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丛林穿行者

 找回密码
 加入丛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鸡峰山记游 [复制链接]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0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3-9-3
经验
164 点
帖子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9-4 17:27: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鸡峰山记游
刘崇学
身处宝鸡市,举首南望,绵延起伏的秦岭山脉似一座天然屏障,将市区以南围了个严实.稍东,有双峰并峙,兀立于众群之中,山势挺拔,直插云霄,大有睥睨群峰,唯我独尊之势,那就是鸡峰山.   
五一节过后的第一个礼拜天,我们一行三人,骑自行车沿宝光路东行至石咀头,再向南行十余里,来到山脚下.仰望鸡峰山如金鸡报晓,昂首翘翅,气势不凡,山名即缘此而得,久萦于心的登山冲动鼓动着我们欣然前行.
一  谷幽水静牛悠然
    涉过一条小河,顺着山民开凿的引水渠行走数里,左侧露出一狭窄的山谷,一股清水由谷间流出,在谷口形成一个小瀑布,潺潺而下,飞珠溅玉.路在瀑布的那一侧,我们脱了鞋,光脚从石上淌过,再沿旁边的陡坡爬上去,便进入了山谷.两边起伏的山峦夹着一条小路蜿蜒而上,小溪依偎着小路缓缓地流着.路边、溪旁长满了各种灌木和丛草,跟人的膝盖一般高,青绿可人.簇簇野花点缀其中,更显得五彩缤纷.山峰上墨绿色的植被厚厚的、密密的,煞是喜人.山谷里静静的,没有一丝杂言,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空气异常清新,沁人心脾。在较宽阔平坦处,间或有两三头牛在悠闲地吃草,而看牛的人却不见踪影.牛见我们过来,不惊不慌,一幅从容不迫的样子。溪里的水晶莹碧透,哗哗作响,好象呜琴陪伴着我们.想起一幅古联来:“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真是形象之至.
    走着走着,一条叉路通向一个绿树环绕的高地,上面一股清水沿渠流入溪中,心中好奇,上去一瞧,惊得欢呼起来,原来是一个依山而建的水池。池水绿莹莹的,清澈见底,四周的青山和高空的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水光、山色、云影在此融为晶莹的一体,显得分外幽静,轻风吹来,水面掀起层层涟漪,山动云移,别有风味。池边有三间土房,里面住着一位老者,说这水池是下面村民的饮水之源,他终日在此看护。 我们便打消了抚弄清水,洗去脸上油汗的念头.在池边歇息了片刻,又折回弯弯曲曲的小路,继续往里走.约莫走了近两个钟头,他们俩位都有些困乏,我劝勉他们,老君庙不远了,加把劲!不久,穿过一片茂密的槐树林,果然到了山谷的尽头.在两山交汇处,绿树掩映下,几间石头垒砌的房屋显露出来,三人不禁欢呼雀跃----第一个目的地终于到了.  
庙里住了一位看山人,见我们到了,非常热情.还住着三位四川人,是割漆的,正在焖米饭,锅是用三块石头支起的.同他们攀谈起来,得知他们刚来,到八月份回家,一人可挣万把块钱.看山的是位陌生人,问他那位姓严的师傅哪去了.说是下山背粮去了.问下午能回来吗?说可以的.我向同行的两位解释,那位师傅有一绝活,可以双腿交叉,相压而坐,等他回来,让你们开开眼界.
二  山脊风光美无限
给瓶里加了水,辞了看山人,开始翻越庙后的山梁.路比刚才走的陡多了,全是”之”字形的,两边树木葱笼,遮天蔽日。时近中午,太阳已显出威力,我们开始喘着粗气,流着大汗,不时要靠拽住路边的树木或青藤来借些力气,有好几次脚下一滑,差点摔倒.这样攀了约半个钟头,终于到达山脊,向下望,密密匝匝的树木将上来的山路遮得严严实实,而老君庙以下的山路则清晰可见.抬头望,只见山外有山,一条羊肠小路顺着山脊伸向前面更高的山峰,而对面的山谷外,巍然矗立着另一排青山,比我们脚踏的山高多了,须仰视才见.而我们要到达的最终目标鸡峰山,则在群峰掩映的远处,显现着它巍峨高大的轮廓,比在山下观看清楚多了.
