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丛林穿行者

 找回密码
 加入丛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顶峰200多米 我们遇到风雪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0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3-7-18
经验
888 点
帖子
3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9-8 05:18: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版权所有:古格遗子
离顶峰200多米 我们遇到风雪
——2003厦门山友朝觐西藏唐拉昂曲峰
[唐拉昂曲峰]
唐拉昂曲峰位于西藏当雄县境内的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东经90.6度,北纬30.4度,海拔6330米,相传是念青唐古拉的“经师”,当地百姓又称其为“唐拉宝”。唐古拉山南侧有一条河名为“昂曲”,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唐拉昂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西——抵达拉萨
7月7日,厦门12位山友从厦门出发。
15日凌晨3时,历时8天的舟车劳顿,终于抵达拉萨市。
西藏登山协会与西藏登山队对登山队的到来表示十分关注,西藏登山队队长桑珠、党委书记尹逊平特地与亚洲惟一一位两次登顶珠峰的女性——桂桑大姐一起商量教练问题,最后,他们选定曾登过10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登山家加布老师做登山队的教练,并请了西藏登山学校的三位高山向导做登山队的协作人员。
进山:驻扎大本营(BC)
7月19日,联系好两部车,一部是载货的大卡车,一部是载人的中巴车。进山队员中除了厦门的12名山友之外,还来了一男一女的深圳的山友,这样,包括教练和高山向导,我们便有18人向唐峰进军了。
下午,车摇摇晃晃开到当雄县一不知名的山脚下,这里离唐峰山脚还需爬四五个小时才能到。我们便树起两顶军用大帐篷作为大本营。
大本营的海拔还不到5000米,我们就有一两名队员来了高原反应:头痛、反胃,没有食欲。可能是去年来过西藏,抑或也得了高原反应,本不是后勤队员的我显得很兴奋,跑进厨房里切肉切得起劲,并很快与登山队的主厨阿苏煮起晚饭,被队员戏称“绝代双炊”。
大本营的生活可以说是比较“非人的”——
洗漱:这是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我们从进山开始就告别了刷牙、洗脸、洗澡这些文明人的生活方式。
吃:因这里早上要到7时才出太阳,下午9时天才暗下来,所以日子显得特别长。但我们每天只能吃两餐,每餐都是煮一大锅的饭和菜,菜的品种花色自然就无法讲究了,只要求填跑肚子就行。而我们的教练和高山向导还得吃点糌粑,喝点酥油茶才行。
住:我们共有两顶军用帐篷,每顶的空间大概有12平方米大小。一顶作厨房之用,另一顶便是我们夜夜难眠的卧室。比较不习惯的是男女队员要一起挤这个帐篷。幸好我们每人一个防潮垫,一个睡袋,不用脱衣服,全身卷进睡袋便自成一世界。
——————————————————————————————
