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丛林穿行者

 找回密码
 加入丛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2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漠里干涸的湖——穿越罗布泊 [复制链接]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0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3-8-23
经验
585 点
帖子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09:48: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09年10月,从西藏阿里出差下到新疆,原计划的登山活动临时取消,于是转道参加罗布泊驾车穿越活动。从库尔勒到敦煌,西北-东南1300公里,斜穿了这个被《山海经》称之为“幼泽”,又叫做“罗布淖尔”的神秘地方。
图中绿色线条为本次路线。
DAY01

离开最后一幅水面

车队

装饰

待发

千百年前,这里是个寺庙

汉代烽燧

烽燧2

久远……

“孩子们,可以撒尿了”

“营房”墓地遗址——被盗过。

大漠何处留白骨

遥想当年,是有大树的地方吧——棺材板

赶路

月亮升起

建营

营火
DAY02

晨曦

从我睡觉的地方俯瞰营地——裹一条睡袋,露天睡在星空与明月下,舒服地说。

父与子——关于拉屎要埋的言传身教

矫健地早起了

装车

撤营

列队

废弃的营房——当年这里是核试验区域

车行于雅丹地貌

吃了让你上天堂

曾经有水

太阳墓地

世事沧桑

另类僵尸复活?

咸水泉

这才叫各取所需,哈哈。

泉眼——不是一般的咸

盐粒中的植物

堡垒

潜水艇?

门?

雅丹

列阵

看云

云如凤

此处有辐射

夕照

玛雅人的金字塔?

骆驼

这个嘛……

今晚住这儿了

俺的座驾——头车

大漠黄昏

日落

史上最牛戈壁高尔夫小球手?其实是在刨土。

中秋月

瞭望
DAY03

雅丹晨曦

一列列战舰

列队而来

馒头们,都给我站好了!

一柱不擎天

这边收拾、那边吃——今天要加快速度、提高效率。

出发喽

N百年之前,这里是楼兰国的码头,相当于水陆口岸——不交买路钱偷渡者,放箭!

据说这里以前经常能捡到箭头之类的宝贝,于是大家就变成了这幅形态。

干涸之一

干涸之二

倒立钻地式——钻进地下好挖宝。

在楼兰管理站——好大的风!

壁画墓入口

墓中壁画——据说当年的一个盗墓者被毙了。

俯瞰来时路

楼兰古城——据说楼兰国当年的都城就在这里,后来迁徙到罗布泊北岸,鄯善国与楼兰古国有千丝万缕的继承关系。楼兰的迁移和消失,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罗布泊曾是一片大泽,附近还有其他的湖泊,而今,这里只有死亡般的空寂,还有呼啸的风吹蚀着曾经的繁华。

楼兰古国曾经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森林法:砍一棵树,罚一只牛;砍一个树枝,罚一头猪(还是羊来着)。

然而楼兰最终还是消亡了。

据说,罗布泊水域最终的消失,在1960年代——这也许与孔雀河等水道上游大规模农垦造成的水量消失密切相关。

也许1000年后的北京,也是这番模样。

同志们继续寻宝,我则继续拍照。

看,奶牛同学找到了什么?——一个琉璃状的薄片上有一个精美的凹进去的人像,是欧洲人的样子,大胡子、眉眼清晰可见。
DAT04

悍马H2路上出了故障,只好放在保护站,回头找车背出来。其他的车子,重新调整装载的物资。

今天没有风

野外嘛,就这样了

经过赵工的墓,敬上一支烟、献上鲜花,他是真正的新疆探险家,也是老一代“户外、环保、科考”的先驱。

这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致敬!

