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丛林穿行者

 找回密码
 加入丛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9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南十日(老家的旧帖)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95 次
红花
4 朵
注册时间
2003-7-17
经验
2390 点
帖子
175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9-23 01:17: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云南十日
作者:反斗乖乖(xxx.xxx.xxx.xxx) 2003/02/26 15:14    字节:23K 点击:61次 帖号:10222
12月5日
    我最爱美食了。到了云南就想着过桥米线。懒得动来过一回昆明,便当起了临时导游,说带我去一个昆明有名的小店吃。晚上8时许,走出北京路的国际大酒店的大门,在附近的大街上胡乱逛着,因为不辨东西南北,我们专挑灯火辉煌的街道走,先领略一下昆明的夜景。昆明并不大,也不繁华,这个时候街上人并不多。但是酒店挺多的,显见旅游业发达。在这里,我第一次发现公共汽车站还可以设在街道中间而不是两旁,只要转个身就可以坐上另一个方向的车,真方便。
    逛累了,也饿了,便打了个的,对司机说:去最近的建新园。同时心里很忐忑:这家伙不会带我们满城跑吧。幸好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顺利到达宝善街的建新园。还真是名符其实的小店,门面毫不起眼,而且还很旧,水泥地板都被磨掉厚厚的一层了。到卖票的小窗前细细地看价目表,米线的价格居然有好多种,从2元至40元不等,挑了一个20元的,到二楼雅座坐下了(这里的雅座是要吃5元以上的米线才可以享受的)。“雅座!”至少有五年的时间都没听过也没看过这个词了,感觉有点像当年读初中时在家乡的小吃店里吃馄吞一样。很快过桥米线就上来了,天啊,好大一套,还好只要了一套。最令我回味不已的是那一盅真材实料的鸡汤,堪称其中精华。不愧是有五十年历史的老店,下回到昆明还得来。
    为了尽快减轻胃的负担,我们决定步行回酒店。此时已是9点多,好多店铺都关门了。途经青年路,这里是类似华强北的商业街,两旁都是一间间的专卖店,有些品牌平常见不到,看来应该是国内的品牌。
12月6日
一、红嘴鸥
    在昆明可利用的时间很短,我们要用这点时间看最值得看的东西,除了翠湖公园的红嘴鸥外没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成群结队的红嘴鸥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陆续飞来过冬,成了翠湖公园最美的景观。
    翠湖公园四周矮栏围绕,我们绕着矮栏,在一处红嘴鸥较集中的地方停下。我取出带来的面包,掰了一块扔到空中,顿时引起一场骚动----数百只红嘴鸥“呼啦啦”地腾起,顺着同一方向在我面前绕圈飞行。我扔出的面包屑无一例外全被它们叨住,好敏捷的身手啊!它们朝我冲过来的时候就像一架架小型的轰炸机,但是绝不会撞上我。阳光洒落在它们身上,使它们那张开的白色尾羽显得半透明。有些胆大的居然敢走到我们身边吃放在栏杆上的面包屑,不过总是机灵地叨了就飞。有一只嘴和爪子的颜色特别鲜艳总是在离我们半径1.5米的栏杆上叫个不停(叫声也不同一般,特别响亮),可是一递面包屑,它就往后缩,经历过几次食料被抢后,它终于大着胆子叨走其中一块。
