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丛林穿行者

 找回密码
 加入丛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徽经典徒步线路推荐--仙寓山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0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3-7-18
经验
888 点
帖子
3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6 07:17: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版权所有:半牙 原作 提交时间:02:22:05 10月16日


          仙 寓 山  
  暑假期间我二上仙寓山,答现第一次上仙寓山对那里孩子们的承诺。在仙寓山所住的十天里,我一次次的被山里的风景、生态所吸引,被村民的纯朴、热情好客所感动,被那里贫穷、落后的现状所震憾……一定要写点什么,把仙寓山美好的一切介绍给更多的人成了我这两个月来的心结,于是便有了这段文字。
简介:
  仙寓山:位于石台、东至、祁门三县交界处,海拔1375.7米,为黄山与九华山交错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西脉,属中山(低中山)地貌,区域内崇山峻岭,逶迤连绵。境内的有多条适合徒步、溯溪的线路。
  仙寓山村民组:距仙寓山最近的自然村,平均海拔1000米,属石台县珂田乡双坑村。村口有两棵镇山松树,分别为“迎客松”、“送客松”。村里仅有十几户人家,70来口人,不通电话,无手机信号,一条盘山公路成为与外界交流的唯一通道。茶业是这里的唯一收入来源,仙寓山茶虽品质上乘、绿色无污染,但迫于交通、通信的不便和加工的粗糙,当地居民大多生活在贫困线下,人均年收入仅1000元左右。仙寓山林场也设有场部于此。
  双坑-红旗:全程5公里,顺溪而行,风景独好。经典的徒步、溯溪线路。
  池徽古道:仙寓山东北10公里有一段5公里长保存完好的池徽古道。池徽古道是由安庆府城至徽州府城的山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真正的可以叫做“安、徽古道”的一条路。它全程200公里,很多处已因公路的修通而废弃,在当年其地位应与清凉峰的徽杭古道相当。没有了早年间的喧嚣,商贾和农人们在这条路上奔波劳作的足音也已渐渐远去,这条青石板铺砌的道路静静的躺着,默默地诉说着久远了的历史与沧桑。偶有图近道的农人来打扰其宁静。
  继保亭:池徽古道上的一个驿站。早已残破不堪,仅存四面墙壁。从其亭楣和墙壁上文字,大略知道是某某纪念其已故丈夫修此亭供来往行人歇息。想到徽杭古道上被涂鸦的面目全非的驿站,不知是否应该把这里介绍更多的人。如果旅游发展起来了,石亭应该会被重建,更多游人也会前来探古寻幽,寻得的不是其古貌。
  庆庵塔:距仙寓山村民组西2公里。修建于明清,战争中被炸毁。石塔的碎石散落在周围,塔铭前些年被当地居民竖起,上面文字有些已模糊不清。具体其历史价值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下次去请个考古老师)当地人称之为“仙姑坟”,逢年过节在塔铭前供奉,以求平安。“仙姑坟”来自于一个传说,早年一家人的女孩生不了孩子,她家人就将其关于塔中,每天喂之野菜。后来这女孩死在了塔中……
路线:
1、 祁门方向:
祁门县城――箬坑乡――红旗村 (汽车 小型)
红旗村――双坑村 (徒步5公里)
双坑村――仙寓组 (4公里)
仙寓组――仙寓山顶 (徒步6公里)
池徽古道位于仙寓山至珂田乡公路11公里处。下公路即可见石板路。
2、 石台方向:
a) 石台县城――仙寓山林场――双坑村――仙寓组 (汽车 小型)
仙寓组――仙寓山顶 (徒步)
双坑村――红旗村 (徒步)
池徽古道位于仙寓山至珂田乡公路11公里处。下公路即可见石板路。
b) 石台县城――珂田乡――新店 (汽车)
新店――(池徽古道)――盘山公路 (徒步5公里)
沿公路――双坑村――仙寓组 (12公里)
仙寓组――仙寓山顶 (徒步)
双坑村――红旗村 (徒步)
c) 石台县城――珂田乡――新店――柑爵坑村 (汽车 小型)
柑爵坑村――双杭村 (徒步4公里 山间小道,请向导)
仙寓组――仙寓山顶 (徒步)
双坑村――红旗村  (徒步)
池徽古道位于仙寓山至珂田乡公路11公里处。下公路即可见石板路。
倡议
1、带两包茶叶回家吧!
