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丛林穿行者

 找回密码
 加入丛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3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峰山之夜 [复制链接]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0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3-9-3
经验
164 点
帖子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9-3 23:41: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青峰山之夜
                                   刘崇学
青峰山属秦岭山脉,位于宝鸡市天王镇南 30 公里处,高 2242 米。这里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还有清溪潺潺,好鸟相鸣。苏轼当年曾吟青峰山:“谷映竹栏秀,山含古木尊。路穷惊石断,林缺见河奔。”还有一位叫杨志士的诗人在《青峰寺》一诗中写道:“竺国标天际,青峰蘸渭川。鹤随松意静,云伴石头眠。寺久僧称古,山居佛也仙。悠悠青磬出,指月一轮圆。”可见青峰山从古代开始,就是一个颇吸引人的去处。
2003年的 8 月 18 日,我们一行四人在青峰山度过了一个极不平常的夜晚,这是我们户外活动中绝无仅有的一次,这个夜晚里所发生的一切令我们终生难忘——由于迷路,我们在山顶的丛林中呆了整整一个夜晚,从晚上 9 点到次日临晨 6 点,整整熬了 9 个钟头。初秋山顶的气温已经偏低,而我们既无火源,亦无帐篷,更没有充足的衣服,我们想尽办法抵抗寒冷。其中的酸甜苦辣真真令人啼笑皆非,也令人回味无穷。在此写出,聊博山友们一笑。
                              1.一路颠簸
那天下午 1 点 15 分,我们坐上了去眉县的长途汽车,由于此时正是人们午休的时间,剩客很少,司机开车很慢,走走停停,到天王镇时,已是 3 点钟。看到乡镇府门前空荡荡的没停一辆车,便知道情况不妙,一打听,果然班车已经进山了,原来那班车并不定时,坐满即走。问来问去,终于联系到一辆进山的拉货车,车厢是敞篷的,并且放满了奶桶和货件。挪来挪去,终于给我们让出了一点地方,李老师跟司机一块坐驾驶室,我与杨老师、舒畅,还有那位司机的嫂子及小女孩,坐在车厢里刚腾出来的不到 1 平方米的地方。由于前几天下过雨,路被雨水冲得沟沟坎坎的,车颠得很厉害,而且不停地拐弯,拐得人前仰后合,最后我干脆扶着车厢前的铁栏杆站着,才减少了颠簸摇晃之苦。
到达关尔下时,已快 5 点了,司机下完货,与我们讲好价钱,又继续将我们送到宝盖寺,这段路颠簸得更厉害。
仰望青峰山云遮雾掩,只有近处的峰峦清晰地映入我们的眼帘。从山脚到山顶,植被非常好,郁郁葱葱,满眼皆绿。刚进山,便遇到一件颇麻烦的事,成群结队的牛蚊子不停地停袭击着我们,每个人头顶都有一大片,好象华盖一样笼罩着我们(假如有“华盖运”的话,这或许是我们今晚遭遇的征兆),我们不得不拿出毛巾,挥动手臂,驱赶这些可恶的东西。有些牛蚊子的个头极大,有拇指蛋大小,毒劲可厉害,叮上就是一个红圪垯,奇痒难耐。这样边走边赶,一直上到半山腰,蚊子才消失。
                               2.迷途难返