    红嘴鸥体态优雅,飞翔时姿态灵巧优美,静止时圆润流畅。它几乎全身雪白,嘴和爪子却是鲜红(或橙色)的,翅膀正面大部分淡灰色,末梢一抹黑羽,静止时如剪刀交叉于背上。
二、到西双版纳
    据当时所知,版纳飞丽江的机票已被旅行社订空,为了买到机票我决定跟旅行社一天的中缅游团,所以一到版纳机场就忙着询问当时唯一一家摆了摊的天达旅行社,也因此错过了机场巴士(后来才知道来一班机才有一班车,现在是淡季,今天就这一班机,那是唯一的一班巴士了)。几个的士司机像苍蝇一样在我们周围转,夸开海口说什么都能办,目的只有两个:1、包他们的车2、把你骗到各种高消费场所拿提成。后来蹭了傣园酒店的车到市区,并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到云南航空公司的售票大厅去打听,惊喜地发现还有票,今天总算耐心有好报。
    此时已是下午两点多,我们步行到售票小姐介绍的“财青春”饭店。还以为是个大大的排档,原来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我们差点就错过了。店里倒是挺整洁舒适的。点了一个炒杂菜、一个嫩姜炒鸡肉盖饭、一个紫菜蛋花汤,味道果然不错,而且才花了18块钱。期间发现老板娘正跟一个老师在里面一张桌上学英语呢,她说旺季有老外来,要准备准备。
   下午4点30分左右去了附近的民族风情园,刚好赶上一场“版纳少数民族风彩展示”,主要是服饰与各民族风俗介绍。然后参观了园内六个民居展馆:傣族、爱尼族、基诺族、布朗族、拉祜族、瑶族。
   走出公园,决定到售票小姐介绍的另一个地方“大马坡”(音似)吃傣味烧烤。大马坡简直像个小村庄,百家烧烤竹楼聚集,其时各家正在准备自己的晚饭,香味与炊烟充斥着村子。在村里转了一圈后进了一家叫“夜来香”的店,点了六、七样烧烤及啤酒慢慢享受。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其中最好吃的是烤粉肠和烤竹叶包猪脑。不知不觉地,全村的灯一家接一家地全亮了,想着旺季的时候,这地方肯定热闹非凡,到处是倚着竹楼吃烧烤喝啤酒的人。老板娘说现在还早,越夜越热闹,一直持续到晚上2、3点。
注意:不要相信的士司机。打的先讲价,市区内5元通用。住宿可让旅行社代订,可有较低折扣。
12月7日
    中缅一游纯属去了后悔的一类。境内游两个景点无甚可观,境外三个景点粗制滥造,商业气氛浓得不行。导游问了三番五次后,发现没人要看任何表演,脸色产刻阴沉下来。于是一入缅甸国门,便把我们拉到一家珠宝销售中心。珠宝店的人把我们带上二楼,让我们到所谓的贵宾室休息,我注意到有好几间这样的房间,都贴着大大的“业务洽谈室”。一个穿缅装的男人进来向我们介绍缅甸,话题引到华人在缅甸非常成功,他问我们是哪里人,几个上海人回答了,他惊讶地说:“怎么那么巧,我们老板也是上海人。”然后是一出老乡相见的场面,那个老乡热情而且诚恳地教大家识别玉器,并许诺可以给老乡们特别优惠。最后几乎所有的上海人都掏了几千块买玉。这帮水鱼,还害我们4个不相干的人等了足足1个多小时。从珠宝店出来导游已经笑容满面了,不知道她拿了多少回扣,以致于心情好得在回去的路上还请车里的人吃烧烤。
    要到缅甸的话千万不要跟团,如果有可能,自己办个证过来体验生活好了。
12月8日
    在我的坚持下,今天一早选择了一种不腐败的交通工具----汽车。在景洪往勐罕三十公里的路上,坐在微型客车里欣赏风景。地图上这条是次要公路,我以为它是像昨天到缅甸边境那样的沙土路,出乎意料的是全是洁净的柏油路。而且恰好沿途一边依山一边傍水,风光无限呢。在勐罕的小站下车时,司机得知我们要去民族风情园,主动提出免费把我们送到那(距离很近,坐当地的黄包车2元即可),真是好人。