支援一下当地的茶农。他们一年四季在茶地里忙碌,茶叶是他们的唯一收入。仙寓山茶属高山茶,采茶期迟,要到每年的5月20号左右。这里所产的茶是绝对真正的绿色有机茶,从不施用化肥,都用落叶、枯枝做为肥料。回来路过天方茶叶所在的大山村,我这并不是为贬低天方,但大山村的海拔高度、生态环境确实远不如仙寓山,而且大批量生产出来的茶叶不比仙寓山茶凝结茶农们更多的心血。
2、带几本书、几件文具给那里的孩子吧!
临走的那一天,孩子们在村口为我送行。回头看见孩子们天真纯洁,渴望的眼神,我的心灵一次次被震动。渴望知识、渴望对外界的了解、渴望改变落后的现状……在仙寓山的几天正逢乡长和乡教委主任上山做工作。仙寓组有十几个适龄儿童,一间教室、一个老师、一二三年级、八个学生,这便是山顶上的仙寓山小学。三年级后便只得去30多里地外的乡小学住校,每个星期走几十里山路回趟家,取点粮食和咸菜。而这学期再也没有老师愿意到这所山顶上的小学来了,孩子们不得不从一年级就离开家。乡长和乡教委主任此行就是动员学生家长的。
卫星电视村村通成了孩子们了解外界唯一途径。当有我这个外人到的时候,他们便都围过来好奇的打听山外的“天”、山外的“地”。一本小画书、一个游戏、一件折纸都能让他们兴奋不已。
附:《独步青云(2003.2.21-2.24)》
有人说我失恋了――没有,
有人说我受打击了――也没有,
有人说我想不开了――都没有……
只是想出去走走,彻底的回归自然,而不是逃避世俗……
星期四(2月20日)下午才有此想法,晚上11点才开始准备,找胡波拿了一单层帐蓬和背包,回去路上在24H超市买了几带压缩饼干。星期五早上赶到车站的时候去石台的车已经开走,直到坐上去池州的车之前,我仍不能确定此次是否能成行。
中午1点半终于赶到池州,一打听最早去石台的车要到2点。于是去车站旁边的小饭店要了碗面条。等我抺着嘴上的油,剔着牙签回到车站,那班车5分钟前已离我而去。又白等了40分钟,4点半颠簸到石台县城。再转车去珂田乡,夜已渐渐上枝头,留宿于小镇……
是夜,狂风暴雨;翌日早七点,雨停。不多耽搁,啃着饼干上山。一路打听,不多时上石板路,雨天稍滑。更有一硕大牛蛙横于路中央,空气果然清新,竟引得蛙儿……避之。摸约90分钟后,遇一亭曰“继保亭”,盖此为“池徽古道”,清光绪14年修此亭以供路人休息。亭上瓦早已无存,唯一四面墙和两扇门尚能感受历史的沧桑。出“池徽古道”上盘山公路,蜿蜒于各崇山峻岭之间,12点才到达仙寓山,徒步20公里,费时4小时。
给山里的孩子带了几个文具盒,在老乡家骗了顿中饭(后来又骗了两天饭)。坐在大火桶上,品着当地特产――仙寓山茶,和老乡们吹牛……2点多,看看差不多了,也不下雨了。背上包要到山里转去了,昨看天气预报,安徽大部阴天,江西北部有中到大雨。久居安徽腹地,对“江西”一词不甚敏感,后一查地图,所在位置距江西仅30公里……
没有目的地,没有地图,捧着不是很精准的指南针,朝着西南方向。山路越来越窄,然后没了;路边的垃圾越来越少,然后也不见了。来到一片晴天也见不着阳光的原始森林,脚下是厚厚的落叶,不时传到鸟儿清脆的叽喳声。想象着羚羊们带回的犳子屎和犳子的血盘大口,捡了根树枝――以我三脚猫的少林棍法,与那小犳还有得一拼。没走几步,脚一滑,树枝撑地――折了。看来以此直径树枝还难以抵挡得住犳子,代之以一粗树干――重死了。
穿过树林,渡过小溪是一片茶园,看似荒废已久。沿茶园间的小道至一颇为壮观的山沟,布满碎石为雨水冲刷的千沟万壑。踩着松软的泥土、被侵蚀剩不多的岩石,踉踉跄跄,也不记得摔了多少跤。每一次都是大难度、高刺激的。回顾历次活动,就这次最丢人了,好在无人看见,尚不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连滚带爬的半个小时到了沟底。一条大河由南流下,一条小溪从东汇入。河边森林茂密,典型的温带湿地气候,必是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地带。我正因踏上此处女地而沾沾自喜,脚边竟有一方便面袋子,失落 and 郁闷ing ……