与天台山和鸡峰山相比,青峰山的路不算长,8 点整,我们到达南天门,此处有一座木头搭建的高大亭子,坐在亭子上稍事休息,欣赏西边落日的壮美,夜幕已悄悄地拉开了。我们不敢久留,赶紧沿着亭子后边的小路下行。按我们去年 11 月 3 日来青峰山的经验,最多有半个小时,就能到达青峰庙了。路两边树木葱笼,遮天蔽日的,杨老师感叹这里的风景优美,说明天早晨要来重新走一遍(这简直是一句谶语)。夜幕又被刚才深了一些,道路只显出模糊的轮廓,无法细看。由于前两天下雨,有些低凹处的路段泥泞不堪。又下了一段,我忽然感到有些不对头。记忆中这条路不会下得这么深,应该很快绕过山梁的,而这条路似乎一直通到谷底。我将自己的感觉说了出来,我们决定返回南天门,仔细辨认路径后再走。上了一阵子,又觉得不会有错,便又继续下,等下到这条路与左侧小溪的汇和处,我心里又起了疑,记忆中这路没有与溪水汇和,但他们又分析 11 月份的溪水很可能是干的(如果接受这个说法的话,我们就不会有后面的事了)。望着前面黑漆漆的丛林,我坚持认为我们走错了路(我的错误判断导致了我们最后的迷路,应承担主要责任),于是都同意先返回南天门再做决定。这时,浓浓的夜色已完全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山里的天气就是这样的,虽然比川道黑得迟一些,但却黑得极快,太阳一旦落山,说黑一下子就全黑了。我们只能睁大眼睛,在茫茫的夜色中极力分辨路径,凭感觉沿原路返回。打头的是杨老师。
不一会儿,杨老师说他找不着路了,一听到这话,我们心里都吃了一惊。但我们不能停步,此处全是斜坡,潮湿不堪,无法立足,杨老师便带着我们朝着上方一片泛白的地方走,相信到了高处,一切都好办。杨老师在前摸索着带路,一会儿说是路,一会儿又说不像,我们已经顾不了许多,只往高处爬吧!事后才知,此时的杨老师一直用手在地上摸着探路,真难为他!
我忽然发现右侧的高处,露出南天门亭子的轮廓,朝那方向走,却有层层的密树挡着,无法靠近(事后证明确实是南天门)。
终于到达一个高处,再往前就下山了。左侧是一块高地,右侧也是一块高地,四周全是密密麻麻的树林。我们停下来,做短暂的休息,之后,商量的结果是:今晚只能在这里歇息,等天亮再行动,因为四周已是漆黑一团,几乎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已完全迷路,不要说寻庙,连南天门也无法找到了。
这时我才意识到,在暮色笼罩的大山里,迷路是多么容易发生的事。
                              3.患难与共
我们连任何过夜的设备都没带,假如有手电筒,至少还可以再摸索、寻找,假如有帐篷,就可在此宿营,假如带火具(我们三个男人都不抽烟),就可以燃起篝火取暖,假如出发的时间能稍微提前一下,现在就该躺在庙里那温暖舒适的火炕上……“假如”的事情太多,可惜都迟了,没有一样能变为现实。
我感叹道:青峰山在跟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
杨老师和李老师已经铺开塑料袋,席地而坐了,我与舒畅仍然站着,似乎还不能接受在此过夜的现实,现在最多9点吧,到明天天亮还有八九个小时呢,就这样坐一个夜晚吗?太残酷了!
我对杨老师说,下午坐那辆货车时,就深感抱歉,您以教授之尊,年过半百,第一次跟我们登山,就受那样的颠簸之苦,没想到后面还有这样的大苦在等着您。杨老师十分乐观地说:没事,没事,这是难得的一种体验!
在鸡峰山和天台山,我都有带着人摸黑夜行的经历,最终都顺利出山,那是因为对山太熟悉了,但对青峰山却没有把握。
地上毕竟太潮湿,塑料袋能隔湿气,却隔不了凉气。不久他们便起身,将包和水瓶垫在下面。我与舒畅也开始席地而坐,背包是我们维一的坐垫。
山里的凉气不住地侵袭我们,将带来的衣服全穿在身上,可惜都是单件衣服,后半夜会冷到什么程度?这么单薄的衣服能支撑得住吗?
