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奢华留下的痕迹
-------记开平之行
正如碉楼永远无法逃脱历史赋予的沧桑一样,我也终究不能躲避我那小小文秘的宿命。顺着相机里的记录,我把记忆里的一个个片断联系起来,回味那竹林掩映下的开平碉楼。
7月28日,我们踏着朝阳,一路狂奔,驱车开往开平。虽为岭南人,但对开平却比较陌生,而出发前做的功课拉近了我与开平的距离,这个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开平曾经是土匪恶霸经常光顾的地方,海外漂泊多年的华侨衣锦还乡后却守不住来之不易的幸福,为了防范匪患,华侨们省衣缩食,从海外运回各种材料兴建碉楼,就这样一栋栋融会了各国建筑典范的碉楼拔地而起。这就是开平给我的最初印象,一个与华侨们辛酸史紧密结合的建筑群落。
将近两个半小时的行程后,在广袤的田野里渐渐零星出现了高耸的碉楼,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在这乡间小路上,我们凝望着车窗外被大雨冲洗过的蓝天、碉楼、大树----那一刻我们心灵似乎在霎那间触摸到生活的脉搏,感受到雨的灵性、土地的凝重和叶的色泽。
自力村---立园
自力村是我们这次行程的第一站。我们本想另辟小路前往,五狼便带领着大家做了初次尝试,可惜失败而归。由于大部队再也忍不住碉楼的诱惑,已购票前往。唯独五狼再次探路,等我们全部进入验票处时,才传来五狼探路成功的喜讯,可是为时已晚。带着小小遗憾,我们开始寻觅奢华留下的痕迹。在这个村落里,碉楼相映成趣,美不胜收。碉楼基本对外开放,保存完好的生活用品和家具见证了当年的荣华富贵,褪色的照片中记载了屋主人真实的生活写照。我游走在钢筋水泥的房间中,但不敢作过久的停留,我总是感到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自力村出来后,我们前往立园。在途中,我们一个华美的建筑吸引了眼球。那是位于潭溪小学里的一栋独特的碉楼,从气势、规模看,可以说数一数二,只可惜学校放暑假,无法进入,我们只能环绕四周,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她的美。
立园是旅美华侨谢立维为其爱妾所建立的,由于参考了其它驴友的建议,我们没有进园参观,只在后山上鸟瞰立园全景,也别有一番风味。
赤坎
到达赤坎,已是傍晚时分,夕阳掩映下的骑楼在述说着当年的商贾传奇,行走于石桥边上,似乎置身于当年的市井生活之中。夕阳的余晖容易把人带到历史更深、更远的地方,领队的一声命令把我从梦境中拉回,如果不是组织纪律,我肯定继续徘徊在骑楼边上,听乌篷船上的老船夫响亮的吆喝。短暂的停留好像激起了大魏的创作灵感,想象的意境促使他第二天清晨的故地重游。
南楼
圆月中的南楼是我们行程的意外收获,它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残破不堪。正是这座蹴江而立的碉楼在抗日战争年代谱写过精忠报国的历史诗篇。“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我登上南楼时,嘴边冒出的一句诗词,飘荡在都市上空的惆怅和对烈士的缅怀顷刻间收伏在弹林炮轰的痕迹间。
马降龙村
次日早饭后,我们前往马降龙村。为了寻觅“非正门线路”,我们再次面临向左走,向右走的困境,一阵犹豫之后,我们把赌注押在向左的乡间小路上,后面发生的事情证明我们又赌错了。越往里走,我们越发现不对劲。领队毅然决定掉头往右道行驶。这一次,保安劝阻了我们的行进,也暗示了我们此右道可行。无奈之下,车辆及一部分人员购票进入,而我们则冒着野狗跟踪的“危险”,慢慢步行进村。在保安凶狠的眼神下,我们迅速会合,继续进村。在竹林掩映下,我们游历了五个自然村的碉楼群落,只可惜重重锁头把我们拒绝在屋门外,只好静静地远观。
绍宪楼
在开往锦江里的路上,一座风格独特的碉楼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意外的发现激起了我们强烈的好奇心,在片片瓦砾的荒草中,一座圆顶西式建筑呈现在我们眼前,断残的石柱在阳光中站立,和着断断续续的狗叫声诉说着昨日的繁荣,今天的凄凉。这是2006年才被评为的全国重点文物,可是缺乏修缮和管理,绍宪楼更显其荒凉的一面。
锦江里
午饭后,在小女孩的带领下,我们沿着曲折的乡间小路奔向锦江里。瑞石楼和升峰楼在一群低矮的民居中尤显鹤立鸡群。瑞石楼堪称开平第一碉楼,它由屋主黄璧秀的侄儿黄滋南设计的,施工者都是本村或附近的工匠,建楼所用的水泥、钢筋、玻璃、木材等均是经香港进口,总投资 3 万港元。该楼以黄璧秀的字号“瑞石”命名,“瑞石”就是美玉,即“璧”的意思。瑞石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 9 层 25 米 。巴洛克建筑风格与中国园林景观在瑞石楼中完美体现。目前,瑞石楼由屋主的第四代后人管理,平日房门紧锁,须交10元大洋,主人方可让游人进入。
后续
神秘的碉楼总是给我们带来不少惊喜,同时又给我们留下小小遗憾。
此次开平之旅,我们把腐败进行到底。带着开平的乡土气息,我们一路高歌返回深圳,大魏、雷暴的歌声让我们都陶醉了,以致我们忘了下高速,狂奔广州。欣赏晚广州夜景,在长安路段,忽现留恋开平的路虎,我们彻底崩溃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31 10:51:3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