    勐罕镇的民族风情园实际上是五个天然的傣族村寨,由一个广东人承包开发。
    园门处是一个新的牌坊,里边的大道两旁是迎宾乐队和导游小姐,每到一拔客人,乐队就奏乐,导游小姐跟着音乐节拍跳起傣族舞蹈。眼之所及,幢幢竹楼掩映在绿树蕉林之中,石块铺就的小路纵横交错。每幢竹楼就是一个小院子,半人高的竹篱、木栏围不住满院风情。傣族的竹楼是吊脚楼,一楼皆为较矮的架空层,除起到防潮去湿的功用,还用以放置交通工具、农业工具及养禽畜等。二楼是生活起居之所。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最多狗的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养了一条狗,而且品种繁多,狗在这里不仅是宠物,还是他们看家护院的最佳选择。有些民居开辟成参观点,可以自由进去参观,居住在参观点里的家庭会热情地欢迎你。你可以在他们的大厅里过夜,但是千万不要头朝他们的卧室睡,否则按傣家习俗,得留在他们家做三年苦力的。正走着,忽然闻到一阵清香。原来我们所在的院子里有个少女正在一小堆火里烤着一些拇指粗的竹筒。我好奇地过去问,哈,她正在弄竹筒饭呢,我还不知道竹筒饭的竹筒可以这么小。在我和女孩说话的时候,懒得动也不闲着,他端着相机左右摆弄,为这个难得的机会花了不少胶片。女孩的妈妈从二楼下来,一起吃竹筒饭,我们很荣幸受到她们热情的邀请一起分享了我有生以来吃到的最正宗、最好吃的竹筒饭。剥开竹筒,清香扑来,纤细的糯米卷上还附着白白的竹膜,用手一掰,韧性十足,放入口中,软糯甘香,竹子和糯米混合的香气慢慢地充盈齿间。女孩指着她们家院子里茂盛的竹子说:我们就是用那些做的。我过去一看,果然有新砍的痕迹,真会就地取材。
    女孩的妈妈在自行车尾架上放上一个竹筐,又往竹筐里放了一些衣服布料,说要去洗衣服。我们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一群傣家女儿穿着筒裙在小河边洗衣的情景,便提出跟她一起去看看。那是一个天然水塘,大得有点像个小湖,现在岸的一边已经用水泥结堤了。以前全村人都在这洗衣洗菜,现在每家每户用电用水都很方便,只有偶尔洗些大东西的时候才到这来,所以现在只有她一个人在洗衣服。水塘的远处还有人撑着船在捞鱼。
    中午时分,在村边的中心广场边上找到一家仍在做最后装修的竹楼。楼主叫岩香,他还印了名片,把自己的竹楼命名为“岩香傣家风情楼”。我们坐在矮竹凳上,面前的小桌也是竹编制成。我们喝的是傣家特有的糯香茶。乘着做饭的时间,我到门前的阳台上,坐在栏杆上整理前几天遗漏的笔记。微风从我右后方阵阵吹来,有些许凉意。楼前没有高建筑,只有宽阔的广场,可以一直看到村边的风景。午饭终于做好了(我们大概是他们试业的第一批客人,饭做得很尽心,所以比较慢)。所有的菜式都是第一次吃,而且全是纯正的傣家菜。牛皮炸了后,沾着自制酱料,发出“必剥”声,把这么生动的东西送到嘴里,让牛皮的脆和酱料的香充分发散。猪肉有蒸的有烤的,都是剁碎了拌上调味料和香料,然后裹到竹叶里蒸或烤。蒸猪肉的香甜让我们多吃了一碗饭。还有傣家人常吃的“苦叶煎蛋”,是一种不知名的叶子做成,味微苦(据说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吃起来有入口即化的感觉。“鱼剁生”是大着胆子吃的,将剁碎的拌好调料的生鱼肉,再加一两片生茄子包在苦叶或菜叶中吃,鲜甜香辣齐备,我居然吃了很多。