轻于鸿毛——在罗布泊湖心,有几块这样不自量力或者说妄自尊大的石碑,最终的下场都是这样。

全体于罗布泊湖心合影

绝对干裂

快到钾盐矿,道路被封——前面的几部车走了另一条路,我们两部后车停下来看坡度。

丰田老80绝不弱于悍马H1,同样是一把攻上来。

钾盐矿的矿池

钾盐

沙子路——明天的沙漠更软

大地坐标

暮色中
题外记:
赵子允和余纯顺
    余的墓地也在赵工墓地的附近。说起赵子允和余纯顺,有个故事。
    当年余去罗布泊徒步,并非宣传的那种探险。实际上,作为几十次进出罗布泊的老人,赵工回忆“沙漠车沿途按计划走的路线,每隔7公里放6瓶矿泉水,总共放了70公里,计划的宿营地放了大量食品,是余纯顺亲手掩埋并做了记号,一是为了好找,二是防止暴晒。”
    几年前在新疆听赵工生前的朋友讲,每个点位都用GPS定了位。赵把GPS交给余的时候,问过余会不会用,余说“会”。谁想到徒步过几条进藏线路的余,却在罗布泊徒步出发的当天就遇难了,而遇难的原因则基本被认定为风沙中迷路,偏离补给点——也就是说,余可能根本就不会使用GPS。
    余所擅长的,是高海拔、缺氧、低温条件下的徒步,而沙漠探险,则需要应对炎热、风沙、干旱、没有参照物。他的遇难,在技术上的原因,我以为还是轻视了沙漠;而从整体看来,被媒体宣传背后的光环所诱惑,也许是内在的因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户外探险的分支很细,就像会拉小提琴的,未必会吹笛子一样,高手也不能盲目自信;2、目的单纯一些,或许能够玩得更久一些。
    至于赵工的故事,那可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他才是新疆甚至国内探险界真正的传奇人物。愿他安息!
DAY05

土包上的营地——几个孩子前两天晚上看我睡在露天的高处,昨晚都要跟我一起这么干。我让他们搭好帐篷在睡在我旁边,谁半夜冷了,就进帐篷。四个孩子表现都很棒!

早晨俯瞰大队伍的营地。

四个孩子中的贝贝一早起来,就去远处的山包上看日出,很有点儿独行侠的潜质。

即将进入沙漠地带。

众人推车“马力”大!

黄沙漫漫

在彭加木失踪处——当年在已发出求救信号之后,作为负责人,他为什么要一个人离开大队孤身去找水?学历史的,经常说“不能用现在去衡量过去”,但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

H1宽轮胎的优势,这个时候就显出来了。

低处浮沙厚,尽量不要在此减速、停留。

沙漠中的地形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今天停车的主要余兴节目就是捡石头。

前方有伏兵?——呵呵,后于遇到,得知是三部来自河南的车子,准备逆我们的方向穿越罗布泊。但第一天中午就坏了一部车子,我们带了他们中的一个人,往敦煌方向接修车工。前天在楼兰保护站听说刚刚掩埋了一位60多岁单人骑车穿越罗布泊的河南老汉。据同行的司机说,前一段时间河南某媒体做过关于罗布泊的宣传,于是……

“黑山口”地标——另一侧歪斜地刻着“…疆XXX部队黑山口营地 六八年…”

路遇采金人——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民工们真是不容易。
这让我想起一个徒步的朋友讲的一个小故事:
某年这个朋友沿川藏公路进藏,在一个很险的地方,遇到修路的四川老乡。老乡点着烟对他说:“我们把路都修到这儿了,你们还怕走吗?”
是啊,相较于那些生活在这种地方、或为了生活而待着这种地方的人而言,所谓的探险家无非是略试滋味的过客罢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尘世踯躅 仙境攀登 岁月蹉跎 须臾永恒 博客 相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112 次
红花
4 朵
注册时间
2004-6-21
经验
971 点
帖子
994
沙发
发表于 2009-10-19 14:29:17 |只看该作者
照片拍的好,欣赏了!经历随便真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1 次
活动
64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3-7-22
经验
793 点
帖子
960
躺椅
发表于 2009-10-20 05:32:23 |只看该作者
真好!
快乐,是一种遇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30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3-11-8
经验
626 点
帖子
538
板凳
发表于 2009-10-22 07:16:03 |只看该作者
我九月份去了那里的雅丹,不敢再往西去了!
细雨湿衣终未见,闲花落地应有声

使用道具 举报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0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3-8-23
经验
585 点
帖子
0
马扎
发表于 2009-10-22 07:36:07 |只看该作者

大漠里干涸的湖——穿越罗布泊(后记)