4点半了,无路过河返回。下来的路还有如坐滑滑梯四脚朝天,上去的路就四肢并用如乌龟般爬行前进。石灰岩真不是个东西,特别又经过雨水长期间侵蚀――和蛋糕一样,一扒下来一大块。好在总算上来了,5点多,天降大雾,茶园里更是小道纵横…… 以前每次出去都会丢人,这次一个人出来,想不会丢了吧――结果把自己给丢了。茶园里转呀转,怎奈一行行、一排排茶树间的小道都差不多……雾越来越大,天越来越黑。果断的决定扎营睡觉,找一背风处。帐蓬单层的,顶上竟还有一透气天窗,一块小破布盖之。不放心又把雨衣盖上,若是下雨就死定定了。
天完全黑了下来,想看看星星――什么都没有,朦朦的青黛色远山黑夜里更显阴森。帐蓬内也无它事可做,祈祷的夜里无雨,七、八点钟便坠入梦乡……凌晨二、三点被炸雷闪电惊醒,外面狂风夹杂着雨水猛烈的吹打着帐蓬,帐蓬内的凹处已积了一摊水,睡袋也湿了一大遍。无法再入睡,坐了起来,努力的找了在帐蓬一块还算干的地方,这时我想了很多,很多…… 被雷电击倒的焦木,深圳磨坊的那两人…… 摸了摸口袋,想找到笔,留下点什么。未果,看来天不绝我。坐着坐着,太困了,便又倒了下去……
再醒来,天已泛亮。晕~!!帐蓬里可以养鱼了…… 睡袋、背包、衣服、鞋子没一个干的。这下真是潮透了!!小雨还淅沥沥着,打开帐蓬,哇,太美了!!青山间飘着几缕白雾,有如中国水墨画――清晨少女披着一层丝纱休闲地在水边梳妆打扮…… 当我赶紧收拾好帐蓬,欲与之亲密接触时,竟完全云雾笼罩了。原来,她们也会害羞,我试着接近她们时,却打破她们平日里安静详和的生活,躲到了白纱后……
又回到了昨天迷路的地方,努力的寻找着来时的路……直到发现了一蓝色垃圾袋。一直痛恨那些在山里乱扔垃圾者,想不到这次居然可以做为路标。雨还在下,穿树林、过小溪,身上没一处干的,树儿、枝儿似乎也不舍我离去,拉呀、拽呀,手上已是伤痕累累。这倒也释然了,不再穿雨衣,不再遮挡什么,只想着尽快赶下山去……
临近中午时终于赶回老乡家,换上老乡的干衣服,坐在火桶上取暖――冻坏了。下午带着一群孩子玩,教他们唱歌――唉!我这嗓子,平日一唱总有人以“再叫晚上我叫你请我上食堂”要挟。现在竟能领着一帮孩子跟后面学。还教他们画画、折纸、做游戏……感谢我的父母和老师,给了我丰富而多彩的童年。
星期一早,换上老乡帮洗好、烤干的衣服(到家妈妈责骂我的满身污泥,告之已洗过一次了,愕然),老乡真好。山上不通公车,徒步下山,跟当地人从山间小路,比来时走的蜿蜒公路近了10里。沿路一河,水面宽而浅,夏天来此漂流就爽了。后经查此为公信河,曲折300里注入长江。
晚七点钟,终于回到合肥,校内引来的尽是诧异的目光。更有一同学,遇之,问吾曰:“打狼否?”――Faint!!!
Let’s end with one sentence
我来过,我看过,我走过;
什么不留下,什么不带走。
PS:刚回合肥便得知石台出现不明野兽,已咬死13只山羊。
--并非吾所为!
序: 自上学以来,语文甚差,作文更是多有不及格。本出去玩也就玩了,从不曾记下点什么游记。那日,听一老驴老谢报撼:年轻时玩过,走过的,看过的地方许多都已渐渐从记忆中消失,后悔当初没能用笔写下来。现在每次出去都带个笔记本到什么地方,玩了什么都记下来,回来再慢慢整理…… 将来老了以后,就算不出书也能为后代留下点什么。
于是立即回家用了两个晚上写出以上游记。并无什么文采可言,仅作记录而已。
2003.2.28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文章转自别处,不代表本论坛立场,谨向原作者致谢!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丛林

Archiver|手机版|丛林穿行者 ( 粤ICP备18155597号 )  

GMT+8, 2024-12-28 21:19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