环节:为了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大学需要很大的改进”(China's Weakest Link: For the Sake of Business, Universities Need Big Improvements)。其社论的核心,不是说中国人的母语不是英文,而是强调中国的大学质量太差,特别是受儒家文化中死记硬背的教育传统的影响,不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过分强调对老师不加置疑的尊重。结果,除了顶尖的一层薄薄的精英外,中层的人才奇缺。英语程度不佳和实用技能的缺乏,成为中国学生争不过印度学生的主要原因。在未来全球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服务业中大量白领的工作外包给印度,但以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状况,中国很难象印度那样抢到这笔生意。
我不久前在“新京报”上还撰文指出,英语不好并不是一切。最近“华尔街日报”报导说,许多外国企业,到中国来不喜欢雇英语流利的海龟,而更喜欢懂得中国市场的本土人才。有的老板甚至大放厥辞,说英语越不好的,甚至完全不会讲英文的人才,才越值得珍贵。可见,外企并非盯着英语这一项。毕竟人家是在中国作生意。
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适合现代企业的人才来。
最被国内媒体忽视的,还是“金融时报”所强调的儒家文化中死记硬背的教育观念对大学的影响。关于这一点,我在去年对读经运动的批评中也已经指出来。再看今年人大国学院开学,第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反应就是上课满堂灌,师生之间互动不足。
我们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轰轰烈烈,但是,对基本的教学改革,却缺乏必要的公共讨论。比如,美国的大学,特别强调“讨论班”(seminar)。在研究生教育中(主要是文科,理工科课因为实验室的重要因素,不可一概而论),讨论班是主体。我自己在耶鲁硕士、博士读下来,上的全是讨论班,大课一堂没有上过。本科生的讨论班也非常重要。比如各校不仅有大三讨论班,而且许多还设置新生讨论班。即使是上大课,教授讲完后,学生也要分成小组,参加由研究生助教主持的讨论班,每个班人数都控制在十几个人。这样保证人人参与讨论。
在这种讨论班中,老师不过是个主持人,不停地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的深化。学生死读书不行,因为很少有人问你书上讲了什么。书是大家都看过的,重复书上的内容等于说废话。大家要看的是,你和其他人读了一样的东西,你能拿出什么新东西来?你有没有批判性的思考能力、指出作者的缺陷?你能否在作者的研究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指出深化研究的路径?要知道,大家读的书,许多是名著,如韦伯等等。匆匆看完,讨论班上去批一通,深化人家一下,这在中国老师看来算什么呢?轻说是强人所难,重说是对学术大师的不敬,或者是无知的狂妄。毕竟大家还是学生。但美国大学的讨论班上,这是人家对你常规的期待。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你不仅要理解书本,还要汇通其他学科的知识,挖掘自己的生活经验。一句话,把所有本事都使出来,创造一些别人没有的思想。
我开始上讨论班,非常紧张。对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张嘴说话,别被吓住。但常常说话前五分钟,脑子里一片空白;说话后五分钟,脑子又是一片空白。后来才渐渐从一个边缘人物,变成了爱说话的主角之一。这一转折点,发生在James Scott教授主持的“农业社会”的讨论班上。
这个讨论班是耶鲁著名的课程之一。持续三个多小时,一般是四个不同领域的教授一起教。第一个小时,教授各自讲自己的观点。第二个小时则是大课问答,主要是学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学者(有时人数可达二十几人)提问,教授边回答边讨论,谁都可以插话。第三个小时,访问学者退场,学生分小班讨论,四个教授分散在各小组参加讨论。
那天讨论,正好James Scott教授和另一搞农业技术的林学院教授在我们组。我被轮上当主持人,即对所读的书提出概观性的分析,然后提出引导性的问题。那周读的,是法国著名年鉴学派史学家Emmanuel Le Roy Ladurie的经典著作“The Peasants of Languedoc”(Languedoc的农民)。该书的主题是从14到18世纪这四百年间法国农村的经济和人口变动。他大致的观点是,这段时期农业停滞,土地上的产量没有提高,人口稍有增长就下跌,无法突破马尔萨斯的铁率。究其原因,是中世纪的社会没有技术进步的能力等等。当时我是博士课程第一年,英语还非常差,而且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法国史的著作,300多页,加上其他两门课还有大致相当的阅读量压着,根本读不完。如此主持讨论,心惊胆颤。不过,我马上发现,人家并不在那里检查你是否读完了书,而是要看你的思想。于是灵机一动,马上提出一个话题:作者仅仅提出没有技术进步,但没有分析原因是什么。这似乎和年鉴学派的基本信念有关:基层社会这种“长时段”的缓慢演进,如人口、生态等,是历史最本质的深层动力。政治层面的变化(即传统史学的主要题材)则是短时段的、浅层的现象,很难影响长时段的历史。人类不过是长时段的历史的囚徒。想跳出生态和技术的时代限制、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好象胳膊拧不过大腿,是徒劳的。真是如此吗?我引述彭慕兰的一个研究,指出在二十世纪初的山东,有改良的棉花种子,但当地一些社会就是不接受。原因之一是当地村里的统治阶层,害怕一旦引进了改良种子,村民得到了实惠,就都跟着那些带来新种子的人走,自己的权威受到损害。所以他们抵制新技术。
由此我进一步提问:法国农村没有技术进步,究竟是技术本身的问题、是长时段历史的缓慢节奏所导致,还是地方权力结构的问题?政治上的所谓浅层的变化,是否可以决定性地扭转长时段的深层历史发展?
此论一出,全班一下子被激活,James Scott兴致尤高,马上引述其他例证对我提供支持,说二战前美军海军将领拼命抵制新技术的运用,生怕一旦技术更新,自己这一代不懂新技术的人会被新一代替代,结果影响了美国海军战斗力的提高。可见,技术是否进步,不能仅仅通过技术本身来解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堂本应该上到下午五点的马拉松课程竟然没有能够按时下课。经此一事,我慢慢找到了门道,自信了许多。反复磨炼的结果,使自己的创造力大有长进。
