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香港4月1日电(记者陈济朋)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4月1日在香港说,在经济基础提高的前提下,中国很有可能在本世纪上半叶迎来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从而在世界文明史上创造一个文明由盛而衰、再由衰而盛的奇迹。
林毅夫当天在香港科技大学发表题为《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的复兴》的演讲。他认为,一种文化的强势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济基础的比较地位。目前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相当于美国的5%。如果中国维持9.8%的年均经济增长,到2030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大约相当于美国的20%,加上货币升值的影响,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中国的经济基础,也就是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完全有可能实现提高。
他认为,在经济基础发展的前提下,中国文化也会随之调整创新。他表示,相信中国的文化上层建筑,会在创新中保留儒家文化精华,也会根据经济基础的提高而变革,吸收外来文化精华,成为一个新的、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特质的实体。
现年56岁的林毅夫出生于中国台湾,曾获北京大学经济学系硕士学位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今年2月4日,他被任命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是从研究我国农业问题入手,走上经济学研究之路的。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林毅夫原名林正义,出生在我国台湾宜兰。1979年5月16日,林毅夫泅水横渡来到大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后来,林毅夫负笈美国,进入芝加哥大学研究农业经济学,成为1979年诺奖得主舒尔茨的关门弟子。1987年,林毅夫辞去耶鲁大学的工作,回到大陆,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海归经济学博士。回国后,林毅夫先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所属机构从事研究。1994年,林毅夫进入北京大学,创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任中心主任。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粮食问题、电信改革、银行改革、WTO、通货紧缩、宏观调控、土地问题、农民工问题、住房问题等几乎所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中,都有北大经研中心发出的声音,逐渐受到高层领导的瞩目,成为国家决策的高级“智库”之一。作为中心的主持者,林毅夫积极为中央很多重大决策的制定出谋划策,参与了国家“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制定,林毅夫本人也被舆论视为官方的重要智囊之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3 10:10:0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