杨老师与李老师是夫妇,自然结成一对,我则与舒畅并肩而坐。不久,山风渐起,凉意加重。树梢上响起一阵阵的风声,我们多亏处在凹地的林中,假如在没有遮挡的高处,风会更大,感觉会更冷。我是最怕冷的,有些难以支撑。李老师便取出他们的伞来让我挡风,躲在伞背后,风带来的凉意便抵消了不少,而第二把伞却找不到,不知是丢在了路上,还是忘在了家里,我要把伞让给他们,杨老师不肯要,说自己还能坚持。
我穿的是夏季的裤子,很薄,风从裤管的下面直往里钻,便把袜子套在裤管的下端,效果蛮好。
不久,又感到肚子凉得不行,只希望能在怀中抱一样东西才好。我让并肩而坐的舒畅伸过腿来,想抱着他的腿取暖,由于角度不合适,抱不住。于是灵机一动,让他转过背去,从背后抱住他,将肚子紧紧贴在他的脊背上,才感到温暖,而舒畅亦说自己的背不凉了。现在,我们只能以这样的“亲密接触”,来减少体温的散失,彼此从对方身上获取热量。连忙给他俩介绍经验,他们说已经这么做了,只是不好意思给我们说,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夜色是浓厚的,他们就在我们身边,竟然看不清他们的举动)。现在,取暖御寒是第一要务,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举动是滑稽可笑的,但在今夜的山顶,却是再自然不过。
我说经过这一夜,我们便成为患难之交了。
我们庆幸今晚是晴天,假如是雨天,我们将狼狈不堪。
                              4.林中放歌
李老师将塑料袋扯开,塞进杨老师的脊背。这一下子令我想起上黄山时,游客都要购买简易的塑料雨衣以防下雨,而不下雨时,早晨观日出便穿着御寒,而我的包里正有这么两件,是前年登黄山时准备的,赶忙拿出来,自己穿了一件,又让杨老师穿了一件,真是太有用了,这层塑料雨衣挡去了不少的风寒。于是,原来装水果或装馒头的塑料袋全派上了用场,舒畅和李老师便用这些袋子裹在膝盖上,裹在胳膊上,裹在脚腕上,我们都说,要放在白天,这样子会让人笑掉大牙的。
我们幸好带着馒头和饼,便全拿出来吃,吃饱了肚子,才能御寒啊!
我们周围全是密密麻麻的树丛,有乔木,也有灌木,在我们的前方和左右两侧,各有一颗参天大树,树干粗壮,枝繁叶茂,它们将我们头顶的天空遮得密密实实,仅仅露出零零碎碎的一块青天。今晚是个晴天,仅从树叶间露出的那一隅夜空,就能看见亮晶晶的星星,假如身处南天门,没有密叶的遮挡,欣赏这初秋的夜空,一定更美!我曾在太白山的斗母宫和大爷海,欣赏过一无遮挡的夜空,心情激动得彻夜不眠。现在,我们只能透过重重的树叶,欣赏夜空的一鳞半爪,也别有风味。
此时的大山天籁齐鸣,秋虫在草丛中浅唱低吟,好似在合凑一首迷人的小夜曲。我们的心情已完全平静下来,倒不觉得懊悔,只觉得是一种难得的体验,都在用一种欣赏的心态来对待今晚的一切。假如我们带着帐篷,在此宿营倒是很美妙的事。
曲指算来,今天是阴历的二十一,月亮只能在后半夜露面了。
长时间地坐着,会令人关节发麻,肌肉酸疼的,所以,我们每隔一段时便起身活动一下,而又不能活动太久,因为四肢一旦舒展开,体温便很快散失,寒冷又很快侵袭着我们,有时甚至冷得使人发抖,我们不得不坐下来保持原来的坐姿,贴着前面人的脊背,紧紧地抱在一起。
性格乐观的李老师带头唱起了歌曲,我也跟着唱,一曲未了,一曲又起,有老歌,有新歌,有高昂激越的,也有舒缓悠扬的。我们的歌声与秋虫的呢喃相和鸣,组成了一支美妙的交响曲,歌声伴随着我们打发着今夜的分分秒秒。
                                  5.赏月吟诗
时间在此变得模糊起来,我们无法看表,只能猜测是10点、11点、12点。
忽然,林中一下子亮堂起来,扭头看时,月光正从我们身后的树缝间射进来,沟壑丛林全笼罩在溶溶的月光中,周围的山影树丛显得既清晰又朦胧,借着这明亮的月光,我们知道此时是12点半。