这种讨论班,挑战着我们的整个教育观念。最近我和贺卫方教授就法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要博还是要专的问题展开辩论。他因为招生考试太博而罢招,我则说法学院研究生考试完全不必考专业,要考学生的中文、外语和分析等几项基本能力。因为你看看美国的研究院就知道,学生入学前的专业知识基础并不是那么重要,但人家培养人才非常有效率。在那里,关键看你会不会读,会不会写,而要看你是否知道如何思想。最近贺教授对北大法学院新生讲话,提到这次辩论,在介绍我时,用不无嘲弄的口气说我是个“什么都写”的人。可见,在我们的一些教授(甚至许多和国外接触频繁的教授)看来,“什么都写”显然是不严肃、不深刻的同义词。但是,如果你真到美国大学的讨论班试试就知道,前后左右坐着的,常常是非“本专业”的人,讨论很快就脱离具体学科。你对人家讲的问题一无所知,就插不上话。最好还是什么都能谈。这也无怪James Scott这么一个研究农业社会的专家,一下子讲起美国海军来能振振有词。这里的道理,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就是如此。比如你接受法学院训练时,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干细胞研究这回事情,但当了法官,马上面临干细胞研究的案子。你能说这不是我的专业、我不是个“什么都弄”的人,因此拒绝受理吗?教授这样的态度,自然影响到了教学。看看我们的大学,学生缩在狭窄的专业中,听那些只知道自己专业的教授满堂灌。我当年上北大,一个突出的感觉是,一走进课堂,就象进入一个和现实完全没有关系的世界。在那里随着不闻世事的老学究梦游一个小时,出了教室门,才算回到现实中。这样的教育,能给学生提供什么呢?到了社会上,任何问题几乎都是什么都涉及,你必须准备好接受出其不意的挑战。学生守着自己的学科,没有自由思想、自由表达的训练,没有讨论班刺激出来的创造欲,能够解决什么现实问题呢?
如今我自己教了书,才充分尝到“什么都写”的好处。因为“什么都写”就是什么都想。这几年“什么都写”的经验,等于把在中国大学中错过的基本的人文教育补回来许多。生活是活的,历史也是活的。“什么都写”之后,看历史的眼光也大有不同。比如我给学生讲希腊史,讲起希腊的军制和同性恋问题,我不是照本宣课,而是从美国自克林顿任上以来对同性恋是否可以参军的辩论谈起。在现代的许多美国人看来,同性恋参军,把军队内的性关系搞乱了,影响战斗力。可是在古希腊,人们认为同性恋组成的军队最强大。因为任何一个战士,在自己的恋人面前都会表现得神勇,捍卫自己的荣誉,而且彼此生死与共。同是民主社会,古典和现代的人想法竟如此天上地下。为什么?这么一讲,课活了,历史也活了,历史和现实联系在了一起,帮助学生用历史批判现实,以现实批判历史。
最近国内一位博士生给我写信,说现在大学里办的讨论班其实不少,但效果不好。老师不会主持,不能有效地引导话题、提供有价值的评论,学生发言也没有质量,或者说学生们对听其他学生的发言根本没有兴趣,觉得人家讲话没有权威,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反而不如大课的信息量多。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老师就是大课里灌出来的。这些老师如果除了自己的专业外再“什么都不写”、什么都不想的话,面对讨论班当然不知所措。学生的背景各异,生活经验不同。老师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和学识中挖掘洞见。比如我和学生讨论的时候,明明讲日本的事情,学生突然扯出美国的东西来,大谈西奥多.罗斯福。怎么办?我不能简单地让人家闭嘴,而是要首先理解西奥多.罗斯福的意义在哪里,为什么这位学生把他和课上的讨论主题联系起来,然后才可以引导讨论。如果只守着东亚的领域,不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看不出他的背景和我谈的问题的相关性,那还怎么能够帮助他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中挖掘洞见呢?
到美国前就听说,许多哈佛、耶鲁的教授常说本科生比研究生聪明。为什么?在我看来,本科生没有接受太多专业训练,提问也好,讨论也好,直接立足于生活经验,不太受学科的束缚,所以比较有原创性。研究生专业训练多了以后,容易为学问而学问,多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提问、讨论。但是,专业仅是某些专家对现实的一个简单化的归类。生活中许多活生生的东西给漏掉了。一个学者最珍惜的,就是人家能够直接基于现实的经验,把自己专业分类中漏掉的东西拣回来。从这个角度讲,本科生的问题和看法更加“原始”、未经雕琢;研究生则操心专业太多,原创性被学科所驯化,思想被别人给套住,讲出来的话太文绉绉,已经没有那么“生猛”、有活力了。读柏拉图的“理想国”,里面的苏格拉底在讨论如何培养统治精英的问题时,竟然以怎么驯狗为起点!好的狗,对敌人凶狠,对主人温柔。那么在精英教育中,怎么把这种对立的品性培养到城邦的守护者身上?于是他提出音乐、诗和体育两方面的训练:前者使人温和儒雅,后者使人刚毅凶猛。你能想象,在我们一个名校的教育系的讨论班上,那些一级级考试上来的博士们,在讨论培养精英的问题时,会遵照驯狗的规则来推理吗?这样的路数是哪个学科的呢?这在我们看来恐怕简直就是“农民意识”、愚昧无知,是土老帽儿把人贬成了牲口。然而,柏拉图笔下苏格拉底的原创性,就在这种“糙”劲儿上。被学科包裹的太多,这种人类原始的“糙”劲儿就没有了,创造的冲动就被文化给驯服了。也正是基于这个立场,我认为太强调专业可能会伤害学者的原创力。大学里面的教授,需要时不时抛开自己的专业、脱掉学者的衣装,什么都写,什么都想,赤身裸体、直截了当地面对生活。这才能保持“糙”而不“粗”、“深”而不“晦”的知识品格。
以上拉拉杂杂,讲得不过是个人片面的经历,但多少反映了美国大学的现实。我在“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一书中,则讨论的更细致一些。我希望读者以中国大学的现实对照一下,看看我们究竟缺少什么。用最简单化的说法,从讨论班出来的学生,到了社会,马上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能够贡献什么别人没有的东西。因为他每天上课就是演习这些技能。上大课满堂灌四年,到了社会上就容易不知所措,因为自己在学校很少主动说过话,很少独立解决过什么问题。老实说,我很难想象,我在讨论班上的几个“优胜记略”,在国内大学的课堂上能够被激发出来。在中国读书,总担心自己没有学问、“不懂”。在美国读书,总担心自己没有思想,没有激发人的能力。在那里一年下来,你发现学到的死知识似乎有限。但整个环境,都在逼着你创造、冒险,走别人没有走的路径。讨论班上,同学竞争非常激烈,争先表现自己的智慧。你讲不出有意思的话,马上就被撂到一边,成为无足轻重的人物。
所以,这种环境下出来,个人进取精神必须非常强才行。人家的大学,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不在乎你知道什么,但刺激你一刻不停的进取、创造、不论拣起什么都能闹出一番动静来。这是现代社会的精神,也是现代大学的精神。这种精神,和我们从小背书的传统是相反的,对当今中国大学中的整个既得利益集团都是一个挑战。找不到这种精神,中国就不会有一流大学,也很难成为一个世界大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2 10:58:36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湛蓝晴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2 次
活动
138 次
红花
5 朵
注册时间
2003-10-14
经验
2115 点
帖子
2552
沙发
发表于 2008-4-22 22:44:44 |只看该作者
俺说咋觉得一号营地的白菜汤比俺家的香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2 14:50:37编辑过]

