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响应政府的避运号召,给大孕的人们腾出道路,偶决定出行,去哪里好呢?高温酷暑下还真是个难题,原本打算走远点,可吆喝了半天无人响应,等到有人吱声的时候,时间已是非常的紧迫了,来不及做详细的功课,幸好看到了MICHAEL的一个帖子(特在此表示感谢),有比较详尽的路书,又有去过后的精彩作业和PP,内容很是丰富,偶决定就选择这里了——广东大埔、福建平和。
以下是偶们的大致行程:
1、深圳——河源——梅县——大埔大麻古镇
2、大麻古镇----大埔县客家围屋泰安楼----百候镇肇庆堂----大埔大东镇坪山梯田 —— 联丰村花萼楼——福建平和九峰镇
3、九峰镇—— 三坑村(梯田、泡水)——南湖村——天湖堂——桥上书屋等——大埔
4、大埔——三河——松口古镇等——梅州——龙川(上高速)——深圳
相关景点介绍:
大麻古镇
大埔有一个古镇,叫大麻镇。据大埔人讲,此大麻非彼大麻,而是当地产的一种中药,俗称“火麻”。古镇有一条青青的石板路,石板路的尽头是一个古老的码头。沿石板路徐行,两边是一些朴实的小商贩,售卖的全是本地自产的东西,草药、竹编椅子,还有新鲜的蔬菜。他们的身后却是一座座洋派的骑楼。那些离家去谋生的客家人从这里上船的时候,在这石板路上恐怕是一步一回头吧。也许,对于那些终生漂泊海外不得回还的客家人,这条石板路上的景象就成了他们对故乡的最后记忆。
古镇的码头叫“河唇码头”,这里视野开阔,水清江绿,渡船来往不息,对面则是万竿翠竹,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古镇上随处可见金粉翠绿的木雕狮子,而墙上的大标语也雄风犹在,时光洗刷之下,一切都和平相处,隐隐约约叫人顿时生出一种时光流转之感。镇上有一个茶亭,右边高处有一间临江的木屋,样子虽然已破败不堪,但位置极好。
大埔最令人难忘就是它古朴的气息,无论是距今400多年,依然屹立不倒的花萼楼,还是岭南特色的骑楼老街,又或许是各具特色的百候古镇,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客家风情。客家人的热情好客,我们也在这次旅途之中充分领略到。
大浦的美无法用三言两语来形容,这里沉积着多少年来客家人的故事,慢慢品味到当地民俗民居的古老朴实的风情,都能让你惊叹客家人的历史如此悠久迷人。
泰安楼位于广东省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建于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4年),距今已有241年的历史,是国内极为少见的石方楼,泰安楼及附属建筑占地面积6684平方米,其中主楼占地2577平方米,两侧书斋占地2764平方米,门坪及花台占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个房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泰安楼,2000年已与该县另一著名客家围楼花萼楼一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花萼楼是现存古建筑,客家土围楼的典型代表之一,花萼楼位于广东省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距县城有45公里, 建于明朝万历36年(公元1608年),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花萼楼是粤东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最具有开发价值的客家土围楼。该楼整体保存完好,楼中间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周围自然环境优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坪山梯田风光:
位于大埔县大东镇坪山村,距大埔县城40公里,共1200亩。其中主体梯田680亩,坡度25°-65°,少的数十级,多的近千级,始建于元末,完工于清初,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
沿一座座山坡层层叠叠,从山脚连到山顶,从此山连到彼山,连绵不断,少的数十级,多的有千级,梯田密集,形态原始,阡陌纵横,线条流畅,延延绵绵,蔚为壮观。 以前为坪山八景之二—— “原田膏润”、“马岗欢舞”。 坪山梯田密集,形态原始,阡陌纵横,线条流畅,延延绵绵,最令人惊叹的千多亩水田仅靠两条引自3公里外山溪的水渠灌溉。如今,坪山梯田每个季节都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光游览。
---原田膏润(3~4月份和7~8月份):春耕和夏耕之时,水满田畴 ,千万块形状不一的梯田如同千万面镜子,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翠绿群山的环抱中,古朴的村落炊烟袅袅,勤劳的村民在田间或把犁、或荷锄、或插秧,一个 “天人合一”的梯田美景。
---翠绿梯田(4~5月份,8~9月份):水稻生长的季节,绿锦层叠,一片望不到边的绿。深邃的山林,盎然的田野,静谧的村庄,安详的村民,一个怡然自得的的梯田美景。
有佛有道”的天湖堂
天湖堂:
在崎岭乡南湖村,原名庵寨,群山环抱,景致清幽,寨前有一口大水塘。相传有位仙人游至此地,恰逢中秋,只见湖堂映月,水清如镜,秋风送爽,景色优美,仙人信口曰:“真是天湖仙景也!”由此,当地居民把庵寨称为天湖。
