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丛林穿行者

 找回密码
 加入丛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9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京古道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1 次
活动
156 次
红花
8 朵
注册时间
2003-7-25
经验
2251 点
帖子
345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10:30: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保温瓶 于 2012-4-27 10:48 编辑

N天爬N座山的方式我已经少有兴趣了。

提前感谢有兴趣去走这古道的领队。

人老了,应该学会停下来,看看前人的脚印和自己身后的脚印,想想下一步怎么走;不论有没有内涵,都时常做状仰望一下天空……

我不知道雷参议经常仰望天空是在看什么,我只不过是望流星,因为流星消失得太快,因为那束光再微弱,也曾划亮过天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1 次
活动
156 次
红花
8 朵
注册时间
2003-7-25
经验
2251 点
帖子
3452
沙发
发表于 2012-4-27 10:31:19 |只看该作者
一、乐昌段
宜乐古道相传秦汉时就已开辟通行,是当时湖南省宜章县到广东省乐昌市要道之一。从庆云镇出来,到一个叫“山脚下”的地方。从“山脚下”到黄圃镇永乐村段大约6公里还稍为完整,于是决定就徒步这一段。与司机约好在黄圃镇碰头。
(楚蔚岭关在狮岭上,从五里冲的宵家湾上去要两三个小时,而且蔚岭关已在文革中严重破坏,青石路很多段也被冲毁掉了。从宵家湾到“山脚下”也是以前的古道,只是现在已变成马路了)
到”山脚下村”到古道路口大约300米左右,但需找人问路。
这是一条早已荒芜了的青石路,路两边的茅草已盖过了路面,走在这条青石铺就荒草漫漫的的路上,似乎看到了古时摇头晃脑结伴赶考的秀才,急匆匆赶路的贩夫走卒,往来商贾……时光飞逝,一切晃如昨日。快近罗家湾一段下坡的石阶旁的大石上,看到了古人的石雕“云梯”两个大字,抚摸着这两个早已模糊的文字,远古的记忆扑面而来,一丝苍凉从心底油然而生。
过罗家湾,在翻过一座小山坳,户昌山村以然在望,这是一个坐落在群山下的古村落,给人的感觉特别宁静,外世的浮华似乎与它无关。青砖碧瓦,从天窗漏下的光线缓缓地落在窗前绣红的女人脸上,斑驳而迷离,时光似乎在此定格。
从户昌山村前的石阶下来,老远便已见到废弃了的古驿站,过驿站数十步,豁然便是接旨亭了,不知谁的一句“圣旨到”,一下把我们带回古老的历史,黄沙漫漫,一骑快马……
接旨亭只剩下两扇门楼仍绰立在茅草丛中,从它精细的雕刻上仿佛能看到他曾经的尊荣,那些残梁断柱, 精美的雕刻零乱的撒落在它身边的草丛里,似在诉说,在哭泣……而古道两边的参天巨树也一棵棵的倒在当地人的斧头底下,残存的零零落落的几棵, 在寒风中显得份外的孤独和无助,不知道它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上午八点半开始走到下午两点,到达黄圃镇。
二、乳源段
1)现存位置:
1、大桥镇:乳源西北,京珠高速公路旁,因西京古道的大桥得名,现有:观澜书院,通济桥建筑。