在纯净的天空下歌唱,在自己的音乐中舞蹈.... 没事, 就往丛林的水桶里灌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年度活动
1 次
活动
277 次
红花
14 朵
注册时间
2003-10-6
经验
3887 点
帖子
5178
躺椅
发表于 2008-4-23 05:25:52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山竹在2008-4-22 14:44:44的发言:
俺说咋觉得一号营地的白菜汤比俺家的香呢!
     有创造性,山竹应该是在美国哪所大学毕业的吧?
你,是幸运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4 次
活动
234 次
红花
9 朵
注册时间
2008-2-27
经验
1198 点
帖子
2223
板凳
发表于 2008-4-23 06:39:22 |只看该作者
我大胆地提前在此说一句,中国的教育将来会完全取消古文课程,个别专业除外。这是个99%的人想都不敢想的问题。如果你去想,想清楚了,也许你就同意我的观点了。中国没有必要这么多人懂古文,正如没有必要这么人懂甲骨文一样。现在很多课程都是出于考试的需要,不仿称之为“可考性”。没法考试的东西就不考,不考就不教,就是这么一种情形。钢琴考级,很多国家都已经取消了。中国乐此不疲,只不过是在玩一场金钱再分配的游戏。
从前有个山

使用道具 举报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26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7-11-27
经验
425 点
帖子
0
马扎
发表于 2008-4-23 16:12:09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虾在2008-4-22 22:39:22的发言:
我大胆地提前在此说一句,中国的教育将来会完全取消古文课程,个别专业除外。
这是个99%的人想都不敢想的问题。如果你去想,想清楚了,也许你就同意我的观点了。中国没有必要这么多人懂古文,正如没有必要这么人懂甲骨文一样。
现在很多课程都是出于考试的需要,不仿称之为“可考性”。没法考试的东西就不考,不考就不教,就是这么一种情形。钢琴考级,很多国家都已经取消了。中国乐此不疲,只不过是在玩一场金钱再分配的游戏。
不可能。
文言文里包涵了太多我们的文化精髓,这些精神文化的宝贵遗产怎么可能随便丢掉?
这些文化精髓太多时候都在指引人们如何生活,如何幸福地,美好地生活 ,另外也着实替我们节省很多的思考,让我们站在智者的肩膀上前行。龙应台女士曾经感慨,说她走到欧洲,看到外国人的风度,再对比国人的作法,自己思虑良久才写出的文章,被古文中一句”仓廪实而知礼节”就给概括了。这些古典文化中好的东西,太值得我们传承,体味。文言文不可能废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3 8:29:20编辑过]

