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穿行者

标题: 博格达救援记实 [打印本页]

作者: 桑珠小莉    时间: 2003-8-7 08:08:30     标题: 博格达救援记实


主题:博格达救援记实
【快捷方式/yeguiren】 于2003.08.06 加贴在 登山探险
2003年8月3日,在新疆天山山脉中段主峰博格达南壁附近发生了一起令所有山友沉痛的山难事故,遇难者关燕,系新疆户外资身山友,前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成员。3日至5日,接到求救信号的救援队又在风雨交加的冰天雪地中,组织了一场全程300公里以上、耗时60个小时以上的大营救行动,天山儿女在这里谱写了一场悲壮的豪歌。我作为参与本次营救行动第一先遣队的成员,受部分参与协作营救山友的委托,现将本队营救行动的过程记实如下:
初闻:
8月3日晚20:05分,在结束了准东戈壁卡拉麦里附近的3日徒步计划后,我赶到了位于乌鲁木齐八楼昆仑宾馆附近的小羊军团所在地——北山羊户外用品商店。20:35分,小羊夫妇接到位于天山天池附近山友的求救电话,获悉有一名叫作关燕的山友在穿越“黑沟-冰塔林-博格达-天湖”路线途中发生了滑坠事故,事发地点位于天山黑沟附近,伤员有较严重的腿部伤情,无法独立行走,在同行队友无法依靠自身实力将伤员营救下山的情况,已经就地扎营并派出一名叫作“华子”的队员下山求救,需要位于乌鲁木齐市区内的山友组织并派遣救援队上山展开紧急救援行动。
组织:
8月3日晚21:00分,电话联络到乌鲁木齐市120急救中心,该中心在获得消息后迅速派出救护车一台与医生、护士、司机共三人赶赴达阪城并约定在达阪城与山友救援队汇合。晚21:10分,电话联络到其他部分位于乌鲁木齐市内资深山友二十余人与越野车三台,大家分头准备简要的救援装备,约定准备好以后在北山羊户外用品店集合出发。小羊与我首先找到老蒋(新浪山版斑竹,网名JJYFOOT),紧急准备了救援服装:登山杖、冲锋衣裤、抓绒衣裤、登山鞋等,救援食品:少量的干粮、大量的运动饮料、巧克力、糖果,救援器材:绳索、军用地图、手持GPS定位仪、照相机、胶卷等,专业救护仪器与药品、担架等由120急救中心负责携带汇总。晚22:30分,获得救援消息的山友与三台越野车在北山羊集合进行最后的救援人员确定与物资装备检查清整,经过挑选,最后确定了以乌市登协、小羊军团、梦驼户外为基础骨干的11名成员组织成紧急救援第一分队,其余人员则将食品、装备等有效物资拿出来以备后用。
迟援:
8月3日晚23:10分,11名救援队员分乘三台越野车由乌市赶赴救援现场,路线情况如下:乌鲁木齐市-达阪城镇-阿克苏乡-黑沟村,全程大约130余公里。在达阪城与120急救人员车辆汇合后全体14名救援队员继续向天山深出的黑沟村尽头行驶。路况非常差,公路段多处修路,需绕行;而土路段岔路较多,即使是数次经过此地的资深山友,在深夜里也需要经常讨论判断正确的路径。8月4日凌晨2:20分,第一梯队全体人员车辆到达黑沟村并联络到哈萨克族向导居玛依.别克,由他与另一名哈族朋友先去组织马匹预备上山驮负救护器材等。
遭遇:
8月4日凌晨2:30分,车辆继续行驶不久,遇到下山求救队员“华子”,叫他上到老蒋、小羊与我乘坐的车子里时从该队员口中获得更进一步的情况:8月1日,关燕(领队、55岁)、华子(27岁)、傅阳(16岁)三人相约去登山,预定依“黑沟-冰塔林-博格达-天湖”路线穿越博格达,8月2日于海拔4200米附近遭遇一条垂直约50米的冰壁受阻,就地扎营后于8月3日中午全员决定下撤,下撤不久关燕即发生严重滑坠,滑坠时间约为中午13:00分左右,滑坠垂直距离约150米,滑坠总长度约400米,伤员头部、胸腹部、手部、腿步多处受伤,头、腹等部位大量出血,神志不清,危在旦夕。事发后另两名队员就地扎营,简单安顿伤员后,由傅阳留守看护伤员,华子徒步下山求救。求救队员徒步下山时间大约6小时多。
协商:
8月4日凌晨3:30分,车开到没有路的山沟尽头时大家立刻进行紧急讨论,根据求救队员提供的情况,事故的重大、伤员的伤情远远超过了我们第一次得到的情报,而救援难度也远远超出了依据第一份情报所制定、准备的计划。最主要的是两个问题:一是救援时间问题,事故发生时间在中午13:00分左右,距此时已有长达13个小时的时间,再加上登山到达普通穿越队伍需要两天行程的事发地点,时间应该已距离事发24小时以后,而伤员的伤情又如此严重,正可谓救援希望渺茫;二是救援准备问题,依第二份得到的准确情报,事故发生地点当在雪线以上的冰岩混合地带,依第一份不确切的情报,我们的救援队伍没有准备冰镐、冰爪、安全带、头盔等重要的冰雪装备,只有部分绳索、铁锁、快挂等,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保证救援队伍自身的安全很难讲,而能否顺利完成救援任务更难预料。但是听闻伤员如此严重的伤情,面对在这种特殊地貌下直升飞机无法前来救援的事实面前,面对在短时间内很难再组织一支有效的救援队伍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上山,而且要以最快的速度上山,山上遇事只能见机行事。紧急分配物资后,第一救援梯队14人分工如下:老蒋、小羊、红胡子三人留守负责接应联络后续救援队伍和调度指挥哈族马匹,120救护车司机吴虎返回哈族毡房休息,时林、英刚、郭志军、孙文涛、李旗(女)、叶晓、熊小东、高越(女、医生)、吴金伟(女、护士)和我一起十名队员上山救援,队员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除护士小吴22岁之外,其余年纪都在30至40岁之间。
奋进:
8月4日凌晨4:00分,怀着仅有的一点希望,十名队员顶着头灯开始了紧急而又漫长的登山过程,由沟底到达事发地点预计30公里以上,全部都是上坡路线。凌晨5:00分,到达第一个重要的马匹岔路口,我们扎起一个营地留李旗与高医生两名女队员和担架、医药箱等物资等待哈族马匹再前行,其余八名队员继续向上攀登。天空渐渐亮起来,前面部分险要沟谷地段已经过去,我们的心情非常焦急,在互相提醒同行救援人员注意安全的同时,很少有人大段时间的休息,真心希望能够挽回一条宝贵的生命。8月4日上午7:30分,我们远远看到了哈族的两人两马,马上驮着高医生和担架、医药箱等物品。由于两位医护人员都是女性,并且都没有高海拔长距离登山的经验,甚至连登山鞋都没有一双,我们请她们都上了马,由英刚负责照顾她们。中午11:00分,攀登7个小时后,先头队员的郭志军和我赶到了主峰下的冰塔林,依据华子的描述:事故点在主峰左侧的第二个山谷,(这里没有讲清楚,应该是冰塔林左侧的第二个山谷,有瀑布的那个)前行的四名队员沿冰塔林直上,至少50度以上的碎石坡地段非常危险,大家手脚很轻,行过事发山谷约4公里,后面想起了哨音,最后得知走错路线,前面五人又返回到事发的山谷口。此时已是中午13.30分。从山谷向正上方攀登2公里,登上一个碎石坡,之后是一个600米的雪坡,坡度在45度左右,没有装备的我们只有依靠登山杖勉励攀登。
抵达:
8月4日下午15:10分,先头部队的我终于赶到了事发的现场。远远看见在冰雪深处有一顶黄色的高山帐,我大吼,听到了帐篷方向的呼应,但冰雹太大,风雪中听不清楚内容,但是知道这个16岁的小伙子安然无恙,心底先放了心。下午15:30分,终于上到雪谷最上方的冰峰下,看到那个叫做付阳的小伙子孤伶伶地从帐篷里探出一颗头,我问伤员的情况怎么样,小伙子哭的很伤心,伤员毫无疑问已经遇难……哎……怎么说呢?唯有仰天长叹……
冷静一下后,简单观察了一下山型,这是一个三面环山的雪谷,谷口为东北方向,雪深处普遍达膝,所经最深处约1米3左右,海拔高度为3800米至4200米之间;山谷左侧为典型的雪崩易发段,坡度为75至80度之间,这时候正在发生的局部的雪崩,山谷右侧为冰岩混合的滚石区,都是垂直的90度,风化的岩石不时滚几快石头下来,山谷正中为坚固的冰岩混合地带,有两个垭口可以通向山的另一面,但是都有近百米的陡峭冰壁阻挡。事故准确点发生在山谷正中左侧的垭口中部,冰壁的下方,遇难人员关燕在下撤途中发生严重滑坠,滑坠时间约为8月3日中午13:00分左右,滑坠垂直距离约150米,滑坠总长度约400米,滑坠过程由另外两名穿越队员当场目击:滑坠初期第一姿势为仰面,滑坠中第一次冲击已经人包分离,经数次身体与岩壁剧烈冲击后滚至雪坡,滑坠后滞留地血迹斑斑,据留守队员付阳讲:遇难者的准确死亡时间在求救队员下山后十分钟左右,他曾采取过人工呼吸一类的抢救措施,但无效。打开包裹在睡袋中的遗体后看到遇难人员头部的顶部、额头、脑后大量充血,胸部有明显的肋骨骨折痕迹,腹部右侧有一个很深的伤口、腿步踝骨突出于外,身体多处擦伤,头部、手部、脚部等部位多处皮肤脱落。8月4日17:00分,五名救援队员先后到达现场,时林和我用照相机分别对遇难者的遗容、遗体主要创口、遗物、滑坠点、滑坠路线、山谷地形等做了拍摄,以备后用,郭志军用心电仪为遇难者补做的心电图,确认死亡。