2、猴子岭段、心韩亭:入口,大桥镇沿国道,往北走约几公里左右,(并行是京珠高速)有个涵洞(25.0145,113.1450)(通向猴子岭),从涵洞进去,即是碎石路,走不远,左手边有条上山的石板路,就是西京古道,沿石板路上去,翻过一个小坡,下去,是片农田,穿过农田继续走,沿石板路上山,半山腰,有岔路,靠右走,不远便可看到 心韩亭。保存较好,大概三公里。
或者从心寒亭反走,入口公路通到 坟背村(25.0145,113.1287),可问村民心寒亭位置,基本都知道。
3、梯云岭,也在附近,可询问当地村民,这段比较险峻,在很陡的山上,山上还有个庙,也是几公里的路,古道段落,古遗址、古墓葬、古亭、石桥等文化遗存就有11处之多。
4、红云镇 西京古道博物馆,仰止亭,可询问工作人员西京古道历史。
2)梯云岭路段之现状与文化遗存
梯云岭路段,从岭脚“云梯石级”至岭上的芦竹石桥,全程约3公里,路面基本保存完好。进入古道,“凿山开道”古迹犹存,“西风瘦马”遗韵宛在。古道的建筑结构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凿山”,一是“通道”。
梯云岭,既是西京古道的扼要之区,至今保存的古文化遗存,足可证明其昔日辉煌的历史。
(一)古遗址。梯云岭约3公里的古道旁边,今发现有4处古遗址,有的尚留残墙断壁,有的仅存石脚屋基,从这些古遗址中,我们可以找到西京古道历史文化和商旅往来的点点滴滴。
1、邮亭遗址。在梯云岭亭北面约1公里古道边,遗址面积约400平方米,荆棘丛中的墙基横竖错杂,墙基以石块砌筑,有的高出地面五六十厘米。遗址还遗存一道长20多米的青石石砖墙基,石砖以青石打制而成,每块长一米多,宽、厚三四十厘米,有的重者上千公斤。邮亭遗址南面靠山,东面临路,西面半月形洼地为水塘,从遗址可见其规模之宏敞。邮亭建在梯云岭顶的平地里,从厚重的石砖可见其建筑之牢固。从宽敞的建筑基址和牢固的建筑材料推断,邮亭的建筑很有可能是两层以上建筑,至少可供路人100多人左右同时圈马食宿。
2、公馆遗址。据清康熙二年(1663年)《乳源县志》记载,西京古道北段沿途有5个公馆。公馆是专门接待官方公务人员旅途食宿的处所。梯云岭北面,距今石角塘村南约一公里,地名叫”公馆下”的地方,就是古乳源县城北去第二个公馆”均丰公馆”。均丰公馆因新开公路房基倘然无存,惟一尚存的只有公馆旁边的天然水井,井水涓涓长流,至今不涸。均丰公馆所在地方,地名约定俗成,至今一直叫此地为”公馆下”。
3、茶亭遗址。茶亭,是地方好善乐施之人建在古道边为过往行人无偿提供茶水之处。茶亭多设在凉亭的旁边,当路人在凉亭息肩小憩,避雨纳凉时,即可到茶亭饮用热茶水。据今存猴子岭心韩亭的施茶碑记载,西京古道道途艰险,”昴店月斜,板桥霜重,长亭芳草,渺渺堪怜,古道骄阳,炎炎可畏”。为解决行人”热不息恶木阴,渴不饮盗泉水”,由地方乡民自发设立施茶会,并捐款建立茶亭,购置或由行善者捐出部分田地,作为施茶会的固定产业,安排专人管理,以保证茶亭的长期正常运作和开支。梯云岭茶亭设在梯云岭半山腰处,即梯云岭亭南面路边,今房屋已毁,仅存残墙断壁。据遗存的残墙还可分辩出原茶亭分3间,每间面宽4米,3间共12米,进深均6米,建筑面积约70多平方米。
4、古庙遗址。位于梯云岭脚“云梯石级”上面。此处是一块平地。据当地人称以及遗存的石碑记载,此处原有古庙,叫“云梯祠”。遗址今存古碑7通,其中有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修造云梯》碑,清干隆五年(1740年)的《重修梯云记》碑等以及门墩石,四脚石香炉等遗物。据碑载,云梯祠明代就已有之,是纪念韩愈而建。嗣后当地乡民重建庙宇,把一位朱姓郎中(排行第七,人称朱什七郎)“请”进庙中。云梯祠毁于文革期间,2005年,由地方乡民集资,在遗址建起一间简易的庙宇。