静冷的月光将青山和丛林侵润成一个超凡入圣的境地,也将我们的襟怀过滤得如水晶般清澈。有时我们一言不发,静静地咀嚼着这如怨如慕的诗的世界,有幽感,有彻悟,有祈祷,有期盼,有万千种话……
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倒勾起了我背诗的雅兴,我一字一句地向他们背诵《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里没有辽阔无垠的大海,却有着连绵不绝的群山和莽莽苍苍的丛林,此时是清秋而非暖春,但就因这一轮明月,将我的思绪带到了那无限神美的诗意中(在教中文的教授面前背诗,尽管有班门弄斧之嫌,但情动于中,也为了消磨时光,便顾不了许多)。哦,对了,有更贴切的了,冰心的美文《往事(二之三)》中这样写道:“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仿佛万一,只能说似娟娟的静女,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是低眉垂袖,璎珞矜严。”冰心再三咏叹青山之美,觉得这样的美景不宜于将军夜猎,不宜于燃枝野餐,不宜于爱友话别,叮咛细语,不宜于高士徘徊,美人掩映,以致于“一切言词文字都丧失了。几乎不容凝视,不容把握。”而我们此时,正处在大山的怀抱中,每时每刻都在凝视着它,把握着它,悉心地体验着它那凝静、超逸与庄严的气象,享受着山野谷间流溢的丝丝缕缕的月光和花草树木散发出的清新之气以及由此所氤氲出的那种超凡脱俗、宁静无欲的氛围。万能的上帝,我诚何福?我又何辜?……
时间安静得就如同这悄无声息的月光,从容不迫,不疾不徐地缓缓流淌着。
                            6.长夜漫漫
夜晚毕竟是漫长的,当我们从唱歌诵诗,观山赏月的清兴中过来后,面对的却是清寒的袭击和疲倦的困扰,我们隔一段时间要看一回表,估计的时间总要比实际的快一些,掐着指头计算离黎明还有多久。清晨6点,这在平时是一个平凡的时刻,而在此时,它就象一个救星一样被我们热切地期待着,焦急地渴望着。到了6点,一切都会结束的。
从4点半开始,睡意不住地纠缠我们,我们不敢长时间地睡,那样会感冒的,只能伏在对方的脊背或自己的膝盖上打个盹。杨老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李老师,将他们夫妻间的恩爱表达得淋漓尽致。5点,这是希望的前哨,再过一个小时,天就会亮的,长久的席地而坐,已使我腰疼得直不起来,我们便都站起来,原地踏步。舒畅边踏步边数数,已经数到两千了,我鼓励他说:数到1万,天就会亮的。
月光仍很明亮,静静地洒在山间的每一个角落,三棵古树的轮廓更加清晰,如同三位慈祥的老者,舒展他们的手臂为我们撑起了一方晴空,默默地陪了我们一整夜。当决定在此过夜时,我看到右侧的那颗古树分杈很低,想到坐在那分杈处一定比地上舒服,便试图攀上去,却没能办到。
5点半,月亮仍很明亮,但四周的天空已经开始泛白。
6点,天亮了,月亮虽然还在中天,但已是一个白而无光的圆盘了。我们环视四周,发现这块地方好似专为我们而设的,其它地方都长着齐膝深草,不是凹地,就是斜坡,只有这块方无草而平整。
拍打身上的泥土,我们都说假如这附近有人,一定会以为这地方闹了一夜的鬼,叽叽喳喳说了半夜,绵绵不绝地唱了半夜。随后又纠正说:不是闹鬼,而是开了一夜的神仙会, 一个逍遥自在的神仙会。
                                 7.拥抱黎明
沿着右侧的小径走上去,我们惊喜交集,原来南天门就在此处,离我们不到100米。茫茫夜色笼罩了一切,近在咫尺的东西都无从看见。
站在南天门上,纵目望去,但见旭日东升,朝霞似锦,千山披绣,万木葱茏。我们顿感心旷神怡,多么可爱的黎明,被我们期待了整整一个晚上!我们张开双臂,对着朝阳做拥抱状,嘴里发出“呵呵”的呼喊,一个既美妙动人又略带苦涩的秋夜结束了!