湛蓝晴空

使用道具 举报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26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7-11-27
经验
425 点
帖子
0
木板
发表于 2008-4-23 16:16:5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昏鸦在2008-4-22 22:14:27的发言:
有一点肯定洋人吃的是精粮,所以拉出的S也一定比中国肥沃多了,并用它浇灌栽培尽力培养“薛香蕉”茁壮成长,以便秋后多丰收哈。
他们应当喝点鸦架汤?
湛蓝晴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年度活动
1 次
活动
277 次
红花
14 朵
注册时间
2003-10-6
经验
3887 点
帖子
5178
地席
发表于 2008-4-23 17:20:12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昏鸦在2008-4-22 23:26:00的发言:
我可更大胆的预测:
以后音乐课可以取消,因为极少极少成为音乐家,这是个99%的人想都不敢想的问题。如果你去想,想清楚了,也许你就同意我的观点了。人类没有必要这么多人懂音乐,正如没有必要这么人懂甲骨文一样。
以后美术课可以取消,因为极少极少成为美术家,这是个99%的人想都不敢想的问题。如果你去想,想清楚了,也许你就同意我的观点了。人类没有必要这么多人懂美术,正如没有必要这么人懂甲骨文一样。
以后数学课可以取消,因为极少极少成为数学家,更何况一个计算器才几元钱,这是个99%的人想都不敢想的问题。如果你去想,想清楚了,也许你就同意我的观点了。人类没有必要这么多人懂数学,正如没有必要这么人懂甲骨文一样。
以后化学课可以取消,因为极少极少成为化学家,这是个99%的人想都不敢想的问题。如果你去想,想清楚了,也许你就同意我的观点了。人类没有必要这么多人懂化学,正如没有必要这么人懂甲骨文一样。
以后物理课可以取消,因为极少极少成为物理家,这是个99%的人想都不敢想的问题。如果你去想,想清楚了,也许你就同意我的观点了。人类没有必要这么多人懂物理,正如没有必要这么人懂甲骨文一样。
……
以后语文课可以取消,因为极少极少成为艺术家,这年头是狗都会能汪几声,何况人,这是个99%的人想都不敢想的问题。如果你去想,想清楚了,也许你就同意我的观点了。人类没有必要这么多人懂文字,正如没有必要这么人懂甲骨文一样。
总结:以后我们生下来其实什么都不用学的,你看就连猪不都活得好得很,难道我们人还能比猪差嘛?!这是个100%的人想都不敢想的问题。如果你去想,想清楚了,也许你就同意我的观点了……真的,不骗你
    猪也是这么想滴!!
你,是幸运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4 次
活动
234 次
红花
9 朵
注册时间
2008-2-27
经验
1198 点
帖子
2223
坐垫
发表于 2008-4-24 09:02:13 |只看该作者
我再来分析,这不是成名成家的问题。古文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应该而且实际上低于美术和音乐。然而现在美术和音乐是不考试的,可有可无的,经常被所谓“主科”占用。但古文却是主科中的主要部分。这是一种严重的倒置现象。取消古文课程,而只把它作为一种业余爱好,这样音乐、美术、古文的排列顺序就正常了。对于一般人来说,古文的地位应该是业余的。不需要太多人懂古文,绝大多数人只需看译文就足够了。
从前有个山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4 次
活动
234 次
红花
9 朵
注册时间
2008-2-27
经验
1198 点
帖子
2223
石凳
发表于 2008-4-24 09:13:42 |只看该作者
说取消古文课程,就会丢掉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是说不通的。宝贵的文遗产,一直都只是以精神、含义的方式传在,并且继承。取消古文课程不等于取消古文,(就算没了古文,它的精神、含义也可以用现代文表达)。这一点确实要想清楚了才清楚。取消了古文课程之后会怎样?效果相当于取消繁体字,很好,很好。取消了繁体字,我们没丢什么东西啊!
从前有个山

使用道具 举报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26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7-11-27
经验
425 点
帖子
0
10#
发表于 2008-4-24 16:10:12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虾在2008-4-24 1:13:42的发言:
说取消古文课程,就会丢掉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是说不通的。
宝贵的文遗产,一直都只是以精神、含义的方式传在,并且继承。取消古文课程不等于取消古文,(就算没了古文,它的精神、含义也可以用现代文表达)。这一点确实要想清楚了才清楚。
取消了古文课程之后会怎样?效果相当于取消繁体字,很好,很好。取消了繁体字,我们没丢什么东西啊!
呵呵,学校不开设文言文课程的话,我们的后代何读古人作品,继承古典文化?
你说把古文都变成白话?那你先看看我们有多少文言文的典籍再说。
还有,文言文自有文言文的语言之美,在行文典雅简洁精干上,确实有白话文不及之处。如你所说一刀切,将文言文全部废除,会给中文什么样的打击?
余光中先生就曾经批判过,说五四时期过分强调白话,完全丢掉文言文,结果使得现代中文作品中不少大白话,失却了语言之美。前车之鉴,我们不能忘却吧!
还有你说的,取消古文的效果等于取消繁体字??
你从哪里得出的结论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4 8:18:51编辑过]

湛蓝晴空

使用道具 举报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26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7-11-27
经验
425 点
帖子
0
11#
发表于 2008-4-24 16:35:12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虾在2008-4-24 1:02:13的发言:
古文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应该而且实际上低于美术和音乐。然而现在美术和音乐是不考试的,可有可无的,经常被所谓“主科”占用。但古文却是主科中的主要部分。这是一种严重的倒置现象。
取消古文课程,而只把它作为一种业余爱好,这样音乐、美术、古文的排列顺序就正常了。
对于一般人来说,古文的地位应该是业余的。不需要太多人懂古文,绝大多数人只需看译文就足够了。
只看译文?那么多的典籍,要信,达,雅的翻译出来,容易吗?