(二)南朝古墓。在今石角塘村南公馆下今坪乳公路进入梯下公路约200米处的公路内坡,墓为单室拱券墓。墓葬于开公路时挖出墓室,大部分被毁,今存墓室一截,残长1.7米。墓为东西向,墓室内空宽150厘米,通高160厘米。墓拱由74块火砖砌成拱券形。墓砖为青砖,砖长33厘米,宽16厘米,厚6厘米。拱砖为刀砖,除刀刃部厚5厘米外,其长、宽和砖背的厚度均与其它砖无异。砖的纹饰有叶脉纹、鱼纹、几何纹等。墓葬为南朝古墓,位于原西京古道边,南距均丰公馆遗址约300米。墓室宽阔,造型讲究,墓砖纹饰美观,这些情况表明,墓主生前是具有一定经济基础或具有较高身份之人。墓主是当地富贵之人,抑或途经西京古道时死亡的他乡过客,无从考证。但如此规模的南朝古墓出现在高寒石灰岩地区的”梯上”古道旁,却给西京古道昔日的繁华又提供了一份物证。
(三)凉亭。梯云岭亭建在梯云岭半山腰处,是清干隆二十一年(1756年)由地方乡民集资兴建的一座石室古亭。凉亭南北走向,拱券式造型,拱圈石纵联砌置法构筑,进深8.2米,面宽4.6米,高4米。两端门同时筑成拱券式,通高3米,宽2米。北门两边有行书阴刻碑联:”挑负宜息肩,何妨濡滞停步脚;来往当思路,切莫蹉跎误前程”。亭顶覆盖厚土,亭内用青石板镶铺,四边摆放条石,供路人休息小坐。亭内今存建亭和修路石碑2通。
(四)石板桥。西京古道梯云岭路段原有2条桥,一条是梯下拱桥,一条是梯上芦竹石板桥。梯下拱桥,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重修,因1969年2月南水水库建成蓄水,拱桥被水淹。今存芦竹石板桥,位于梯云岭亭北面一公里多,此处属梯云岭顶平地,叫芦竹,芦竹山坑水自东北流经西南。清干隆四十七年(1782年)地方乡民连同修梯云岭路段重修此桥。芦竹石板桥长300厘米,桥面是用4条长300厘米,宽40厘米,厚30厘米的石板幷排架设,桥两岸用长约80、宽50、厚40厘米的石砖砌筑。芦竹石板桥,桥虽不长,但却为西京古道必经之处,桥经历代重修,今存的芦竹石板桥,乃清干隆四十七年(1782年)重修,距今220多年。
(五)无祀碑。无祀碑是地方善信为过往行人遭遇不测而死亡者立的祭祀碑。今梯云岭路段存有2个,一在梯云岭亭北约300米处路的西边,一在芦竹桥北面桥头。立在芦竹石板桥头的无祀碑是用青石雕成一条方形石柱,柱头雕成圆球形状,四面分别刻”东方无祀鬼神,南方无祀鬼神,西方无祀鬼神,北方无祀鬼神”字样。立在梯云岭亭北约300米处路旁的是用青石雕成墓碑状,单面刻”五方无祀鬼神坛”字样。之外,四面分别刻有”东方”、”西方”、”南方”、”北方”的无祀碑,立碑时按照字面”对号入座”,所以,这种无祀碑同时还有为路人辨别方向之作用。
梯云岭是西京古道保存至今最完整的段落,在这约3公里的古道段落,古遗址、古墓葬、古亭、石桥等文化遗存就有11处之多。这些穿越时空的文物,无不印记着历史的沧桑,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3)有关西京古道的一些介绍文字;
西京古道,原路线从英德浛洸经乳源县城至湖南宜章,全程500余里。乳源县城北上湖南宜章,由县城西大富桥上腊岭过风门关,途经龙溪(今南水水库)、均丰(今大桥镇)、白牛坪(今大桥镇)、出水岩(今乐昌市云岩镇)、梅花(今乐昌市梅花镇)、武阳司(今乐昌市老坪石)等地,计程160多公里。据清康熙《乳源县志》、清《韶州府志》等史料记载,乳源境内历史上的这条古道,是一条开辟较早、历来就是乳源县境内贯通南北的重要道路。路出县城南门,经大富桥上腊岭,到小梅关后折而走北,翻越县境西北部的崇山峻岭,到湖南的宜章,北上西京长安。