行军:从BC到ABC
7月21日,还未起床,藏民的牦牛的马就喊醒我们。
从大本营到唐峰脚下,我们需爬四五个小时,所以一些技术装备和生活用具都需租藏民的牛和马驮上去(每头牦牛和马每趟30元)。我们则背着自己的行李包开始行军。
都不能小看这里的山,虽然是青草葱郁,看似悦眼,但走起来很软。加上背着一个不少于15公斤的包,每走一步都要比在厦门多喘些气,越往上喘气越重,总感觉背上的包是块大石头压得心都要跳出来。
一座又一座山头被我们爬过去,4个多小时后,终于看到唐峰脚下的一个大石坡。我和同伴文水爬上后躲在背风的大石头前开始吃起午餐:行动食品(花生米、牛肉干、果冻等)。心想等吃完午餐再往上爬,不料,未等我们吃完,前头到达的队友大师兄突然从石头后面出来,说前面几十米就到了前进营地啦。我们高兴得什么都不吃了,直奔前进营地的帐篷。
————————————————————————
训练:雪地上行走
前进营地(ABC)海拔有5450米,有更多的队员来高原反应了。我也如此,头晕晕的,很懒得动,闻到厨房的味道有点恶心。
7月22日,我们才到ABC睡一个晚上,便分两组上雪坡训练。
在雪坡上走与走普通陆地有点不一样,我们得全副武装:穿上笨重的高山靴,我一拎穿的靴子,少说有4公斤重。穿上高山靴后还得绑上防雪的雪套,很多队友都是第一次穿靴子绑雪套,单这两项工作就花了一个多小时。
戴上雪镜,提着冰镐,系紧安全吊带,背上登山包,简直像登月球的人员一样,样子拙笨且缓慢。到了冰坡前,还得在高山靴上系上冰爪,以防冰滑。这样,我们每走一步都留一个深脚印。
刚走时感觉很好玩,冰很硬,踩在上面,嘎吱嘎吱得响。但才走不了20米,腿就感觉有点酸,因为你要使劲踩在冰上,才能让冰爪牢牢抓在冰上。
到了雪坡,满眼望去,像是盐巴洒在山坡上,白中透着幽蓝,踩上去更像踩在冰冷的大沙滩上。我深一脚浅一脚沿着前面队友留下来的脚印往上踩,嘴巴却是像牛一样的呼吸,紧促得很,但又不能大口大口呼吸,因为山上还在飘着大朵大朵的雪花。
在雪坡上,加布老师给我们讲了如何使用安全吊带、上升器、用意大利结下降等常识,并在一个大冰壁上进行德式法式冰爪上下坡行走。
————————————————————————————
建C1:从ABC到C1
这两天天气都很好,唐峰每天都以最妖媚的身影展现在面前。我们14个队员分两组进行了训练,并根据训练的表现选出7位登顶队员。
为了选登顶队员,我们几个小头目开会开到晚上11点多,为此有落选的队友还偷偷流了眼泪。因为大家都想登顶,但现实是不可能这么多人登顶,必然有人要被淘汰。
7月25日,可能是太兴奋,也可能是昨夜被冻醒多次,早上起来时头直晃乎着。在留营队员的祝福声中,我持摄像机向大家“扫射”一番,表示我们出发了。
这次我们的任务是建立海拔6000米的C1营地,虽然与ABC垂直海拔高度500米,但它让我们整整走了4个多小时。
我的背包里除了睡袋、羽绒服外还有行动食品、高山食品(方便面火腿炀之类)胸前还挂一个摄像机及一个傻瓜机,一路走一路拍。
雪线上走累多了,有的雪浅一点,踩在冰上还好,若是碰到深的雪一个脚印下去,不是到小腿便是一脚插到臀部,小腿非常疲劳。
我只得不断地调整呼吸,先是一呼一吸,50步一休息,后来发现累得呼吸跟上来,赶紧变成两呼两吸,三呼三吸,更累时赶紧停下来猛呼吸一二十个才感觉有点缓劲。
我不停地告诉自己坚持坚持,并看着前方的队友。我想他们也是第一次上雪山,他们行我也行。如果今天能坚持到C1,明天就有勇气登顶。
走过了无数个路旗,上了无数个小雪坡,实在是走不动了。回头看,远方的山顶都能看到,脚下是雪,是云。往前看,竟是一段陡坡,大约六七十米高,四五十度陡。高山向导已铺好结组绳等着我爬上去。