从地理探索,到考古发现——罗布泊与楼兰古国
近代最早进入罗布泊区域进行探险发现的,主要是普尔热瓦尔斯基(沙俄)、斯文·赫定(瑞典)、亨廷顿(美国)、斯坦因(匈-英)和橘瑞超(日本僧人)等。
斯文·赫定之所以前往罗布泊,起因于他的老师冯·李希霍芬(德)与普尔热瓦尔斯基的罗布泊位置之争,也就是说,赫定去罗布泊的初衷是地理探险。
说起,李希霍芬,也许许多人不知道。但一说到“丝绸之路”,大家都听说过。而“丝绸之路”这个叫法,就是由李希霍芬首倡。如果哪个反应19世纪中期之前的影视剧里,出现了“丝绸之路”的提法,这个编导那一定是文盲。嘿嘿。
罗布泊的位置之争,罗布区域有南北两个水域,李希霍芬根据资料(包括中国的史料)判断北边的是罗布泊,而普尔热瓦尔斯基则认为南边的(淡水)是罗布泊。最终,斯文·赫定的实地考察,验证了李希霍芬的判断是正确的,同时他还提出了自古以来罗布泊不断移动的观点。
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是一个偶然事件。1900年3月28日,探险队丢了一个重要工具——铁锹,于是派罗布人向导奥尔德克回去寻找。次日,奥尔德克找到铁锹回来,带给赫定一些迷路过程中无意发现的木头浮雕,于是楼兰古城就此发现。
所以说,楼兰的发现,并非来自人文考古,而是地理探索的副产品。

楼兰、楼兰…
楼兰古国与楼兰古城:赫定所发现的楼兰古城,只是楼兰古国的国都。实际上,包括小河墓地、尼亚遗址、太阳墓地等大范围的考古发现证明,楼兰古国当年的辖区很大。
楼兰在古丝绸之路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枢纽地位。
当年丝绸之路从长安一路西来,到楼兰发散出几条不同的西去路径。
上个世纪初,探险家们聘请的罗布人,并非楼兰人的直接后裔——也许在血缘有某种瓜葛,但在文化上已经彻底不同了。目前的考古发现证明,楼兰国消失于距今约1600年前(约公元5世纪)。而所有对新疆历史有兴趣的人都有必要知道:伊斯兰教来到新疆,是公元11世纪以后的事情。在此之前,西域三十六国主要信奉的是佛教。至于,后来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找一些资料看看。

麦粒与历史
楼兰的历史存在,对于现代人而言,其实并不遥远。先不说它在佛教东传中起到的枢纽作用。就说中国北方人最常吃的面食吧,起源于西亚的小麦,即经由说吐火罗语的楼兰人传入中原。
小麦替代小米成为中原农业社会人口的主要食品,“使得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核心的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区,具有了与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的南方稻作农业区相匹敌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势力,这应该就是为什么中原地区在后来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乃至经济的中心的原因之一。”(摘自新华网)
这让我想起有一种观点认为:17世纪马铃薯和玉米的传入中国,大大缓解了清王朝的口粮问题,从而导致有清一朝中国人口的稳定、快速增长成为可能,也从某种程度上,推迟了清王朝各种矛盾的激化、延续了它的存在时长。

罗布泊的彻底干旱,并不久远
实际上,到了1942年,罗布泊依然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测量湖水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
历史上,罗布泊的游移,与注入水系水量与河道的变化息息相关,比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而罗布泊真正消失,据说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8年前我一个人在背包走遍新疆时遇到的一位大学教授。她告诉我:以新疆的水资源状况而言,搞大农业和大工业,必然会使大自然不堪重负。
也许,当年决定搞农垦兵团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了解决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危机生存。但,那是个符合科学的长远之计吗?