西京古道开凿以后,曾经历代多次重修。部分重修事实已可见诸有关史料。其中清《乳源县志》记载:唐代曾经重修。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刘浚等以石砌筑路面,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知县吴邦俊从乳源县城至湖南宜章全程修葺。清康熙元年(1662年)知县裘秉钫修凿梯云岭,干隆四十六年(1781年)当地乡民重修梯云岭路段。路面或用石块铺筑,或凿山石开成,宽处三四米。
西京古道开凿至今,历代重修,今仍保留较完整清代修筑的路段有,梯云岭段约3公里,猴子岭段约2.5公里的石筑路面。
西京古道,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沿途村庄密集,古桥梁,古凉亭,古村宅民居今仍历历在目。
(一)        古桥梁
今乳源境内西京古道沿途的古桥梁,保存完好又有代表性的当首推乳城镇的大富桥和大桥镇的通济桥。
1、大富桥,在乳城镇西南的腊岭脚下,明代李立仁建,清代曾一癸重修(具体年代失考)。桥为东西走向,长21米,宽2米,高3.5米。单跨”坦拱”,拱跨10米,拱矢5米。青石(石灰石)条石构筑,桥面以石板镶铺,两端筑台阶自地面顺至桥上。大富桥是乳源历史上西京古道之门槛。清康熙《乳源县志》载:”大富桥,在县西南二里”、”由大富桥上腊岭,相传古西京路,……腊岭直至宜章二百余里许”。大富桥至今还保存完好,桥北20多米是323线国道公路,在新的坪乳公路未开之前是乳源至坪石的必经之路。大富桥至今仍为当地乡民耕作行往。
2、通济桥,俗称”大桥”,在大桥镇大桥石墩村前,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清干隆二十六年(1761年)被水冲毁,二十九年(1764年)重建。通济桥,东枕大桥榜山(大桥村东面高山),西扺大桥铺街,是西京古道途中首要的桥梁。通济桥所跨的大桥河,原名叫”石窖溪”(亦叫”石高溪”),现在的大桥村,原名叫”石窖水”,村前有一渡口,名”石窖渡”。在通济桥架起之前,往返于这里的行人全靠舟船载渡,每遇洪水,溺水死人的事故时有发生。明代,乡民尧仁(今大桥镇长冲村人)在此架设一座石拱桥。桥建成之后,署县(代县长)李盛春题匾曰:”历揭通登,舆徒侔济”。因此桥属当地最具规模的桥梁,人称”大桥”。尔后,”石窖溪”这一河名和”石窖水”这一村庄名称逐渐为”大桥”这一约定俗成的桥名所替代。清干隆二十六年(1761年)通济桥被洪水冲毁后,至二十九年(1764年)大桥村民许嗣书首倡(后未到任),当地乡民捐资建复。
通济桥为东西走向,长53米,宽6米,高7米,二墩三拱,拱跨12米,拱矢(指两拱脚连结线至拱顶的高度)6米。桥采用”睡木沉基”(先在立桥墩的河床上按水流垂直线重叠埋下水桶般粗的松木,然后在松木上筑墩脚)的方法筑桥墩,使用拱圈石纵联砌置法筑成三个半圈形孔,在各孔关系上采用”连续桥”的结构,相邻的两孔是一个共同的拱脚,使各拱结成整体。桥上每孔的承载,赖全桥各孔的”支援”,参与共同作用。桥墩逆水面加筑尖形分水嘴,桥面用石板镶铺,两边用条石筑栏,中央筑桥亭,两端筑台阶:东端为前桥17级,西端为后桥14级顺至桥面。通济桥是清代大桥古八景之一的”桥亭文峰”,有古诗赞曰:”石桥亭上建奇峰,势压江波镇蛟龙。露透云泉清淑气,人文蔚起秀灵钟”。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8年修建乳源至坪石的公路,拆去了桥亭,两端台阶被填平后,加筑一截混凝土引桥,桥面填上一层沙土,两边加筑桥栏。2005年,乳源县人民政府又在桥体内灌注混凝土以加固桥体,桥面铺混凝土,并新筑水泥柱墩桥栏。