实在是费劲,先在绳子上挂个快挂,右手推上上升器,左手抓着冰镐,一步,一步,在雪线平路走时能走50步休一次,但在这里,我心里给自己加油走10步就休一次,有时嘴里未数到10,气喘得我只好停下来。就这段六七十米高的坡,足足让我走了50多分钟。
上了坡顶,再拐几个弯,看到三四个队友在一起吃行动食品,高兴得坐下去不想起来。休息片刻,我们互相鼓励向上爬,上了两个小坡,猛抬头,看进前方高山向导在开始搭帐篷,一股激情涌起来,走得轻松得很。
坐在帐篷边,风呼呼地响,往下看,能看到成一块小石头的ABC营地,心中甚是喜悦,只是累得不成样。本想与高山向导一起搭帐篷,但高原反应和体力透支只好让我坐在一旁边看。
我们在C1营地建4个高山帐篷,我和大师兄睡一个。高山帐篷很小,人无法站直,只能弓着身爬进爬出、穿衣服。每个帐篷有一个高山罐和炉头,休息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化雪水,先煮开水,再煮方便面作晚饭。
很想睡觉,但加布教师说早睡对适应高原反应不利,他让我们多活动活动,于是一位队友绕着帐篷足足走了20圈。我则在帐篷里化雪水化到晚上9时多才敢入睡。
——————————————————————————————————————
冲顶:遇到大风雪
昨夜睡得迷迷乎乎的,凌晨5时,我们晕晕的就被叫醒,发现帐篷里只要是金属制品全都结了冰,连我的安全吊带也沾上冰渣,也不知道昨晚是怎么睡着的。
本想是吃了早饭马上组织登顶,但帐篷外面全是雾蒙蒙一片,不是天黑,而是云雾,五六米外见不清东西。加布老师让我们在帐篷里呆着,等天气好了再上。
肚子有点不舒服,想来大的。路过最外面一个帐篷时,我向里面的队友自嘲到: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在这样的高度在这么冷的天气下要在雪上宽衣解带。根据登雪山惯例,在这种天气外出帐篷活动不能走远,只能与帐篷同一条线上。等我好不容易用高山靴挖个小坑正蹲时,发现一位女队员竟蹒跚走过来,急得我大叫,惹来队友笑声一片。
等,等,7时、8时,天气还是未见好,唐峰非常羞涩地露过几分钟的顶峰后又淹没了。
到了9时,能见度还是十来米范围,加布老师决定试着往上走。
为了安全,我们其中5位队员结组上,5个人的安全吊带都与这条结组绳上相连。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有一人摔了或是掉进冰裂缝,其他人可以借这条绳子解救。但这样也带来大家“拉拉扯扯”不能正常走路的后果,前面的队友走快了,绳子一直,可能会把后面的队友揣倒。
可能是满怀壮志,上了一个长坡,我们只花了50多分钟。站到坡顶上,风雪来得更大,四周望去一片混沌。我们不能走远,只能互相对视,我发现我的手套和绳子全都结了冰花,连大师兄的胡子也非常可爱地沾上冰渣。
看到这种情形,加布老师和一位高山向导罗布占堆结组往前探路。他俩走了20多米,便叫我们横切过去,因为坡顶地势窄,若站不好,极容易被风刮下悬崖。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未走出几米,加布老师喊停,说那边过不去了,没有路。我们只得撤到刚上来的坡顶上。
山顶天气依旧,顶峰没有露脸,其实我们这里离顶峰垂直海拔仅为200多米。
加布老师看会天气,决定让我们下撤到C1。我们真不想就这样下撤,但昏暗的天气逼得我们有路不能走,有山不能登。
撤到C1后,我们个个无精打彩地干等着,心里正纳闷着前几天每天都是艳阳高照,万里无云,为何到今天就变脸?