天湖堂始建于宁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历代屡次修茸,主体建筑为二进皇宫式庙宇,座西朝东,面积960平方米,分为上厅和下厅,天井宽敞明亮。下厅供奉弥勒佛坐像,左走廓安置崇源、有余、文凯三位主持僧神主牌位,右走廊供有福德正神、伽蓝、文武状元塑像。正厅分为中殿、后殿、左殿、右殿。中殿有4支大圆木柱、2支八角棱形大石柱和2技透空浮雕青龙献爪的大石柱。中殿供有奉观音菩萨像和三宝佛像。左殿奉祀保生大帝。右殿供奉广济祖师、待者公、浸水佛像等神像。
有佛有道,佛道相聚一堂是天湖堂一大特色,反映了此间民众的风俗。相传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著名学者黄道周游至此地,登堂朝拜,信手题写“月到风来”巨匾,现仍高悬堂中。
崎岭乡位于平和县西部山区,东临霞寨,西接秀峰,南依九峰,北连芦溪,省道官九线贯穿崎岭腹地。全乡总面积127.3平方公里,耕地1.73万亩。现辖13个村委会,171个村民小组,24760多人。
这里山青水秀、四季如春。山峦叠嶂,溪流蜿蜓,竹海浩瀚,松涛涌动,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有“闽南第一山”之誉的大芹山雄峙在崎岭东南部的,连绵起伏,巍峨壮丽,为山乡增添了无限风光。山高雾多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宜种茶,崎岭人种植茶叶的历史悠久。
下石村 –桥上书屋:
世界最著名建筑奖之一“2010年阿迦汗建筑奖”24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揭晓,包括中国福建省平和县崎岭乡下石村的“桥上书屋”等在内的五座建筑获此殊荣。“桥上书屋”是中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晓东带领他的学生,在下石村两座乾隆年间的土楼之间架起的一个桥上的希望小学。此前,“桥上书屋”曾获得世界新锐建筑奖。阿迦汗建筑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奖之一,每三年颁发一次。著名的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耶路撒冷老城复兴项目和马来西亚双峰塔等建筑都曾获得此奖。
九峰镇:
平和县九峰镇又名九和,俗称鲤城,地处博平岭南段,大芹山西侧。东北距平和县城47公里,距漳州市108公里,西南与诏安县、广东省大埔县、饶平县接壤,为闽粤边界重镇。,人口以客家人为主。九峰地理独特,风光绮丽,双髻升曦,九峰返照,东郊春雨,西岭暮霞,天马晴烟,石潭秋月,笔山侵汉,碧水澄波”合称九峰八景。
地面文物丰富 2002年,省政府组织文物专家实地进行文物勘查,在大龙山、小龙山、中心岗发现商周遗址6处。遗物分布范围从100至10000平方米不等,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陶片和原始瓷片。九峰文物众多,现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1处,其中文庙大成殿、城隍庙于2000年升格为省级文保单位。城区、乡村保存许多明清时期的寺院、宗祠、家庙、民居、土楼、牌坊等建筑。仅城区和邻近的黄田、福田两个行政村,就有各类明清地面建筑百余处之多。九峰也是土楼分布较多的城镇,现有各类土楼45座。另有明代城墙遗迹、县衙遗址、塔址、古窑址、古井、摩崖石刻以及具有闽南典型特征的近代商业街区。
九峰作为一个生活圈或一个文化圈,保存了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和与之对应的乡土建筑。今年元月8日,省政府正式发文确认九峰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这是漳州市第一个拥有这一殊荣的乡镇。
平和县九峰镇是漳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历史文化名镇。
九峰镇现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1处,分布大小各类土楼45座。另有明代城墙遗迹、县衙遗址、塔址、古窑址、古井、摩崖石刻以及具有闽南典型特征的近代商业街区。
九峰镇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由其首任知县王阳明一手规划并建立,是漳州市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潮汕文化和闽南文化的汇总处,自古称“弦歌地”。古镇的文化积淀深厚,有俞大猷记事碑刻、有上坪农民协会旧址等文物,有威惠庙、东山寺、栖云岩、白石岩、龙见楼、曾氏宗祠、朱氏宗祠等古迹。
此外,到九峰的三坑村,还能观赏到原生态茶梯田、原始森林、古民居。:
香片糕:九峰镇上特色好吃有样必尝,它叫花香片,是香片糕的一种,这个糕点,在清朝时可是朝廷贡品。它用了上等的熟糯米粉、优质白砂糖、山柑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黑色、红色食用颜料,经多道工序精心加工而成,吃起来香甜又松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6 14:16:1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