通济桥至今为止历时240多年,依然巍然挺立,可负载10-15吨载重的车辆通行。通济桥不但为西京古道的正常通行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中,成为坪(石)乳(源)公路干线的主要桥梁之一。通济桥,是大桥镇历史文明的象征。
(二)        古凉亭
人们所熟悉的”亭”,常见于名山胜地和花园别墅里那种有顶无墙的风景亭。古代建在西京古道途中专供行人歇息的”凉亭”,现在还保存完好的有梯云岭亭,大桥的象兑亭,乌鹑岭的官止亭,新谷显灵坳的续成亭,猴子岭的心韩亭,烂泥坳的乐善亭,白牛坪的仰止亭,三元圩的寿德亭,还有核桃山老虎冲的纳凉避雨亭,共计有9座。
这些凉亭,建筑形式一种是长方形石块垒墙,梁架双坡屋顶,两侧山墙筑成高出瓦面的风火墙,也称”马头墙”,门置两山墙之中的房屋式造型亭;另一种是使用拱圈石纵联砌置法筑成拱券,两侧筑墙设门,顶上覆盖厚土的石拱桥式亭。这种造型的亭现存有梯云岭亭和烂泥坳的乐善亭2座。现存凉亭的平面均为单间长方形,内空30-40平方米左右。风火山墙式和拱券式两种造型的凉亭形成它独特的建筑特色,有别于名山胜地和园林别墅里常见的通透式风景亭。采用风火山墙和拱券式两种建筑方法,造型美观,建筑坚固,犹存古制,能耐大自然恶劣气候的雪压风摧。白牛坪地处高寒,每年到了农历十一月就进入了冬令季节,”风雨随即凝雪,顷间深至二三尺”。为遮挡风雪剥蚀,凉亭都采用长方形石块砌筑,而建亭处属石灰岩地区,建筑的主要材料石块便于就地取材,避免了长途运输之苦。
凉亭的功用主要是供长途跋涉的来往行人歇息,纳凉避雨。一些凉亭旁边还设有茶亭,有专人在此烧煮茶水,供过路行人解渴。猴子岭的心韩亭,乌鹑岭的官止亭至今存有”施茶”石碑。凉亭除了供人歇息以外,它在建筑造型上也非常讲究,风火山墙的凉亭,看上去很象石牌坊,足可以其美的造型增添山川秀色。凉亭又有浮雕和石刻,从那刻在亭门上方的名称,如”仰止”、”心韩”、”暂歇高车”、”寿德”等等,意味深长。亭门门簪和两边的浮雕石狮子和古人”天官赐福”图像以及门柱两边壁雕传说中”八仙”宝物、动物、植物等图案,妙趣横生。凉亭又因其建筑材料、建筑方法和选择地形配合得当的作用,亭内爽气迎人,清风拂面,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正如”仰止亭”石刻楹联所书:”聊且停骖明月掩映怀始适,偶尔托足清风堪挹意恬然”。凉亭有抒情写景的佳句,又有恳切真诚的忠言,在那荒丘偏野的漫漫长途,山高路险,亭中常刻有联语告戒行人:”挑负宜息肩,何妨濡滞停步脚;来往当思路,切莫蹉跎误前程”。亭碑文还有愿行人如意吉祥,一帆风顺的祝辞,实可令人大德获寿,福荫无穷。
(三)邮铺公馆
为方便过客歇宿,古乳源西京路沿途设有五个公馆。这五个公馆一是龙溪公馆,在今龙南水库。二是均丰公馆,在今大桥镇石角塘村南约1公里的地方,今此地仍叫”公馆下”。三是白牛坪公馆,在今大桥镇白牛坪。四是梅花公馆,在今乐昌市梅花镇。五是武阳公馆,在今乐昌市老坪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乳源县志》载:”县西北旧有西京路,世久道湮,崎岖蒙蔽,行者畏之”。”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六月李直指出境开宜章之路,西四十里至龙溪公馆,又三十里至均丰公馆,又三十里至白牛坪公馆,又四十里至梅花公馆,又十五里至武阳公馆,自武阳十五里出宜章县境。县以东铺兵有工食,其西北境公馆,俱邦俊(知县吴邦俊)给价。”
(四)圩场集市
为适应西京古道沿途经济发展和人民商贸交流的需要,圩场集市悄然兴起。清代,龙溪有榔木桥圩,均丰有石角塘圩,白牛坪有三元圩。尤其是三元圩,它位于湘粤交界处,每逢圩日,广东、湖南两省周边的农民和商贾,云集这里买卖交易,这个历史上的农贸市场,从清代到解放初期,一直都是比较繁华的集市。