驾车穿越的一些感受
与当年带着驼队徒步考察罗布泊的先辈们相比,与那些常年在这个区域生活的人相比,在富有经验的向导带领下驾车穿越罗布泊,实在不算是什么苦事。这一点,要感谢我们的朋友老蒲、小龙、小王、小张他们四位!
穿越罗布荒原,遇到的路况有:硬土搓板路、土坑路、砂石路、沙子路。所以,最好使用越野车,而不是城市SUV。车胎一定要用混合或山地。在合适的季节去那里,要注意给车胎减压放气——这一点,上高原也要注意。备胎、油料一定要带足。从尉犁到敦煌的1300公里,只有钾盐矿可以加油和修车。
这次我们的车队里有:丰田陆地巡洋舰4500的80款和4700型,牧马人Rubicon,悍马H1和H2。整个过程中,民用版的悍马H2表现最差,在半途电脑出了毛病,于是只好撂下,从外面找卡车慢慢背出来——所以那个疼啥重工收购悍马,我看纯属吃饱了撑的。性价比最好的,应该还是4500的老80。其实,这一点,在中国西部已得到广泛认同。首先,备件充足;其次,无须吃细粮——类似揽胜、Q7、卡宴、X5等需要喝97号汽油的,还是别出远门了,城市里意淫一下越野就可以了;还有就是空间并不小,至少比看着更大的四门版牧马人能装东西。最后一点,就是价格。表现同样稳定的4700,要一百多万呢。呵呵。
跑长途越野,不能指望随时有一个后勤保障车队跟着你——咱又不是去完成军事任务的,所以,油耗太大、备件太稀罕、功能太精密的车,都还是算了吧。
当然,越野车比轿车或城市SUV,在油耗方面肯定要大不少。毕竟,没有动力,就没有一切。以后有机会,我要开吉姆尼去试试——它的血统,可是很纯正的说。
有人要说,干嘛不用柴油车?这句话,算是说到我心里去了。从全世界的汽车发展趋势来看,柴油机的技术、排放控制,已经做得非常好了,而且使用柴油的经济性更好,并且汽油、柴油并举,可以增加中国使用进口油的多样性,降低战略风险。但国内就是不鼓励、甚至限制柴油车,导致柴油供应市场也因规模和竞争不足,而品质参差。尤其在偏远地区,加柴油,就跟喝各地土酿白酒一样,遇到什么,你根本没底。

便利性及其他
罗布泊穿越,除了钾盐矿,其他地方一律没有淡水补充和手机信号。
进出罗布泊,还有两方面需要注意:1、要跟当地文物保护部门提前协调,该交的费用,要交。2、不要接近军事敏感区域。驾车穿越线路从马兰基地南侧擦过,莽撞的进入者被告知必须原路返回,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次活动,人均费用不高,得益于王总指挥、马大队长等领导的多方工作,减免了不少“巨额开支”;也得益于同行几部车主的牺牲精神——回去后保养和修车的钱,没算进来。一并感谢之!嘿嘿。
尘世踯躅 仙境攀登 岁月蹉跎 须臾永恒 博客 相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年度活动
1 次
活动
184 次
红花
7 朵
注册时间
2003-7-19
经验
3151 点
帖子
3126
木板
发表于 2009-10-22 15:46:16 |只看该作者
感觉现在的沙漠穿越和登雪山一样,在有向导和协助的情况下,在配备现代化装备的情况下。变得越来越容易了,也许不久也会变成一种商业化行为。彭加木和余纯顺的行为固然有些冒进,但在那个缺少技术和装备的年代,可能是实现理想的少数途径之一,现在看来,可能他们在知识上和内在因素上有缺陷,但那种“自助”的精神和现在的商业登山远远不是一个层次。对我们来说,他们也是传奇人物!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53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3-8-4
经验
1150 点
帖子
1029
地席
发表于 2009-10-23 22:36:09 |只看该作者
顶!!!!!!!!
青山小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鲜花如海  白云如雪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92 次
红花
4 朵
注册时间
2003-8-7
经验
378 点
帖子
264
坐垫
发表于 2009-11-13 00:48:38 |只看该作者
顶!!!看来罗布泊还是要去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24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3-9-26
经验
768 点
帖子
611
石凳
发表于 2009-11-24 01:57:28 |只看该作者
高手就是高手.出品的都是大片!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丛林

Archiver|手机版|丛林穿行者 ( 粤ICP备18155597号 )  

GMT+8, 2024-5-3 19:55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