让学生学学文言文的原文,可以让他们今后不用借助译文就可以自由宽泛的学习古典文化,这不好吗?
一场文化大革命,让中国人差不多把古典文化全都抛弃掉。 恕不知这些被一度抛弃的古老文化之中,除去糟粕,还有多少精华,多少教人向上行善,教人修养身心,教人仁爱待人,教人理解社会的好东西;还有多少是教人有骨气懂得反抗不公追求正义的东西。
这些古典文化的精髓, 是我们的先人深邃思想的结晶,借助它们,或者说,它们中的有些内容,我们可以省去很多力气,轻松上路。有次看一虎一席谈,讲的是语文课改革的事情。一位台湾嘉宾就说,她读书的时候被迫读了很多文言文,包括四书什么的,当时很烦,但是后来在人生遇到事情的时候,发现很多时候这些学过的古典文化都可以给她理解,力量,营养,帮助她作出决定。
当时看得人心中一片雪亮。这些好东西,我们不能丢掉。
今天的中国,已经非常的西化了。但是,西方文化就是万能的吗?它没有自己的缺陷吗?它和我们的传统观点矛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丢掉传统迎接它们吗?比如这个社会已经非常的伦理颠覆了,那么我们是应当变成美国人那样的性开放,还是听孔子的话,非礼勿视,非礼勿动,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至少在我看来,孔子的观点依旧值得参考,至少它能让我们心中保持一片纯净。
古典文化值得我们从原文开始学习,而且是多多学习,不止是在学校学习,甚至是要终身学习。如果全民的普及教育都不教文言文的话,我们的国民还能有什么机会去学习传承古典文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4 12:26:30编辑过]

湛蓝晴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30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3-11-8
经验
626 点
帖子
538
12#
发表于 2008-4-24 17:38:22 |只看该作者
俺儿子的书包很沉,俺好心疼!
细雨湿衣终未见,闲花落地应有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74 次
红花
4 朵
注册时间
2004-5-19
经验
1123 点
帖子
0
13#
发表于 2008-4-24 19:18:23 |只看该作者
去中国化或者去中国文化化的说法或做法,本质上是要挖掉中国的根,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又扣帽子了,哎,每次见到类似的东西就忍不住又哀又怒。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使用道具 举报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26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7-11-27
经验
425 点
帖子
0
14#
发表于 2008-4-24 19:41:39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节彼南山在2008-4-24 11:18:23的发言:
去中国化或者去中国文化化的说法或做法,本质上是要挖掉中国的根,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又扣帽子了,哎,每次见到类似的东西就忍不住又哀又怒。
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4 12:20:02编辑过]

湛蓝晴空

使用道具 举报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26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7-11-27
经验
425 点
帖子
0
15#
发表于 2008-4-24 19:41:59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节彼南山在2008-4-24 11:18:23的发言:
去中国化或者去中国文化化的说法或做法,本质上是要挖掉中国的根,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又扣帽子了,哎,每次见到类似的东西就忍不住又哀又怒。
我也很有怒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4 12:35:49编辑过]