(五)学校书院
西京古道的开通推动了沿途文化教育的兴起。清干隆年间,仅大桥村(今大桥镇大桥村)就建有3间书院,这3间书院的名字叫”石溪书院”、”步蝉书院”和”观澜书院”,至今仍保留完好的有观澜书院。
观澜书院在大桥镇大桥新书房村,建于清干隆五十八年(1793年),距今210多年。书院坐落在大桥河畔,正门前方一览滔滔奔流的大桥河水,波涛后浪推前浪,波澜起伏,滚滚向前,故取名”观澜”。书院建筑共分四进:一进拱秀门,门楼筑成风火墙式,门上方用砖砌成菱形和方形墙棂,携”拱秀门”3字,拱秀门后面是”紫微门”;二进观澜门,三进明德堂,四进资深堂;三个院墀。一进院墀地板铺鹅卵石,二进镶石板。建筑布局为四进院落四合院式,砖木结构的悬山顶两层楼房,廊楼、戏楼栏杆用艺术木雕装饰,明德堂后的芸香院的楼廊栏杆雕有花艹鸟雀和圆形篆刻”福、禄、寿”等字,篆体字采用偏旁变位法,构思巧妙。明德堂正面设隔扇与芸香院相隔,建筑美观大方,有较高的建筑技艺。悬挂在观澜门门楣上方的”观澜书院”木匾,立于书院落成的清干隆五十八年(1793年),匾长1.8米,宽0.5米,红色地,浮雕字,字金黄色,”观澜书院”四字为楷书,笔力雄浑凝重。观澜书院是大桥许氏十四世列贡生许景发创建,具有明显的客家建筑特色。
书院落成时,一方文人遂门拟有楹联,这些楹联寓意深刻。其中一直被后人沿用的有拱秀门联:”拱南镇北营居正,秀水佳山绕户清”。紫微门联:”紫气频来多瑞景,微霞悉去近名贤”。观澜门联:”观察周圣人体段,澜前乐智士心肠”。明德堂联:”明从日月兮,美如去花荫,常凭书史长年酌;德配干坤大,任雅来云物,不宜斗牛志直捷”。资深堂联:”心作君,志作帅,心志端方自有一善乐德;财为胆,人为城,财人茂盛何惊群邪侵临”。大桥村,自明朝宣德年间立居以来,人丁一直比较旺盛,清代有一首咏大桥八景诗云:”溪江横带晓云霞,曲折绕村数百家。水秀山清称盛地,卜居斯土福迩遐”。当时,有数百户人家的大桥村,人文蔚起,大兴文教之风,历代人才辈出,到民国初,庠生、增生、廪生、监生、国学生、贡生共计150余人,其中七品以上官数十员。
(六)民居
西京古道沿途,村庄密集,基本上都是客家居民,属客家围屋布局,这些村庄其建筑特点是:一、以姓氏为聚居点,一个姓氏为一个独立的村庄并建祖堂或叫祠堂(客家人又叫”厅厦”)和大门小门。厅厦大门必定是一个同姓同族人居住在同一个村庄的轴心,而厅厦大门是这个村庄的公共活动场所,红白两事均在这里举行。二、厅厦的正面墙上都设神龛(有的地方叫”太子殿”),神龛正中供奉观音佛像,左右两边安放历代门宗先祖的牌位。三、村里居住户必须以厅厦大门这个轴心向左右两边延伸,幷且要按地理风水要求规划进行建筑。四、户与户之间同墙共檐,穿壁串梁。五、多数村庄的大门前面都有宽阔的大门坪,坪外设有水塘。六、每家每户的正厅都安放固定的八仙桌和大板櫈,并视这张八仙桌为一家的镇家之物,既庄严又神圣。八仙桌的桌面絶大多数用柏树作料,从砍树到请木工加工,到八仙桌的安放都要选日子,八仙桌安放好以后,不能随便移动。
西京古道沿途的这些古民居,现有的村庄历史最长的可以上溯到明朝中叶,如大桥镇的大桥老屋村,最初立基于明宣德年(1426-1435年)间,距今560多年。大桥镇的石角塘村,最初立基于明正统年(1436-1449年)间,距今550多年。这些古民居是我们今天研究西京古道和客家文化珍贵的实物资料。
(七)”蓝关亭”与韩文公的传说
至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人们最早把”蓝关亭”与韩文公联系起来的说法,可见诸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乳源县志》。蓝关亭,即西京古道途中的一个凉亭,韩文公,即韩愈,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