雪葬:
8月4日17:10分,到达事发现场的五名救援队员与事故队伍的两名队员再一次进行紧急讨论,商量遇难者的遗体处置问题。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应按照山友惯例执行:即山友在攀登雪山遇难后应就地安葬的原则。这样既免费了运送下山的巨大困难,防止给救援人员带来新的不测,更为了实现登山者在天之灵的亡魂,让圣洁的雪山与他相伴,在冰封的国度里长眠。于是七名队员用手挖出一个宽敞的冰坑,在底层铺上防潮垫,在遗体上裹三条睡袋,在上方再盖一条防潮垫,之后用雪掩盖。再冰墓最上方置立一个背包,里面充塞了部分破碎的遗物,再用冰雪掩盖一半作为标志,以备其家属及生前好友前来祭奠。整个过程都是在冰雹交加的恶劣气候进行的,在离别时,六名天山儿女在冰天雪地里长跪不起,把头深深地埋在雪堆里哀悼他们的挚友,心情的沉痛无以言表,天山顶的怒雷滚滚,似为天悼。我为他们拍了一张照片,第一次满眼泪水拍照,模糊的视线不知记录了些什么,此刻也不知怎么去描述……
哀师:
8月4日18:10分,所有第一梯队的上山救援队员在风雪中攀登14个小时后,开始全员下撤。没有人说话,也不知道要说什么。沿途不断遇到1名、2名徒步或乘马前来接应和输送物资的山友,惊闻恶耗,无不泪下。8月6日凌晨2:00分,在经历了跨三天、连续22个小时的高山攀登救援行动后,全体第一梯队队员安全返回黑沟沟底的大本营。多数人全身浇透,登山鞋被划烂数双,登山杖折断两支,水米未进,大家经历了非常严酷的考验。黑沟大本营人呼马嘶,这里已经聚集了绝大部分能够赶到现场的乌市山友,许多遇难者生前的好友痛哭流涕不止。据悉另有两队队员分别于8月4日上午赶赴救援现场,其中一队乘马走黑沟右侧的道路与我们错过,另一队由天山的另一边正翻越达阪向事发地行进,尚不知遇难的准确消息,乌市登协张教授、董务江等正组织人员设法通知这两队队员下山。
其他:
8月5日中午12:10分,我们第一梯队的全体成员返回到乌鲁木齐。晚上17:00分,随遇难者一起穿越的两名队员与部分救援队员赶赴遇难者家中通知家属,他的家属忍受巨大的悲痛对我们表示了感谢。从新疆山友口中获悉:遇难者关燕,55岁,为乌鲁木齐市某电厂退休干部,生前酷爱山野户外运动,有过高海拔攀登与无人区探险的户外经历,为乌市资深山友之一,被山友敬称“老爷子”,在他的感染号召下,曾带动了一批年轻人走出家门,走向山野。听说他的摄影技术非常高超后,我们驱车来到梦驼户外店,李旗指着一幅摄影作品对我说那就是老人的作品,我抬头望去:圣洁的雪山、秀美的哈纳斯湖、青翠的树木、温柔的花朵,泪光中似乎看到一个意气奋发的老者在壮丽的山川中行走。
附第一梯队全体救援人员名单:
老蒋、小羊、红胡子、李旗、高越(医生)、吴金伟(护士)、吴虎(驾驶员)、时林、英刚、郭志军、孙文涛、叶晓、熊小东、快捷方式,共计14人。
本次救援共计拍摄照片37张,8张遗照、9张遇难地形照、20张救援过程照,相机和胶卷由老蒋提供,拍摄由我完成,委托华子冲洗,请华子洗出后转送其家属并酌情公布。
另感谢福建山友可可与他的朋友在我下山后对我的细心照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6 21:33:37编辑过]


作者: 憨大    时间: 2004-6-27 19:31:21

太悲壮了吧
总觉得付出生命代价太大
也许在他向雪山垮出第一步的时候
已经想到了
他有雪山情结
我不敢
咱走走莲花山够了





欢迎光临 丛林穿行者 (http://bushwalker.net:81/)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