湛蓝晴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4 次
活动
234 次
红花
9 朵
注册时间
2008-2-27
经验
1198 点
帖子
2223
16#
发表于 2008-4-24 23:14:02 |只看该作者
把现代文明等同于西方文明,这是错误的。现代的西方也并非以西方的古代文明作为主流。英文,原来也只不过是市井语言,从《坎特伯雷故事》的时代开始,才逐渐进入主流。欧洲人已经不穿古装了,日本人也不穿和服了,韩国人也不穿朝鲜装了。现代文明本来就是一个求同存异的文化,那些“同”的东西虽然有别于地方传统,但它未必代表“西”。当今世界,“同”是主流,“异”是情趣。外国人已经把中国文化的精华取去了,他们现在已经能熟练的用筷子吃东西。中国人如果不从世界文化中吸取更多营养,何以自存?
我们现在学的数、理、化,全部都是译文,牛顿的原著我们根本就没有看过。古典原著需要专业的学术人士进行和提炼和注解,才可以普及到民间。我们给学生学的东西,都应该是经过提炼的。只有这样,我们走过半个生命之前爬到巨人的肩膀上。否则面对书海,只能读书死。人口多,就业机会少,这是基本问题。但社会不选农民、不选技校生,偏偏选大学生来就业困难,这就是大学生的问题了。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困难,说明他们在学业期间还没有攀登到适合的高度。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有些该学的东西还是没有学到。
所以我们改革教材和教育方法。学习已经太重,不能只往里面加。要调整,加入一部分,取消一部分。语文的古文部分不完全取消也要大幅度削减。数学的二次曲线部分要大幅度削减,对数部分要加强。每一科都要考虑改革,每一科的老师都不能只知道加强自己教的那一科。
让青少年在大量古典原著中书籍寻找真理,那是行不通的。香港政府的宣传口号说“乱抛垃圾,人见人憎“,这样一步就到位了。深圳这边说的是“讲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于是青少年先来学古文,然后学古文找传统美德,找来找去没发现关于乱垃圾的美文,只找到一些挨得着边的,也绕了几个弯。等到青少年懂得一个大概,头发都白了。
《本草纲目》不错吧?里面说人血馒头可以治什么病,女人的月经布可以治什么病。中国文华精华,之所以说是精华,是因为它是提炼出来的。不去经过提炼,根本就无所谓“精华”可言。我们只能相信专业界提炼过的中医学,《本草纲目》根本就不适合于一般人看的。柴胡,可以散热,这是现代中医以科学方法证实过的,我们就学这些。
对于古文是不是一种好的语言,各人大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我是这样区别现代文和古文的:古文,倾向于一字一词,字很多,很繁,同音字很多,实际的语音表达也很难做到一字一词而不产生歧义,从而造成书面语也口语的极不统一;现代文,倾向于双音、多音词,能产生很得多的组合,主要用显浅的字来组给出各种词汇,容易做到书面语也品头语的统一。
喜欢烦琐的人,古今中外都有,这是个人兴趣,我们态度还是求同存异。作为政府,对国家的前途负有责任。日本有不少人喜欢汉字,结果汉字越用越多,日本政府出面干涉了。中国喜欢用繁体字的不少,街上的越来越多,政府干涉了。这是一件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可以积小成大的小事。
看语言对社会的影响,我们可以看欧西的历史。文艺复兴之前,英文根本就没有地位,有身份的人都说法文。法文有一个音极难发,象漱口时在水在喉咙弄出来的咕噜咕噜声。贵族们始终认为那才是优美的、高雅的,始终看不起英文。之后情况不用我说了,到底是英文推到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推到了英文?我想应该是互运吧。
世界大同是人类的理想,我们应该把这个理想放在第一位,并且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没有世界的和谐,也就没有社会的和谐。所以我们应该向青少年灌输“同”的东西,他们长大了,自己就会分化出不同的专业来。他们有一些人自己就会去研究古文。不研究古文的,我们从日常语言中都能学到很多古文精华。因为好的古语,都会被继承到现代语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4 15:16:25编辑过]

从前有个山

使用道具 举报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26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7-11-27
经验
425 点
帖子
0
17#
发表于 2008-4-25 01:33:11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虾在2008-4-24 15:14:02的发言:
》把现代文明等同于西方文明,这是错误的。现代的西方也并非以西方的古代文明作为主流。英文,原来也只不过是市井语言,从《坎特伯雷故事》的时代开始,才逐渐进入主流。欧洲人已经不穿古装了,日本人也不穿和服了,韩国人也不穿朝鲜装了。现代文明本来就是一个求同存异的文化,那些“同”的东西虽然有别于地方传统,但它未必代表“西”。当今世界,“同”是主流,“异”是情趣。外国人已经把中国文化的精华取去了,他们现在已经能熟练的用筷子吃东西。中国人如果不从世界文化中吸取更多营养,何以自存?
您理解错了吧?谁也没有拒绝学习他国文化。你不妨看看本版我发过的其它帖子,你会发现,我十分喜欢美国文化中的某些部分。


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文化,只要是有价值的好的东西,就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古典文化中有很多这样的好东西,为什么不学?
》我们现在学的数、理、化,全部都是译文,牛顿的原著我们根本就没有看过。古典原著需要专业的学术人士进行和提炼和注解,才可以普及到民间。我们给学生学的东西,都应该是经过提炼的。只有这样,我们走过半个生命之前爬到巨人的肩膀上。否则面对书海,只能读书死。
呵呵,是啊,所以我们选的文言文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啊,而且往往是节选的,谁都没有给学生原著去看。当然是提炼过了。您不同意?
》人口多,就业机会少,这是基本问题。但社会不选农民、不选技校生,偏偏选大学生来就业困难,这就是大学生的问题了。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困难,说明他们在学业期间还没有攀登到适合的高度。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有些该学的东西还是没有学到。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本版有其它帖子已经做了很详尽的说明:http://www.bushwalker.net/dispbbs.asp?boardID=10&ID=10876&page=1