蓝关亭,是西京古道途中的一座凉亭,位于大桥镇的白牛坪,地名叫”天顶殻”的山坳中间。1986年文物普查时,蓝关亭四边墙还剩下条形石块砌筑的墙框,从墙框和亭内地面镶铺的石块可以看出,该亭为南北走向,内空进深7.8米,面宽4.3米,四边墙用条石干砌筑成。选址和留存残墙的建筑构架均与现存完好的”心韩亭”、”仰止亭”、”寿德亭”基本相同,可以推断蓝关亭是一座如上述三座凉亭结构、造型相同,即四边墙用条石干砌,梁架双坡瓦面,山墙是风火墙,风火墙中筑拱券门,门额有”蓝关亭”石刻字样的凉亭,而这个凉亭应该是清代重修的。据清康熙二年(1663年)《乳源县志》收録明朝韶州太守赵霖吉的《蓝关》诗表明,蓝关亭在明代以前就已经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凉亭。凉亭几经兴毁,蓝关亭的建筑年月已不可考,其存留的条形石块筑成的墙框和石块地面,1986年以后全部被人拆损殆尽,只留下亭遗址西边(今公路边)一口永不枯竭的天然水井。
(八)碑刻
西京古道沿途均有保存,以下摘録几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碑文:
1、今存梯云岭云梯祠遗址、立于清干隆五年(1740年)的《重修梯云记碑》,碑文载:”尝思老子之世,九月除道,十月成梁,故其时人乐康衢而□至意也。夫云梯者,上通荆楚,下接连阳,昔人创结,数百余载也。路途阶级不尽如旧,兼之做桁条者,请人出木,各有镏珠所致,任意肆丢。日积月累,石砖冲脱,崩坏不堪。葱□等发薄捐金修整,外结石墙,以杜后来肆丢之人,勒石为记”。
2、今存猴子岭心韩亭、立于清干隆十八年(1753年)的《猴子岭石亭叙》碑,碑文记载:”自县城逾腊岭过风门五十里许而上梯云之山,又四十里许而至通济桥村,其前望壁立直上,崎岖最难行者,则俗所呼猴子岭也。是岭也,上通三楚,下达百粤,必由之路”。
3、今存梯云岭亭、立于清干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重修梯云碑记》,碑文载:”县治之西北,逾腊岭而上有岭焉,故曰梯云,乃乳邑扼要之区。其势巉岩峻险,上出云霄,拾级而上如蹑梯然,古人因地命名,良不诬也。昔唐昌黎韩公,宦游岭南,道经此地,迨后地以人传,名贤经过之区,并其地而俱馨。至国朝康熙年间,有邑侯裘公,嘉此地之灵秀,寻名贤之芳迹,曾建祠于梯之巅。虽碑残碣断,殊难阅稽,而山石依然,韩迹可吊,此诚乳邑之胜景也。可勿继前而重修欤?从前总用石填砌,仅用散石,其中或陡突崎岖,或覆如龟背,窝如仰瓦,瞻后同道不啻如猿门耸拔,雁基逶迤,殊令往过来续举步维艰。又梯岭之上距亭不数步有桥曰芦竹,岸石散碎,桥石屡折,必用砖石固结,帮大桥面,方可久远。盛等近居善士倡募重修。一倡好善乐施,上下同心。邑侯县尉不恤捐俸施□之资,豪士仁人慨输寸金尺璧之费,爰命工鞭石,平其陡突崎岖,易其龟背仰瓦,举全梯重修之。经始于辛丑之秋,告竣于壬寅之夏,将见千层万级焕然改观,往来行人忘其崎岖,乐其坦易,无忧梭足而踯躅焉。路成桥亦与之俱成,不惟登山无峻险之叹,而且临流免褰裳之忧”。
4、今存白牛坪仰止亭、立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建仰止亭碑载:”尝谓亭者,停也。道路所舍,可以停骖而息驾也。昔卫太守凿山通路,列亭置邮,以利行人,由来旧矣。我乡白牛坪大路,上通两湖,下通百粤,来者来,往者往,熙攘交错,累如贯珠,多历年所”。