都感到饿了,便铺开报纸,席地而坐.拿出包里的食品,不过是馒头、油饼、咸菜之类的简单食物,但三人却吃得格外香甜.
填饱肚子,体力恢复了许多,背包也轻了,便又重抖精神,继续爬山.举目四望,只见群峰竟秀,万壑争流,林海迭翠,堆绿茫茫,我们逸兴遄飞,激情难遏,都引吭高歌起来.前面走来几位学生模样的男女,一问,才知道是昨天上山,在顶上住了一夜,清早看了日出后开始下山的.在这人迹罕至的山中见了人,倍感亲切,也给人平添登山的信心和勇气.回头望时,刚才须仰头才见的山峰已慢慢地矮下去了,而依稀可辨的山路上,竟有人影在晃动,----是上山来的.有了同路人,顿感困劲消散.便用手做喇叭状,向他们呼喊,不久就听到回音了.在山中,想呐喊,想呼唤,是人的本能,既是驱赶寂寞,呼朋引伴,也是为了排遣胸中久积的能量和气力.
山路时陡时缓,时上时下;时而穿行于灌木丛草中,时而走在高树乔木下;时而处在山的阳面,骄阳似火,热气逼人,大汗漓淋,时而处在山的阴面,浓荫匝地,不见天日,凉意森森.更有趣是,林间不时蹿出一只松鼠来,看见我们,异常敏捷地爬上树顶,睁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看我们,惹得我们停下看了好一会儿,怎么逗它,也不下来。已经翻过四个峰头,刚才须仰视才见的山头都已降在了我们脚下,而鸡峰山那巍巍雄姿已清晰地映入我们的眼帘,再翻过前面的山头,就能到它跟前了.
三  峰下小憩身心爽
汗水不时酸了眼睛,模糊了视线.边擦汗边继续攀登,后边的人离我们近了,已能听见他们的喧哗声,人数还挺多.从最后一座山的背阴翻过,鸡峰山的雄姿赫然在眼。在睛空丽日下,只见双峰巍然耸立,气势磅礴,直插入云。仔细看,发现主峰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双峰对峙,而是绵延近一里的群峰簇拥。如一列顶天立地的屏风,又如一段横亘绵延高不可及的长城,峰顶的岩石回环错落,参差不齐。按峰体的特色,可分为三部分。最左,一峰攒拥,块块巨石相垒相叠,峰底宽阔,渐高渐窄,至顶呈尖状,如麦垛耸立,颇似天水麦积山的轮廓;中间则是一柱一柱的岩石从峰顶垂下,突兀嶙峋,活脱脱一幅云南石林的缩影,青松红枫点缀岩隙,更为主峰增添了几分秀色;而右边的山峰,从底到顶,壁立万仞,如刀削斧劈一般平整。石色一律是青褐色的,上面是蓝蓝的天空和悠悠飘浮的白云,愈加衬托出“鸡峰插天”的雄伟气象,让人无限神往。
都感到疲劳,便将带来的报纸铺在峰脚下的斜坡上,平躺在上面休息,大有幕天席地的豪放。这方法是同行的赵君从一位爱爬山的老前辈那里学的。四肢尽情地舒展开,仰望天空白云悠悠,俯瞰近处奇峰错列,身心俱适,惬意极了。不一会儿,刚才与我们遥相呼应的一队人跟上来了,共八人,都是我们的学生。彼此都感欣喜,坐下一同休息。闻听他们中的一位不久曾爬过华山,便详细问起登山的经过,心中无限向往,与同行的两位谋划着暑假如何去登西岳。
    等体力恢复得可以了,我们又振作精神,准备今天最后的冲刺——攀登鸡峰。
峰下有一“灵官池”,数尺见方,清水盈然,是从峰上的石缝渗出的.用手掬起,饮了几口,清凉无比,始知“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说法不谬.池后是“剑劈石”,窄窄的只容一人通过,“剑劈石”后有一悬空栈道,下临深不见底的山谷,一阵风过,谷下松涛阵阵,不禁有些胆怯,难怪山民称之为“奈何桥”.栈道有七八米长,扶着左侧的石壁,小心翼翼的走过去,便到了鸡峰的东侧.依 壁建了几间石屋,里面供奉了几尊神像,这便是玉皇庙.绕过庙门,向左转,便到了鸡峰的北侧,攀山的唯一路径就在此处.