这才发现亭子后边果然有两条路,顺着右边的那一条下去,又走到昨天的路上,绕过右侧的那道山梁,果然看到了庙宇。青峰山寺庙初建于唐,相传唐太宗的妹妹英灵公主曾在此带发修行,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茸,现存的庙宇都是近几年重修的。有气势宏伟的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着四大菩萨。还有老姆宫,是一座10米多高的三层宝塔,最上层供奉着青峰老姆。两边还有二十余间厢房,供香客和游人住宿。去年的11月3日,山上已有了积雪,我们顺利到达庙里,在厢房的热炕上度过了一个惬意的夜晚。现在庙里有一大拨香客,看庙人听到我们的诉说,连说“可怜可怜”。让我们在他们的热炕上休息,烧火给我们煮面条。
10点钟,我们辞别守庙人,从南坡的路出山,路上又遇见两拨香客,一拨来自凤翔,10多人,有好几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一拨来自岐山,30多人,可见青峰山的香火是很旺的。1点半,终于来到杜家庄,乘车到太白县城,吃过午饭,坐4点钟的班车,5点30分回到家里。
这便是我们在青峰山中的一段经历,一段苦乐相兼、意趣盎然的体验。我们应该感谢青峰山,它给了我们一次难得的生命体验,我们躲过了城市的喧嚣和吵杂,在此享受了一夜的清静。青峰山赐给了我们一个清风明月夜,无狂风暴雨袭击,无刁禽猛兽骚扰,真是万幸啊!
(作者通讯地址:陕西宝鸡文理学院图书馆,72100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9-9 8:29:06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年度活动
17 次
活动
430 次
红花
17 朵
注册时间
2003-7-17
经验
16802 点
帖子
19102
沙发
发表于 2003-9-9 04:09:58 |只看该作者
有惊无险的一夜!
你们的装备还是带少了,我觉得你们的体能都很不错,以后出门还是将装备多带一些,以防万一。既然喜欢登山,就多做些准备吧,要登的山还有许多呢。
我们既便是一天登山所需要的装备如下(希望能给你们参考):
①登山装备:背囊、登山鞋或户外运动鞋、厚棉袜、长袖衣裤、雨衣(可选一次性的,轻便)、太阳帽、手套(建议帆布)、毛巾等;

②用具:头灯或手电筒(请备足电池)、防晒油、墨镜、打火机、刀具等;
③饮食:一天的饮用水3L以上、功能性饮料和周六中餐食品、水果,常备药品;
④带替换衣物、鞋等,手机等贵重物品可以放入密封袋。天气早晚凉,注意带防寒衣服;
⑤胶袋若干,装垃圾用。
如果露营,还要带帐篷、睡袋、防潮垫等。
有时候觉得这些东西会带着也没用,但是什么事有备份才好,万一遇到你们这样的情况就方便一些,不会那样被动。
我自己登山已经养成习惯了,再简单的山都会带头灯,再天晴都会带雨衣之类,回到家背包里一定还剩水、食物等,也包括还剩体力,已经成为习惯了。
露营的装备西安有卖,以后有机会你们去那儿添置一些,西安户外店有不少呢。小崔他们就有户外店啊。
好文章,多交流!迷路有时的确会发生,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甚至反向登山都会和以前的记忆有差异,还好,你们比较有经验!唯一欠缺就是装备了,另外太晚也不建议走夜路,万一遇到什么紧急情况,救援都不方便。
有神奇的力量指引我的方向。
这种事情在我的生活中经常发生。
我从每次经历中得到成长。
成长是安全的。
我相信宇宙。我有胆量。我是独立的。
嗡嘛呢叭咪吽

使用道具 举报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0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3-9-3
经验
164 点
帖子
0
躺椅
发表于 2003-9-9 16:49:41 |只看该作者
谢谢桑珠的提醒,谆谆教诲,语重心长。
《横穿太白》太长,我压缩了一半,成为《穿越太白山记事》,有空请看看。代问大卫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丛林

Archiver|手机版|丛林穿行者 ( 粤ICP备18155597号 )  

GMT+8, 2024-11-26 06:38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