    在版纳的三天,今天是玩得最好的。其实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有足够的时间背个包从一个村寨玩到另一个村寨,体验各个民族的风情。但只要我们一跟当地人说起这种想法,人家都会提醒你:要小心点,不太安全。
    下午五点多的飞机,到丽江机场已经天擦黑了。从机场到丽江城还要1个多小时的车程,我坐在机场巴士上一点也不觉得困乏,瞪着两眼在郊外的黑暗里寻找微弱的风景,结果我看到了满天黑幕上点点繁星,清晰明亮得可以明显地让不懂星谱的人看到好多星座。就在我潜心研究星座的时候,一颗流星拖着明晰的痕迹划过我的视线,我不由得小声惊呼,然后赶紧很虔诚地许了个最朴素也最奢侈的愿望。同时,我把它视为到丽江来的良好开端。
12月9日
    丽江古城是此行的重点,该细细品味。昨晚只是匆忙一瞥,今天要好好地细看。
    我们没走游客爱去的大街,专挑人少的地方走。许多小巷里的店门都没开,偶尔有一两家做皮毛手工制品的店显出百年老店的样子。流水随街而转,时急时缓,时大时小,总是那么清澈。只要有流水的地方,总能看到丽江人在洗东西。纳西人喜欢在院子里外种些花草,经常能见到墙上有各色的鲜花或绿草探出头来,甚至还有澄黄的柿子直指蓝天。现在穿民族服装的人越来越少,但纳西族的老年妇女还保持着这种习惯,在富态的蓝色家染布制成的袍子外还要加上温暖的护背。
    往全城最高处的万古楼方向走,仍是游人稀少。多数人对万古楼并不感兴趣,我也只是想在这找个高点看看全城的景色。“望古楼青年客栈”刚好还有个小书吧,既可以上网,又可以观景。上上网,品品茶,赏赏景,看看书,听听歌,闲适地消磨了近两个小时。眼下的丽江古城将疏密有致、参齐错落的黑瓦屋顶沿着地势嵌成了一幅立体画。阳光照射的地方,黑瓦屋顶上尚存的积雪便反射出白色的亮光。天很蓝,没有一丝杂质,甚至云。玉龙雪山好像紧挨着城边,黛青色的山体,还有山顶皑皑白雪。除了院子里偶尔有小鸟的清脆叫声,好像没有别的声音了。我把手放在窗棱上,支着头,就这样看着,什么也不想。
    四方街旁的酒吧街是非去不可的。如果不怕冷,室外的街道上有一溜桌子可供选择,靠近流水,听听自然的音乐。可我觉得夏日或秋日做这种选择会更好。
    我对这里的酒吧没什么认识,跟着懒得动进了樱花屋。樱花屋分成了两段,中间还插着一个别的小酒吧,我们进的这段气氛不如另一个融洽、热烈,也比较小。一楼已经没位,二楼仅剩一张空桌子,两个人坐显得有点大,但也只能坐下了。二楼小小的空间里摆了六张桌子,我们可能是最安静、坐得最久的,期间还搬过一次家。那瓶云南红被喝得一滴不剩,我们在回去的路上还相互扶持着扮醉酒,摇摇晃晃地在石板路上走。
   
12月10日
    今天一早就出发去泸沽湖。和我们合租一辆车的是两个来自广州的福建年轻人,大家还挺谈得来,这六个小时的车程也就愉快多了。
    观景台是一处可俯瞰泸沽湖的高点,门票上印的图片就是在这个角度拍摄的。还未下车,让人始料不及的是一群小孩从四面八方向我们冲过来,死缠着要我们买他们手中的苹果。泸沽湖的景色的确很美,群山环绕下,一潭那么深、那么静、那么宽的蓝,她似乎把周围的灵气和精髓都汲取进去了。可惜欣赏景致的心情被这群普米族、彝族的小孩自始至终搅得一团糟。
    从观景台很快就到了洛水村,洛水村呈长方形,新房子很多,家家户户的门都面湖而开。一顿简单的午餐后,经过商议,决定为了晚上的篝火晚会留在洛水过夜。(篝火晚会及第二天在里格的见闻证实这一决定是错误的,当然这是后话了。)
    洛水的商业气息虽然很浓,但人们的商业意识好像并不那么浓,有个小插曲反映了这点:一家客栈居然声明我们不住店的话便不给我们做午饭。而这里的饮食并不便宜,按此地的烹饪水平和内容而言,其价格与深圳不相上下。