四 穿洞越岩险重重
   抬头望去,只见左右各有一峰,左高右低.两峰底部相连,自然形成了一条山谷,谷中全是乱石,大者如屋,小者如斗,无序地堆叠着.谷极陡,使人怀疑那些巨石随时都有滚落的可能。没有正式的蹊径,就是攀着乱石而上.除脚下用劲外,手也不能闲着,必须牢牢地把着某块岩石.右峰虽低,却有两个极险的去处,一处是“霸王置鞭石”。顺着层层的危岩抓爬上去,是一个数米见方的山坳,外侧则有一块巨石突兀而起,三面皆空,巨石的顶端竖插着一根2米高的铁鞭。巨石内侧凿着脚窝,胆小的人是不敢上去的,略有些胆量的,小心地攀上石顶,顶是尖状的,几乎无置足之处,不敢直立,只能一手抱鞭,一手据岩,半蹲着照像留念,说明自己到了此处。眼睛只能看这一面,其它三面是没有胆量看的。另一处是“唐王弈棋台”,位置比前者高,在一块三面凌空的巨石上刻画了一幅棋盘。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避暑下棋,故得此名。
    忽然一块巨石挡住了上去的路,巨石有数间屋子大小,不知是何时从山上滚落挡在此处的。初看似乎无路可上,仔细一瞧,才发现石下有罅隙,仅容一人上下,里面暗暗的,上面有一根铁链垂下。双手紧握铁链,双脚磴看石壁,用力向上提,再提,连换了几次手,到达一个高台,却还没完,依旧黑洞洞的,继续拽着铁链攀登,终于到达洞顶。这就是山民俗称的“牛鼻洞。”
终于攀到了两峰交合处,向右是“唐王弈棋台”,向左,就是上主峰的路径,比刚才的更陡,几乎是直上直下,没有乱石,全凭裸露的树根和草棘帮忙,每到手足无措处,必有铁链垂下。我们脚手并用,攀草牵棘,气喘吁吁。探险的好奇和征服危径的愉悦激励着我们,不达峰顶,绝不罢休。全然没有顾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
将到峰顶时,只见处处是巨石和青松。巨石相互叠垒、挤压,有的凌空欲飞,有的岿然端坐,有的危如累卵,有的平滑如坻,或如憨厚的巨牛,或如笨拙的大象,千姿百态,气势不凡。青松或单独挺立,亭亭如盖,或三五成堆,相靠相倚。又是一块凌空突起的巨石挡在面前,抬头仰望,上面乱石参差,青松高挺,鸡峰的最高点就在彼处。而能爬上此石的则是一条数米长的铁链,从岩顶垂下,除此之外,四周无可攀援。这是上鸡峰 的最后一个险峻处,山民叫它“鹰愁崖”,连搏击长空的雄鹰见了它都发愁,足见其险。
五 顶上情怀乐陶陶
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犹豫,我们挽起裤褪,双手紧把铁链,双脚紧蹬巨石,身子便被吊起来,悬在半空。一步、两步、三步,凝神屏气,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上,提醒自己,千万小心,不可失手,否则不堪设想。终于要到石顶了,这下身子不是悬着,而是紧贴着石头,匍匐着爬上去,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油然而生。 向南望,只见秦岭深处,层峦攒聚,众壑纵横,云雾缭绕,秀色夺人,偏西处,有座山峰傲然耸立,峰顶上的岩石片片簇拥,裸露着无树木遮盖,明晃晃的泛着青光,如一朵硕大的莲花绽放,这便是著名的“天台莲花峰”。向北眺,宝鸡市区历历在目,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大街小巷,如阡陌交错,渭水清亮,如丝如带。再向西望,重峦叠嶂之中,通往天台山的路曲曲折折,烧香台隐约可见。再向东望,则虢镇、蔡家坡依稀可辨,而东北方向一远一近两片白茫茫的水域,无疑是王家崖水库和冯家山水库了。
都感到有些饿,拿出剩余的食物,狼吞虎咽吃完,才体会到由剧烈运动而产生的饥饿和食欲是何等的可贵,全然没有在城里为一日三餐不知吃何物而生出的苦恼。天空不时传来“嘎嘎”的鹰叫声,在这高高的峰顶听来异常的苍劲、威猛。寻声望去,只见东边天空有几只老鹰闪现,时而两翼平举,斜身在山谷盘旋,时而扑打着翅膀,冲向蓝蓝的高天。这种搏击长空的气势使我们顿时感到自身的渺小。那只凝聚着山民们美丽传说的铁鸡正放在不远的另一座山头上,它是鸡峰山的象征,也是鸡峰山的镇山之宝,当我们攀着另一条铁链爬上座山头时,铁鸡正昂首雄视着我们。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抚摸着这二百年的古物,试图把它抱起来,却沉甸甸的难以办到。或许是山民们怕这宝物会振翅飞去,所以用铁链将它牢牢拴住,它便在这2014米的高处,栉风沐雨,辛勤守卫,保佑山民们丰衣足食,幸福安康。每年阴历的7月7日,方圆几十里的人们纷纷来山顶朝拜。