我们就这样等了两三个小时,风雪没停,云雾也没散,加布老师说天气一时无法好起来,还是立即下撤到ABC。
虽然往下走时比较轻松,但队员们心里很难受,还是走得很慢,走得很恼火。不过更为恼火的是发现今天的雪坡竟与昨天上来的雪坡不同了。
先是在过结组绳的陡坡时,好几位队友一脚就踩到冰裂缝里,幸好不大,只是腿被卡到。后来是下了陡坡,走平雪坡时,发现今天的雪比昨天松多了,每只脚踩下去便是到大腿跟,有的好抽出来,有的就得用冰镐把雪挖开,腿才能抽得出来。
有的队友见情形不对,干脆一屁股坐在雪里准备滑雪,无奈坡不陡,雪太松,根本滑不动,只能两脚抽到让自己身子往下溜。我也试溜几米,屁股全湿,冰凉冰凉的。一些队友干脆全身翻滚,试图能走下来,但只滚了几米还是原地不动了。
我也无助地坐在雪地上看前面的高山向导往前走,忽然发现一位向导竟俯身不起来,他向另一位向导招手,另一位向导忙走近前去,也一下子陷进去,原来他俩全都掉进暗冰裂缝。经过四五个人,折腾了一个半个多小时,他俩才从冰裂缝起来。
为了安全,加布老师向前开路,叫我们跟着他的脚印走。但经常是走走加布老师就掉下去,用冰镐一挖,又一条裂缝。如此折腾,200多米的雪坡我们竟走了一个多小时。
当逃离雪线走到冰坡时,看到山脚下有黑点,知道是营地的队友来接应了,心中竟涌起一股热浪……
——————————————————————————
等待:没有好天气
7月26日的冲顶不成功,让我们疲惫许多。
28日、29日,我们每天凌晨4时起来看天气,都看到我们不想要的天气。屋漏偏逢连夜雨,我们计划的4瓶煤气缸竟用完了3罐多,仅剩不到一罐的煤气要供我们18个人一周的伙食,着实危险。
我们讨论过是否回拉萨运煤气上来,但根据几位向导和加布老师的看法,这样的天气至少要维持20天,即使我们把煤气运上来,也无法保证在15天的计划中登顶。
为此,我们开始实施了“战时紧张计划”:每天两餐饭,每餐饭米和菜一块煮,做成咸饭,汤不煮,开水只烧两壶。计划实施的第一天,我们大家都喊饿,因为不能爬山,不能训练,呆在帐篷极为无聊。看书,把队友们带来的书全看完,没事了就想吃,但偏偏控制吃。弄得有队员把火车上不想吃的饼干打开时引得众人狂抢。
7月30日,加布老师说看早上天气如何,如果行的话,5时起床上山冲顶;如果还是不行,另一组队员上C1撤营地。
但老天还是不作美,上午雪在下,雾在罩。加布老师带着B组队员上C1撤营了,也带走我们几个试冲顶队员的梦想。
——————————————————————————————————
撤营:遗憾回拉萨
7月31日,我们放弃了等待,联系藏民和牦牛,准备明天下撤。
加布老师明显知道我们的失望,但其实我们也很清楚,天气对于登山的影响是90%的。即使是在国际登山界中排名前50多名的加布老师来讲,他也不敢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中带着我们冲顶。
就如他给我们讲的登山故事一般,他与西藏登山队攀登世界第15高的南嘉巴瓦峰(海拔7782米)时也是失败了几次后才登顶成功的。又如中国人对待K2(乔戈里峰:8611米)一样,珠峰能登上去,但K2到现在还是没有登上去。
加布老师说我们不应太浮躁,不能有那个误解:来登山就必须要成功登顶。他说登顶对于登山者来讲是重要的,但对山的认识理解更是作为一个登山者所重要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文章转自别处,不代表本论坛立场,谨向原作者致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年度活动
17 次
活动
430 次
红花
17 朵
注册时间
2003-7-17
经验
16802 点
帖子
19102
沙发
发表于 2003-9-8 05:28:22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转贴在2003-9-7 21:18:36的发言:
加布老师说我们不应太浮躁,不能有那个误解:来登山就必须要成功登顶。他说登顶对于登山者来讲是重要的,但对山的认识理解更是作为一个登山者所重要的。
有神奇的力量指引我的方向。
这种事情在我的生活中经常发生。
我从每次经历中得到成长。
成长是安全的。
我相信宇宙。我有胆量。我是独立的。
嗡嘛呢叭咪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丛林

Archiver|手机版|丛林穿行者 ( 粤ICP备18155597号 )  

GMT+8, 2025-1-5 07:28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