    下午的节目是坐猪槽船游湖,我们不像别的游客一样到湖中的小岛上拜访“一个”喇嘛(岛上寺院专供附近的摩梭人修炼,现在无人修炼,仅有一个守寺的),而是绕岛而行,挑着有利的角度拍照。泸沽湖的水虽然能见度达十五米,但从船上往下看仍只见幽深的蓝,据说最深处达90多米。湖水冰凉彻骨,不小心碰到后,我再也不想把手伸入湖里了。回程中,男小陈与摩梭小伙子一起划船,划得累了都停下了,而后又用手从湖里抄了几口水喝,发一声喊,又开始水花四溅地和别的船比赛。摩梭小伙子兴奋地唱了几句,可能是我们没有鼓励的表示,他很快停了。但从这几句里就能听出他有一副好歌喉。
    晚饭是在住处戈瓦新屋吃的,特意点了闻名已久的猪膘肉,可能因为期待值过高,结果对它很失望,这也很大部分归因于烹饪方法失当,居然炸!这里没有任何新鲜的肉,萝卜排骨汤用的是腊排骨,而自制腊肠因为辣,两小陈吃得很少。青菜成了最受欢迎的却又很少。最后不知是不是做饭的女孩实在过意不去,送了一碗本地小鲫鱼汤给我们,真是鲜甜得很,我们喝得一滴不剩。
    终于等到了篝火晚会的时间。晚上气温更低,冻得手脚发疼。我们穿起最厚的衣服,摸黑往民族展览馆走去。一直带着的手电终于用上了。到馆里一看,嗬----人还真多,场子都被填得满满的,白天这些游客都不知道跑哪去了。大概二十个左右的摩梭姑娘和小伙子穿着摩梭服装,随着笛它声和其它乐器的伴奏节奏表演了几种花式。接下来的观众参与“打跳”实在惨不忍睹,又没气氛又难看,简直就是一大堆人在乱窜,我和懒得动实在提不起兴致加入。好不容易等到结束。听说接下来是对歌,我们才留下来。这时人已走掉很多,剩下的四处走动着。一些摩梭姑娘和小伙子们围着场中的大火盆烤火,我也和他们挤在一起享受。不久,表演的摩梭年轻人和观众分成两边,以火盆为中心围成一个圈。唱了些什么歌我已经不记得了,但还记得那个被主持人戏称为“荣中三甲”的小伙子,当他一展歌喉的时候,我跟女小陈几乎同时惊呼:“这不就是今天划船的小伙子吗?!”我真后悔今天下午没鼓励他唱下去,湖里的歌声跟这里的效果肯定不一样。
    从民族展览馆出来才9点多,我们四人还觉得不过瘾,都想非在泸沽湖泡回吧不可。两小陈听我说了海伦和大狼的故事后,执意要去大狼吧,我虽然对海伦没什么好感,但也不想扫了他们的兴。大狼正在店里和几位不知是朋友还是顾客热谈。我们选了离火盆最近的桌子,大狼热情地招呼着我们。两小陈四处张望不见海伦,每进来一个摩梭女孩都问我是不是她,我指着店里的照片说:那就是海伦。后来,听到大狼对另一些客人说海伦感冒在家休息着。所有的客人都对海伦与大狼的爱情故事很好奇,非拉着大狼问,大狼只好找了个VCD来代替他叙述。我以为这个VCD真的描述了他们的事情,原来只是一个以他们为线索的泸沽湖风光片。我无心观看,却对桌上的美食非常满意。大狼虽然不善言辞,推荐的食品却很好:泸沽湖特有的苏里玛酒,香甜可口,品味独特;他们家自制的苹果干,咬时特脆,入口即化;最好的下酒小食烤虾米,香喷喷的,一端出来就吸引了整个酒吧的人,最后每个桌上都摆了至少一份烤虾米。
12月11日
    泸沽湖的太阳迟迟不出来,八点左右才开始露脸,把湖边格姆女神的脸染得绯红,蔚蓝的湖水泛起点点闪烁的白光,原来满湖蒸蔚的雾气逐渐消失。一个穿着羊皮坎肩的摩梭族小伙子掰着馒头喂红嘴鸥,它们在他面前盘旋飞舞着。我们欣赏着美景,一边拍照一边往码头走去。划船、租服装的人们也陆续来到码头。本来对穿民族服装拍照不感兴趣,看到小陈穿起来蛮好看的,也忍不住穿了一套扮起了摩梭姑娘。