    一看表,已经三点半,太阳还是明晃晃的耀眼,想象着假若是黄昏时分,置身山顶,观落日熔金,暮云合壁,千山耸翠,万壑流辉,该是何等的壮丽可观!或者在拂晓的时候,观朝阳初升,霞光万道,山林披绣,雾气氤氲,又是何等的瑰丽多姿!或者是三五月明之夜,皓月当空,清辉满谷,山影幢幢,树影婆娑,鸟兽敛迹,万籁俱寂,又是何等的清幽宁静!可惜今日没有机会了,姑待来日吧.
    开始下山,艰难甚于上山.下到老君庙,已是黄昏时分,峰壑全笼罩在苍烟幕色中.那位姓严的看山人回来了,他的静坐功夫果然令同行的二位赞叹不已,试图模仿,却怎么也办不到,倒把腿弄得生疼,才知那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下到山口,又碰上两队人,全是学院的学生,背着大包的东西,兴致勃勃地往山里走,我们不仅感慨系之.到山庄取了车子,天已黑定,所幸一路下坡,不用蹬,只管捏闸,风驰电掣一般.回到宝光路,只见街灯明亮,车水马龙,又置身闹市矣.
六  山水神韵梦魂牵
此后的几日,山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久久地萦饶在心头,感到只有用笔墨将它记下,才算不虚此行,不负山水.
自然,鸡峰山只是绵亘数千里的秦岭山脉的一个峰头而已.它名不见经传,比不上华山的险峻,也没有泰山的雄伟,缺乏峨眉的秀丽,也没有青城山的幽静,更比不上黄山的奇特.然而,我觉得它的吸引人之处在于朴实无华,自然而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山的原始和宁静之美,如未曾雕琢的璞玉.它的山门前没有成排停放的车辆,也没有林立的宾馆和别墅,路径上没有摩肩接踵的游人,也没有长长的索道和缆车横空而过,苏轼当年游完赤壁后所抒发的“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自然美正是它的写照。走进鸡峰山,你会有一种陡然贴进了非人化的纯粹自然母体的感觉,似能体感到它的呼吸和脉跳,林吟风啸和天籁之音远远阻隔了凡尘的喧器,心灵之窗得以从容打开,或审视自然,涤荡污浊;或反观自我,洗尽俗虑;或一无所思,令精神彻底休息,缥渺于阳光穿透薄雾所氤氲出来的迷离与梦幻之中,断无被突兀横陈的文明物什搅扰了心绪之虞,这与众人趋之若骛的名山大异其趣。
另外,常常听到一些人夸耀自己“征服”了某山,这其实是一种很卑微的声音,一个成熟的登山者是不会轻言“征服”的。巨大的山峰上亿年前就么孤傲地挺立在那里,蚂蚁一样涉渺小的人疲惫不堪地爬上去,竟会想到“征服”两个字,这是很可笑的。人攀到山顶并安全下来,只不过是克服了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某些软弱而已,高山的伟岸依然,大自然的严酷依旧,原野上的生物盎然如初。美丽的山野宽厚地接纳了我们的匆匆到访,我们幸运地、安然地融入了奇峻的山野,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我喜欢鸡峰山,光去年一年就爬了两次,一次在五月份,是一个阴天,山中雾气升腾,几米之外难辨木石.一次在九月,雨后初霁,秋高气爽.这是第三次了,秋天或冬天还要再爬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丛林

Archiver|手机版|丛林穿行者 ( 粤ICP备18155597号 )  

GMT+8, 2024-5-19 06:07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