使用道具 举报

年度活动
1 次
活动
184 次
红花
7 朵
注册时间
2003-7-19
经验
3151 点
帖子
3126
躺椅
发表于 2012-4-27 12:28:07 |只看该作者
坚决支持保温瓶的活动,西京古道可参考我们以前走的记录

http://www.bushwalker.net/forum. ... &extra=page%3D4

使用道具 举报

年度活动
1 次
活动
184 次
红花
7 朵
注册时间
2003-7-19
经验
3151 点
帖子
3126
板凳
发表于 2012-4-27 12:28:36 |只看该作者
坚决支持保温瓶的活动,西京古道可参考我们以前走的记录

http://www.bushwalker.net/forum. ... &extra=page%3D4

点评

桑珠小莉  要不是看小结,俺都不记得走过这条路线了。  发表于 2012-4-27 12:45:45
桑珠小莉  人家破帽子说了:提前感谢有兴趣去走这古道的领队。说明破帽子还在期待被召集呢。  发表于 2012-4-27 12:44:39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年度活动
2 次
活动
151 次
红花
5 朵
注册时间
2003-10-21
经验
4575 点
帖子
7491
马扎
发表于 2012-4-27 14:42:52 |只看该作者
这条古道是俺N年前做的功课,一直未能去成的,如果五一不加班且天气允许的话就私奔,否则就继续等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年度活动
8 次
活动
120 次
红花
6 朵
注册时间
2008-7-10
经验
310 点
帖子
709
木板
发表于 2012-4-27 16:07:05 |只看该作者
丛林第二个十年缺的是什么?考古人才!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1 次
活动
156 次
红花
8 朵
注册时间
2003-7-25
经验
2251 点
帖子
3452
地席
发表于 2012-4-27 16:54:50 |只看该作者
人品太差运气太差,召集活动多半不会顺。
也算有点自知之明。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2 次
活动
138 次
红花
5 朵
注册时间
2003-10-14
经验
2115 点
帖子
2552
坐垫
发表于 2012-4-27 17:41:55 |只看该作者
又一个概念?!
在纯净的天空下歌唱,在自己的音乐中舞蹈.... 没事, 就往丛林的水桶里灌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丛林

Archiver|手机版|丛林穿行者 ( 粤ICP备18155597号 )  

GMT+8, 2024-11-20 09:31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