    玩得差不多了,我们回到戈瓦新屋吃早餐。好丰富呀,有包子、鸡蛋、咸菜、绿豆粥。一顿饱餐后立刻驱车前往里格半岛。里格半岛地形较洛水村复杂,人们面湖依山而居,岛上有两个小山包。这里的客栈、酒吧并不多,商业气息较洛水要少许多。我们沿湖边往岛的深处走去,湖水轻轻拍打着岸边,岸边的沙粒粗而黑,非常特别。除了或忙碌或休闲的村民,我们更多地碰见散步的黑皮猪们、鸭、鹅、狗和马。为了更好地拍摄里格半岛,我们爬上了其中一座小山包,眼下的泸沽湖更加生动、壮观了。两艘猪槽船快速地掠过湖面,把一条反射阳光的长长的波光犁开,摇曳闪烁的鳞光在湖面上久久不散。再倒回山下,向里格岛相对独立、也最突出于湖面的部分继续前行,发现谈论多次的“扎西家”就在这里,而且占据了这里一半以上的面积。
    刚吃过午饭,英俊的扎西回来了,我们高兴地跟他聊了起来。扎西非常健谈,这得益于他从8岁到18岁当喇嘛以及多年行走于山水间、广交益友的经历。他骄傲地说:里格因扎西而出名。
    里格的感觉和景色远较洛水要好,如果有时间或下次再到泸沽湖,一定要在这里小住一段时间。
12月12日
    又是悠闲的一天。除了到木府去看了看,其余时间都是城里晃荡。
    进木府之前还在为35元的票价犹豫,但进入后,听过导游的解说,便觉得不虚此行。游木府并不在于欣赏建筑,而在于了解纳西族的传统文化精粹。纳西人最为宝贵的便是“宽容”:在文化上,他们学习中原文化、尊儒;在宗教上,他们欢迎所有不同的宗教;在外交上,他们崇尚和平。今天的纳西人从骨子里继承了这种宽容,他们平和、乐观、识礼、有骨气。徜徉于古城的小桥流水间,你会发现明清建筑风格,甚或安徽古建筑的特色。但又不完全一致,他们还有自已独特的一面,这就是纳西人兼容并蓄却又独立的一个反映。纳西人是羌人的后裔,他们在定居的同时也保持着游牧民族自由不羁的性格。在世界99个文化名城中,唯有纳西族的大研镇(丽江古城)是不设城墙的。这也是一种宽容----对商业、民族交往的宽容。
12月13日
    前天就说好今天四人再一块去虎跳峡。我们去的是司机极力推荐的中虎跳,他说那儿景色远胜上虎跳,要徒步欣赏(这是最吸引我的理由,只有这种景色不会遭受到太多的人工破坏)。
    这段路修得很怪,由平整的水泥路和泥路或石子路交递组成,当汽车行驶到石子路上时,我们就像坐在搅拌机里一样,耳朵里只有“嗡嗡”的响声,灰尘充盈着每一个角落,就是关好车窗也无济于事。车无论怎么跑我们都能看到玉龙雪山雄伟的身姿,去虎跳峡其实是从玉龙雪山的这一边走到那一边,但是却要绕好大一个圈子,花费三个小时的时间。一路上,每到一处地方,司机都给我们讲地名由来。原来从丽江古城开始,路上的地名都与传说中从木府土司的府中逃出的老虎一路奔跑有关。虎跳峡位于中甸县(现已改名为香格里拉县)境内,分上、中、下三部分,现在游客去的多是上虎跳,上虎跳也因此多了一些人工痕迹。在经过的路上,我们下车从公路上往下看,只见湍急的河水中央有一大石,这就是上虎跳,此外就是钢铁作栏,水泥铺就的栈道,果然不值一探。
    往中虎跳的公路还在修筑中,不太好走,但是仅从车里住外看都能见到美丽的景色。路边的石山壁颜色发黑,间或有几缕清泉冒出。右边俯看就是澜沧江,江水时缓时急,洗刷着玉龙雪山的大脚。如此近距离地对着玉龙雪山,并不觉得她有多雄伟,却多了几份亲切感,她那雪水冲刷的痕迹、阳光下金黄的半枯草坡、裸露的黝黑皮肤、闪亮的雪白玉冠毫不吝啬地展示着。由于雪山看起来还是比较贫脊,我几乎不敢相信以前这儿的村民还能在山上打猎。
    我们的据点是永胜村核桃园的山白脸旅馆,刚好就在中虎跳的其中一个路口旁,导游领着我们从此处住下走。这段路弯弯曲曲,坡度大都在60度以上,容易打滑,浮土较厚,两边的灌木全都披上了一层黄尘。全日中最烈的太阳毫无遮挡地照射着我们,大家很快就开始减少厚厚的武装。越往下走,树木越多越高,澜沧江的轰鸣声也越大,慢慢地,江水出现在我们视线当中了,翻滚的泡沫汇成不同的集合,在黄色的河水上相互挤挨着往前倾泻。一俟下到谷底,顿觉精神一爽,此处荫凉怡人,和刚才判若两地。从这开始基本上是平地,除了在一处位于悬崖上的开阔平地观景拍照外,我们未作停留。一路上轻松愉快地边走边看边聊,间或用路旁清洌的山泉洗洗手。将到虎跳石时,见到一个让我们都为之感叹的人工景观----山民们在坚硬的石壁上生生地凿出的十多米长、一人多高的栈道,这条不知花费了他们多少汗水的栈道是唯一通道,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一般人是见不到这里的美景的。
