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大家都在准备新年了,而我却在一些选择中踯躅:回家,出行,留深。
越近决定的日子,出行的阻力越大。是因为游伴太少?是因为路途艰苦?是因为春运交通?是因为安全隐忧?其实都不是,是因为所有这些问题引出的亲人的担心。
尽管我已经打定主意最后自己背包去走计划多时的路线,但我发觉还是欠缺自以为拥有的那份潇洒——我真的可以抛开一切孤身走我路吗?对于所有的旅行我都怀有不可遏止的浪漫主义激情,而所谓的困难、安全等问题在我看来只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一次,我却在亲情的阻力下一遍又一遍地怀疑出行的合理性。
“随便你怎样安排,我们都无所谓。”爸妈在每通电话的最后说的都是同一句话。而我每次放下电话,耳旁却是挥之不去的隐约的无奈的叹息。
离开爸妈的日子似乎并不长,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他们却日渐显示对我的不断加深的依恋。
因为从小就很独立,虽然大学是第一次长久离家,却也不像许多新生那样总是想家。当时打电话还必须到公用电话营业厅,学生还要挑晚些或假日话费打折的时候去,当然也不在乎排排队,像我这样比较懒惰的人两星期能打一次电话给爸妈已经是深受室友影响了。久而久之,连打电话也稀疏起来。于是,偶尔会接到楼下阿姨的传呼:“电话!”飞跑下去往往接到的都是家中长途。假期回家,姑姑总要特意地嘱咐我:“要经常打电话回家,你爸常抱怨呢!”东方人含蓄的表达方式让狡猾的老爸想出了这种间接传话的方法。我总是很受触动地点头,狠下决心要坚持,不久又疏懒了。(后来寝室装了电话,仍是很少打回家。深层的原因就不说了,客观的原因还有正在拍拖的室友们越到晚上就越是抱着电话不放,经常睡意朦胧中总是能听到某个MM甜蜜的细语)
并不是没听到父母的呼唤,而是太清楚父母的爱总是在原地静静地守侯着,于是不急,像我这样的小孩多少还是比较自私的啊。
往年的这个时候回家,爸妈也是要先打好几次电话过来,然后告诉你抓了多少只鸡鸭鹅,准备怎么做,这些都是根据我的行程来定的——春节在家的几天每天必有妈妈亲手做的传统大菜。而爸爸心情总是格外的好,牌友或棋友打电话约,他总是乐呵呵地大声回答:“不去了,我女儿回来了!”然后无意识地,只要我在家里饭厅或客厅、厨房的任一个地方出现,他就在旁边转悠。我们谈的话小至个人八卦、大至宇宙漫游。寒冷彻骨的夜晚,我们一家人就坐在客厅里,每个人围着毛毯看电视谈话,往往还有妈妈做的宵夜飘香。
爸妈极少打我手机,是节俭的天性,也是对我的体贴。惟有一次,爸爸是没什么急事坐在办公室里打了我的手机(当然谈了什么内容我也不记得了)。很久之后我突然想起这件事,才猛然醒觉,他是太想我了,而我居然没有一点感觉。
爸妈也是个爱玩的人,年纪大了之后更甚。每次单位组织什么旅游他们必定参加,回来不久就要打电话给我讲述旅游趣闻,听着他们快活的话语,想像着他们“到此一游”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春节了,我是不是也回去跟他们讲讲我经常“到此一游”的经历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6 16:47:5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