您连目前的经济结构和市场状况都不谈,就武断的认为是学生该学的东西没有学到,这让我觉得很夸张。鲜有人如此分析问题的吧!
》让青少年在大量古典原著中书籍寻找真理,那是行不通的。香港政府的宣传口号说“乱抛垃圾,人见人憎“,这样一步就到位了。深圳这边说的是“讲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于是青少年先来学古文,然后学古文找传统美德,找来找去没发现关于乱垃圾的美文,只找到一些挨得着边的,也绕了几个弯。等到青少年懂得一个大概,头发都白了。
您搞错了。学生要学文言文,可不是去找真理。是为了让他们具有初步的阅读古典作品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去欣赏和继承古典文化的精髓。很难想象,一个连实词虚词都不懂的人如何去读红楼西厢,如何能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如何去知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少老吾少以及人之少”。至于你说的宣传口号的对比,只能说我们深圳政府宣传工作做的不好。您可不能怪罪古典文化。
恰恰就是这个古典文化,可以让现代人找到心灵的归宿,值得我们的青少年多多研读。不妨看看龚鹏程先生的说法:
    主持人:您觉得研究国学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龚鹏程:第一,我们身处全球化时代,我刚刚从四川回来,听到两个故事。一个是,有朋友在外事单位接待外国使节,有一天他带他们到成都的青羊宫参观时,比利时使节就问他有关道教的历史、易经之类,他根本答不出来。最后是外国朋友给他解释,说中国这个那个,他听着觉得非常惭愧。另外,川大的谢校长,他是院士,来往的都是国外有文化、有学术涵养、学术地位的人,他就听他们讲外国的艺术家、歌剧、画家什么的,他们反过来问中国是历史古国,都有哪些伟大的诗人、画家、艺术家?校长是学工程的,答不出来,想了半天只知道李白、杜甫。人家问他,李白、杜甫到底有什么诗,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这位校长想了半天,说知道李白有“床前明月光”,他们说那个我们都知道,有没有更长一点的?校长很受刺激,觉得这样不行。中国的教育都是各搞各的,学理工不管人文,没有素养,外国人不是这样,他们的人文素养非常好,对历史文化很珍惜,每个人都能谈上一点,都能欣赏这些东西,很有品位。所以,他就觉得在学校里面必须对所有的学生开这个课,让学生都来通读。
  所以说,国学重要在:第一,认识自我。认识自己是跟人家交往最重要的一个条件,连自己都不认识,怎么让别人认识我呢?这是第一。
  第二,认识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习焉不察的行为习惯、跟人交往的行为,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的这些东西。因为我们是在一个历史文化传统下慢慢浸润的,有些我们不太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我们怎么样通过了解国学的方式,重新深入挖掘我们中国人的一些思维习惯、方法,通过国学的研读,能够让我们每一个人能够更深地了解。这也是我们当代进行新时代人文精神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环。就像过去我们常常骂小孩“这个人没家教”。家教的内涵应该是什么呢?我们已经不是很了解了。古人对家庭对人文关系的重视,对现代人可以有一些新的提醒。更不要讲古人的哲学作品、文学作品是那样深邃、精美,可以提供给我们更多思想上的启发。这些都是国学对我们现代人比较重要的一点。
  主持人:您说的第二方面是中国人有很多都不会察觉到的一些独特的想法,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而国学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这个方面。
  龚鹏程:对。佛教原来是印度的一个宗教,到了中国以后做了很大改变。我们在敦煌藏经洞里面发现了几十种抄本的孝经,强调父母恩重,我们要孝顺父母。佛教过去是出家的,来到中国以后变得比谁都提倡重视孝道。这些孝道我们不太讲了,原来是中国社会中很重要的部分。我们对父母的依恋、关心其实还是有的,不能说没有。新时代、新社会、新家庭关系里孝道该怎么做?通过国学我们重新建立一个新时代的人文精神,这是挺重要的。
  主持人:很多人都在诠释国学的一个现实意义或是现代意义,您觉得这种诠释有助于恢复我们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信心吗?
  龚鹏程:国学的现代意义就类似于我刚刚讲的,也是国学现代意义的一环。丧失自我,同时就丧失了自信。一个人对自我认识越清楚,自信当然就越好,对自己就更有信心。我们现在恐怕就处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们要么显得特别自大,中国崛起,中国人怎么样,但有时显得特没自信,因为老是搞不清楚自己,觉得我们崛起什么的,我们现在无非是学习别人,只不过是学得快一些。物质上可能我们进步很快,人文素养上是不是能够跟外国并驾齐驱,现在还不知道。这方面也许我们重新谈国学更必要些。
    恰好跟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生活有关
  主持人:现在我们已经在谈国学了,你觉得像我们这些人应该怎么面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呢?
  龚鹏程:社会上有好几种不同的态度。有些人还在谈五四运动以来反传统以及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做法,谈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以此反对我们重新呼唤重新召唤国学起来。现在是一个新的时代,每个时代对国学的认识其实就基于新时代环境的重新认识,这种抗拒的心理不可取。
  第二种,国学完全庸俗化,什么都是国学,汉服运动想了一大堆。
  主持人:上纲上线。
  龚鹏程:也没有必要。我现在觉得我们讲国学,还是先立其本,中国人思想里面有几个大的根本的东西,其实还是要先掌握的。我刚才也讲社会大众各取所需,但有些东西还是根本的。比如儒家文化中谈的仁爱,人跟人相亲相爱。仁爱的精神在现社会中其实很值得提倡。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跟人相处,我体贴你,我考虑到你的感受,其实挺重要的。现在大家都是张扬自我。像中国文化里面的某些精神,它的根本精神我觉得应该提倡,佛教讲了慈悲,讲了果报,其实是讲人要替自己负责。凡事有因果报应,其实也符合儒家讲的积不善其家必有余殃,有一个自律的原则。这些对现代人来讲,恰好是治现代病的一些药方。看起来是复古,其实不是,现在就缺这个,我们其实就应该谈这个。