    不上虎跳石,焉得壮美景。为了近距离体验澜沧江怒吼的威力,就连鞋子最滑的懒得动也攀过光滑的落满浮尘的石头到离江水最近的虎跳石上来。这块平整的黑色大石正好位于河道最窄、水流最湍急的地方,在石头往下五十厘米就可以触摸到江水了,但石头太滑,更重要的是水流的威慑力实在太大,我们不敢作此尝试。江水呼啸而来,迅即而去,美丽而可怕的漩涡时隐时显,江水的细胞间由于追逐撞击得太厉害,使得江面上的滔滔黄水全变成了雪白的泡沫。随之而来的呼啸声充盈了我们耳力所及的每一处,即使我们相互间大喊也听不清对方的话。想当日,这穿透力极强的呼啸与老虎强悍的吼声同时发出,定是威震远近。望着眼前的急流,我忽觉一阵炫晕,感觉自己就要被它牵引而去。
    返回岸边,继续往前还有另一雄伟巨石值得一去。此石高且陡,需要点攀岩功夫。站在这最高的石头的至高点上,俯瞰四面江石、长长的江水,颇有些成就感。此时的澜沧江更像一条黄皮白鳞的巨龙。据说,春季的时候,巨龙的身体会暴涨五米,这块巨石只剩一顶可见,而且人站在上面会感觉到它在摇动。
    回程走的是峡谷另一边的路,树木比下来的路要多,景致和路况也更好。等到我们到达出口的时候我才知道请导游的意义何在:中虎跳目前是村民们自己在管理,请导游的话就不用付门票费。
    山白脸老板五岁的小儿子非常可爱。我们给他巧克力时他一手接着,一边就把另一只手中的瓜子“大方地”递给我们。一见相机镜头对准他,立刻摆出很酷的姿势。当我们问他名字时,他坚称自己叫“皇帝”。当我们要离开时,小家伙居然大哭着不让我们离开。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是我在公路上闲逛见到的,当时那个五岁的男孩正在山坡上走着,见到我他主动打招呼:“你好!”一点也不怯生,跟我有问有答的。等我闲逛完再走回来,他身边多了个小男孩---他三岁的弟弟。两人对镜头也很敏感,表情丰富,动作很多。弟弟还不太会表达,总是兴奋地哇哇乱叫。后来我才知道这俩孩子恰好就是导游的孩子。
12月14日
    在四方街的巷子里,我们发现了一家最酷的酒吧。门是普通的民居门,只是旁边贴了好些照片,让我们误以为是个摄影吧。而里面的院子里有一个小小的木舞台,背景是张张颜色鲜艳的唱片,前景杂乱而有心思地堆放着一些木的、陶的、铁的器皿,舞台上还拴着一只小猴。刚要进去,赫然发现门楣上垂下一个贴着纸条的小竹篮,纸条上写:进入须买门票,门票为一个苹果。我们这两个老实人踌躇了半天,才问里面的人可不可以进去。里面只有一个翻杂志的顾客,我们挑了院中唯二的一张木桌晒太阳,要了两杯普洱茶。还有三个房间用作酒吧,其中一个保持着最原始的风味,中间是个大火塘,四周粗粗的原木是座位,墙壁和架子全是木头,还放置着一些叫不出名的物品,一切都像被烟薰火燎了很久。像这样的冬天,夜里邀上十个、八个朋友,围着这塘火喝酒谈天该是多么惬意啊。
    院中的小猴儿似乎很喜欢懒得动,跑到他肩膀上玩了好久才下来(这小东西不高兴了可是会咬人的)。它一只手齐腕部失去了,店主见它这样就把它买回来了。我则受店主的三岁小女儿欢迎。这小女孩很有性格,她答应跟我一起照相,却不答应做懒得动的道具。除了肤色以外,她太像印度人了,那双大眼睛简直太漂亮了。我逗着她说话,给她削马蹄(嘿嘿,后来发现做错事了,她的小姐姐回来后大叫:我的马蹄哪去了?)
