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远离了夏季的炎热,在干燥凉爽的秋季,一些健身爱好者又重拾间隔了一夏的运动项目,想利用这个秋季好好锻炼身体,出汗是必然的。但也有人说,血汗同源,汗是人体津液代谢产物,出汗过多会耗费气力,损害心血。那么,出汗到底好不好,出多少汗才最有利健康。
运动 出汗 要有度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刘向农
出汗的喜与忧
出汗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外界环境不断变化,人体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需要一个恒定的体温。维持体温的最重要方法就是出汗。
一般健康的人在运动时汗腺的分泌都会增加,这是为了让上升的体温下降。温度升高会引起血管扩张,血液中的水将转运到皮肤表面,然后随汗水蒸发,带走多余的热量,降低体温,排出部分代谢废物,给身体做一次“大扫除”。另外,出汗也有美容的好处,汗液在体表和皮脂混合形成乳状脂膜,它的存在会对皮肤有滋润和保护的作用。
如果该出汗的时候没有出汗,则可能是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信号。比如,老年人半身出汗可能是中风的前兆;出汗同时合并有心慌、手抖,这时要考虑是不是甲亢;有的人出汗的同时会出现头晕、心慌,这可能是低血糖的表现。
“大量排毒”不可信
有这样的说法,通过运动出汗,体内毒素可随汗液排出体外,还可以改善身体各部位的微循环。所谓“毒”,指的是各种对人体细胞、组织、器官有损害的物质。合理运动出汗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帮助皮肤和肺脏排毒。运动后要多喝水,通过小便可使“毒素”排出体外。
但也有人认为“皮肤是最大的排毒器官”,通过大量运动出汗,“当然可以排出大量毒素”。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皮肤绝不是最大的排毒器官。汗液的确可以带出少量的体内毒物,如乳酸、尿素、氨等废物,但是体内毒物的排泄主要是由肾脏和肝脏来完成的。因此,通过排汗达到“大量排毒”的目的很难。人体本身就具有非常完善的排毒功能,大多数人只要保证充足睡眠,均衡营养,保持肝肾功能正常,再加上适量运动,就能正常排毒。
不同年龄段的人应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长跑等剧烈运动比较适合年轻人,上年纪的人则可以通过每天散步来满足身体的需求。但从预防疾病的角度说,每天至少要活动30分钟以上。建议一周运动不要少于3~5次。
将运动安排在下午或傍晚前后的时间比较理想,这是强化体力的好时机,此时肌肉承受能力较其他时间高出50%。另外,此时的室外温度比较高,人体自身温度也比较高,人体容易兴奋,能比较快地进入运动状态。特别是太阳西落时,人体运动能力达到最高峰,视、听等感觉较为敏感,心跳频率和血压也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餐后运动会妨碍食物消化,时间一长会导致肠胃系统的疾病,影响身体的健康。因此,饭后最好静坐或半卧30~45分钟后再运动。
运动要“三防一补”
锻炼身体贵在坚持,但无论男女老少在运动时都要注意“三防一补”。
防感冒 锻炼时,应该多带件衣服,出汗后应立即擦干,然后添加衣服保暖,过一会儿再洗澡。洗完澡应换上干燥柔软的衣服,不要把已经汗湿的衣服再穿在身上。
防损伤 人体运动时会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和血管收缩,其韧带弹性会随之降低,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在剧烈活动之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防“浴”伤 激烈运动后,要做10分钟左右的放松整理活动,等身体缓过劲儿后才能去洗澡。洗澡水的水温要与体温相近,这样才能放松肌肉,缓解运动疲劳。运动后回心血量已经较平时减少,用过烫的水洗澡会使外周血容量增加,导致回心血量更少,体质较差者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补“食” 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和钙,为防止出汗后出现低血钙,应多补充淡盐水和含钙食品,如牛奶、乳制品、鱼类、海产品、蔬菜等。
本文来源:健康报2009年9月4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8 0:04:4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