  还有刚才讲的当代家庭破碎、离散的,核心家庭亲子之间相处时间越来越短,亲情如何维系,如何让亲情能够再产生更大的社会稳定的力量,或者是安定人心的力量,其实非常重要。特别是现代化之后,每一个人都是孤立、游离、疏离的,人跟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人际关系还是有用的,对现代人来讲特别需要。
  主持人:现在有这样一种情况,很多人面对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社会的压力,没有时间或者没有精力去顾及跟自己无关的东西,像这种情况呢?
龚鹏程:我刚刚讲的这些东西不是跟这些无关。儒家是要求助自己,不是外求。孔子一直在讲,名、利、钱、富贵不是你要就有。我们人应该做我们自己能做的事,能够掌握的事。这种自律克己的精神蛮重要,它不是跟自己无关,恰好是跟我们每个人是有关的。
》所以我们应该向青少年灌输“同”的东西,他们长大了,自己就会分化出不同的专业来。他们有一些人自己就会去研究古文。不研究古文的,我们从日常语言中都能学到很多古文精华。因为好的古语,都会被继承到现代语中。
全中国10亿人都是农民,您觉得我们中国人民的日常用语已经很“古文精华”了吗?不用学校教了吗?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4 17:35:54编辑过]

湛蓝晴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74 次
红花
4 朵
注册时间
2004-5-19
经验
1123 点
帖子
0
18#
发表于 2008-4-25 01:44:07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虾在2008-4-24 15:14:02的发言:
把现代文明等同于西方文明,这是错误的。现代的西方也并非以西方的古代文明作为主流。英文,原来也只不过是市井语言,从《坎特伯雷故事》的时代开始,才逐渐进入主流。欧洲人已经不穿古装了,日本人也不穿和服了,韩国人也不穿朝鲜装了。现代文明本来就是一个求同存异的文化,那些“同”的东西虽然有别于地方传统,但它未必代表“西”。当今世界,“同”是主流,“异”是情趣。外国人已经把中国文化的精华取去了,他们现在已经能熟练的用筷子吃东西。中国人如果不从世界文化中吸取更多营养,何以自存?
我们现在学的数、理、化,全部都是译文,牛顿的原著我们根本就没有看过。古典原著需要专业的学术人士进行和提炼和注解,才可以普及到民间。我们给学生学的东西,都应该是经过提炼的。只有这样,我们走过半个生命之前爬到巨人的肩膀上。否则面对书海,只能读书死。人口多,就业机会少,这是基本问题。但社会不选农民、不选技校生,偏偏选大学生来就业困难,这就是大学生的问题了。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困难,说明他们在学业期间还没有攀登到适合的高度。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有些该学的东西还是没有学到。
所以我们改革教材和教育方法。学习已经太重,不能只往里面加。要调整,加入一部分,取消一部分。语文的古文部分不完全取消也要大幅度削减。数学的二次曲线部分要大幅度削减,对数部分要加强。每一科都要考虑改革,每一科的老师都不能只知道加强自己教的那一科。
让青少年在大量古典原著中书籍寻找真理,那是行不通的。香港政府的宣传口号说“乱抛垃圾,人见人憎“,这样一步就到位了。深圳这边说的是“讲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于是青少年先来学古文,然后学古文找传统美德,找来找去没发现关于乱垃圾的美文,只找到一些挨得着边的,也绕了几个弯。等到青少年懂得一个大概,头发都白了。
《本草纲目》不错吧?里面说人血馒头可以治什么病,女人的月经布可以治什么病。中国文华精华,之所以说是精华,是因为它是提炼出来的。不去经过提炼,根本就无所谓“精华”可言。我们只能相信专业界提炼过的中医学,《本草纲目》根本就不适合于一般人看的。柴胡,可以散热,这是现代中医以科学方法证实过的,我们就学这些。
对于古文是不是一种好的语言,各人大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我是这样区别现代文和古文的:古文,倾向于一字一词,字很多,很繁,同音字很多,实际的语音表达也很难做到一字一词而不产生歧义,从而造成书面语也口语的极不统一;现代文,倾向于双音、多音词,能产生很得多的组合,主要用显浅的字来组给出各种词汇,容易做到书面语也品头语的统一。
喜欢烦琐的人,古今中外都有,这是个人兴趣,我们态度还是求同存异。作为政府,对国家的前途负有责任。日本有不少人喜欢汉字,结果汉字越用越多,日本政府出面干涉了。中国喜欢用繁体字的不少,街上的越来越多,政府干涉了。这是一件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可以积小成大的小事。
看语言对社会的影响,我们可以看欧西的历史。文艺复兴之前,英文根本就没有地位,有身份的人都说法文。法文有一个音极难发,象漱口时在水在喉咙弄出来的咕噜咕噜声。贵族们始终认为那才是优美的、高雅的,始终看不起英文。之后情况不用我说了,到底是英文推到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推到了英文?我想应该是互运吧。
世界大同是人类的理想,我们应该把这个理想放在第一位,并且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没有世界的和谐,也就没有社会的和谐。所以我们应该向青少年灌输“同”的东西,他们长大了,自己就会分化出不同的专业来。他们有一些人自己就会去研究古文。不研究古文的,我们从日常语言中都能学到很多古文精华。因为好的古语,都会被继承到现代语中。
大伪若真,大曲若直,大愚若智,大拙若巧,大恶若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年度活动
1 次
活动
277 次
红花
14 朵
注册时间
2003-10-6
经验
3887 点
帖子
5178
19#
发表于 2008-4-25 05:45:58 |只看该作者
俺看不懂, 理解不到, 文盲!!饿了, 吃饭去;困了, 睡觉去。
你,是幸运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丛林

Archiver|手机版|丛林穿行者 ( 粤ICP备18155597号 )  

GMT+8, 2024-9-25 03:19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