    他们的屋檐下挂着长短不一的麻绳,麻绳上坠着小铃铛。我捧着杯子坐到绳子后面去,看着阳光斜斜的切在绳上,就像抚触一张竖琴。我伸出手,让阳光和麻绳在我指间交织、流动,想像着自己守在空旷的地方,也拨着清越的竖琴......我旁边有个大眼睛的小女孩跑来跑去,我前面零乱地摆放着一些破旧器皿,器皿旁的原木矮桌上插着一陶罐半枯的玫瑰,我的桌上放着我的粗陶大杯,普洱茶的热气从杯里飘出,在阳光下摆动,我就着阳光编着我的乐曲。我恍惚了吗?我不知道生活是由情景组成,还是由情感堆积,我分不清我是受现实左右,还是被感觉牵引。
12月15日
    两小陈嫌到广州的机票贵,便跟我们坐同一班机到深圳。于是我们又一起坐了辆微型客车到丽江机场。依然是寒冷干燥的天气,依然是阳光灿烂的睛天,依然是这些黄的、黑的土地,依然是路旁的小屋,依然是这些寻食的猪和鸡,前些天我们经过它们去寻找别处的美丽,今天我们同样经过这里,却是远离所有属于这里的美丽。女小陈对着窗外大喊:“再见!”再见,我想我还会再来的。
    在机场遇到了点小麻烦。小陈到玉龙雪山买的氧气瓶属于违禁物品,不能带上山,为了不浪费,机场工作人员和我们都建议他们吸完再上飞机。小陈也拿我们包里的酒开玩笑:“你们也要把那几瓶酒喝完再上飞机。”“说不定喝完后验出我们体内酒精度过高,属易燃物品,不许我们上飞机了呢。”我也开玩笑。后来我们到旁边的椅子上解决那瓶氧气。男小陈很努力地边吸边安慰自己:“啊,空气清新。”我们则一直都笑他在高山上不用,却要到平地来吸氧,而且一再地谈醉氧的问题。他最后还是剩了很多,为了不浪费,他决定留在机场给最需要的人用,可是走了一圈也没交出去。于是他用钢笔写了个条贴在瓶上:尚有氧气,为登机方便留此。我们提出疑问:万一别人不信,怕你放的是毒气怎么办?他又加了几个字:请放心使用,如有疑问,请拨******陈生。如果有哪位朋友有幸在丽江机场见到这样一个氧气瓶,就可以在这里找到它背后的小故事了。
   
后记
    由于回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继续别的旅游或自己的杂事,直到最近才慢慢地整理起来,有些是当时记下的,有些是后来回忆的,这也导致这篇东西体裁杂乱。其实还很多东西可以写,我想我要是再写下去,会把丽江古城的每一块石砖都描述一遍的。
    再留点实用的东西吧。我们每次出行租的都是和玉秀的车(13988828823、13988848562),到泸沽湖来回两天共500元,到中虎跳共300元。泸沽湖里格岛扎西家(13988820478、0888_5881055)。中虎跳山白脸旅馆(13988712705、13508886261、0887_8806628)。景洪市勐罕镇傣族园“岩香傣家风情楼”(13708615832、0691_2504088)。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乖还是不乖这是一个选择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71 次
红花
4 朵
注册时间
2003-7-17
经验
739 点
帖子
377
沙发
发表于 2003-10-21 07:48:57 |只看该作者
西双版纳有一个叫橄榄坝的地方,每当赶集日会有很多穿着盛装的傣族姑娘出现。我曾经有幸遇上那里的赶集,希望以后能把当时的照片放在网上。西双版纳是个很奇妙的地方,当年有不少上海的知青因为疟疾死在那里。
亲近自然,享受生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53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3-8-4
经验
1150 点
帖子
1029
躺椅
发表于 2003-10-21 08:33:19 |只看该作者
期待ing
青山小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鲜花如海  白云如雪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95 次
红花
4 朵
注册时间
2003-7-17
经验
2390 点
帖子
1750
板凳
发表于 2003-10-22 01:37:15 |只看该作者
这个地方离西双版纳市区很近,当时要不是由于行程较紧我们就去了。听说风景很好。
乖还是不乖这是一个选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丛林

Archiver|手机版|丛林穿行者 ( 粤ICP备18155597号 )  

GMT+8, 2024-11-26 06:36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